电涌吸收元件和电涌吸收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00576730C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610108904.1

    申请日:2006-07-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相对高速信号阻抗匹配优异,且小型的电涌吸收元件和电涌吸收电路。电涌吸收元件(SA1)具有第一和第二电感线圈部(10)、(20)、第一和第二电涌吸收部(30)、(40)。第一电感线圈部(10)具有第一和第二线圈(13)、(15),第二电感线圈部(20)具有第三和第四线圈(21)、(23)。通过适当设定各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和第一~第四线圈(13)、(15)、(21)、(23)的感应系数,在宽频带可以实现频率特性的平坦的镜像阻抗。此外,由于第一~第四线圈(13)、(15)、(21)、(23)相互具有正的磁耦合状态,与没有正的磁耦合状态时相比,可以使第一~第四线圈(13)、(15)、(21)、(23)的感应系数减小。

    电涌吸收元件和电涌吸收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905362A

    公开(公告)日:2007-01-31

    申请号:CN200610108904.1

    申请日:2006-07-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相对高速信号阻抗匹配优异,且小型的电涌吸收元件和电涌吸收电路。电涌吸收元件(SA1)具有第一和第二电感线圈部(10)、(20)、第一和第二电涌吸收部(30)、(40)。第一电感线圈部(10)具有第一和第二线圈(13)、(15),第二电感线圈部(20)具有第三和第四线圈(21)、(23)。通过适当设定各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和第一~第四线圈(13)、(15)、(21)、(23)的感应系数,在宽频带可以实现频率特性的平坦的镜像阻抗。此外,由于第一~第四线圈(13)、(15)、(21)、(23)相互具有正的磁耦合状态,与没有正的磁耦合状态时相比,可以使第一~第四线圈(13)、(15)、(21)、(23)的感应系数减小。

    电涌吸收电路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08378C

    公开(公告)日:2009-07-01

    申请号:CN200610093517.5

    申请日:2006-06-26

    Inventor: 寺田祐二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电涌吸收电路,具有:一对输入端子;一对输出端子;连接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一个和所述一对输出端子中的一个的第一感应元件;连接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另一个和所述一对输出端子中的另一个的第二感应元件;串联连接在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所述一个和所述一对输出端子中的所述另一个之间的第一电涌吸收元件;串联连接在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所述另一个和所述一对输出端子中的所述一个之间的第二电涌吸收元件。由于使电涌吸收元件在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之间交叉连接,可以对电涌吸收元件的寄生电容成分适当地设定感应元件的值,所以在差动信号的情况下,可以消除寄生电容成分的影响实现在整个宽带域上平坦的频率特性。

    电涌吸收电路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85713A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200610093517.5

    申请日:2006-06-26

    Inventor: 寺田祐二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电涌吸收电路,具有:一对输出端子;一对输出端子;连接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一个和所述一对输出端子中的一个的第一感应元件;连接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另一个和所述一对输出端子中的另一个的第二感应元件;具有第一电涌吸收元件,串联连接在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所述一个和所述一对输出端子中的所述另一个之间的所述第一电涌吸收部;具有第二电涌吸收元件,串联连接在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所述另一个和所述一对输出端子中的所述一个之间的所述第二电涌吸收部。

    浪涌吸收电路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48167C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510125844.X

    申请日:2005-11-30

    Inventor: 寺田祐二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浪涌吸收电路,包括,(a)输入端子;(b)输出端子;(c)公共端子;(d)具有电磁耦合的第一电感元件及第二电感元件,以便增加相互的电感,第一电感元件的一方端子与输入端子连接,第二电感元件一方端子与输出端子连接,第一电感元件另一方端子和第二电感元件的另一方端子相互连接的互感元件;和(e)具有与第一电感元件的另一方端子和第二电感元件的另一方端子连接的一方端子和与公共端子连接的另一方端子的浪涌吸收元件。

    电涌吸收元件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41621A

    公开(公告)日:2007-04-04

    申请号:CN200610159357.X

    申请日:2006-09-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涌吸收元件,它具备:第1端子电极、第2端子电极、第3端子电极、电感器部、电涌吸收部和电阻部。电感器部具有相互极性反相耦合的第1内部导体和第2内部导体。第1内部导体的一端与第1端子电极连接。第2内部导体的一端与上述第2端子电极连接。第1内部导体的另一端与第2内部导体的另一端连接。电涌吸收部具有第1内部电极和第2内部电极。第1内部电极连接在第1内部导体的另一端和第2内部导体的另一端上。第2内部电极连接在第3端子电极上。电阻部具有连接在第1端子电极和第2端子电极之间的直流电阻成分。

    电涌吸收元件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57964C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610159357.X

    申请日:2006-09-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涌吸收元件,它具备:第1端子电极、第2端子电极、第3端子电极、电感器部、电涌吸收部和电阻部。电感器部具有相互极性反相耦合的第1内部导体和第2内部导体。第1内部导体的一端与第1端子电极连接。第2内部导体的一端与上述第2端子电极连接。第1内部导体的另一端与第2内部导体的另一端连接。电涌吸收部具有第1内部电极和第2内部电极。第1内部电极连接在第1内部导体的另一端和第2内部导体的另一端上。第2内部电极连接在第3端子电极上。电阻部具有连接在第1端子电极和第2端子电极之间的直流电阻成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