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227581U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21521808.5

    申请日:2023-06-14

    Abstract: 滑动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包括:外侧联轴器构件,其形成有直线状的多个滚道槽;内侧联轴器构件,其形成有直线状的多个滚道槽;多个转矩传递滚珠;以及保持架,其将转矩传递滚珠收容于凹槽,保持架的球状外周面的曲率中心和球状内周面的曲率中心相对于联轴器中心向轴向的相反侧偏置,其特征在于,将相对于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的联轴器轴向的滑动范围中央部向进深侧10mm至向开口侧10mm的范围设为中央范围,在该中央范围形成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的PCD成为最小的部位,将中央范围中的滚道槽的PCD间隙Δ的最小值设为0.010mm~0.100mm,且将中央范围中的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的PCD相互差设为0.150mm以下。

    滑动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266870U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22129435.9

    申请日:2022-08-12

    Abstract: 具备降低滑动阻力、即使高常用工作角也能确保耐久性、满足稳定的等速性的DOJ新规格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其包括形成有直线状的多个滚道槽(7)的外侧联轴器构件(2)、形成有直线状的多个滚道槽(9)的内侧联轴器构件(3)、多个转矩传递滚珠(4)以及将转矩传递滚珠收容于凹袋(5a)的保持架(5),保持架的球状外周面(11)的曲率中心(O1)与球状内周面(12)的曲率中心(O2)相对于联轴器中心(O)向轴向的相反侧偏置,其中,在内侧联轴器构件的球状外周面(Rc2)与保持架的球状内周面(12)之间形成有能进行接触引导的球面间隙(δ3),且在保持架的凹袋(5a)与转矩传递滚珠(4)之间形成有正的轴向间隙。

    滑动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4236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1776167.2

    申请日:2023-12-21

    Abstract: 滑动式等速万向联轴器(1)包括:外侧联轴器构件(2),其形成有直线状的多个滚道槽;内侧联轴器构件,其形成有直线状的多个滚道槽;多个滚珠;以及保持架,其将滚珠收容于凹槽,保持架的球状外周面的曲率中心与球状内周面的曲率中心相对于联轴器中心向轴向的相反侧偏置,其特征在于,将相对于外侧联轴器构件的联轴器轴向的滑动范围中央部向进深侧10mm至向开口侧10mm的范围设为中央范围,在该中央范围形成外侧联轴器构件的圆筒状内周面的内径成为最小的部位,将中央范围中的外侧联轴器构件的圆筒状内周面与保持架的球状外周面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值设为0.010mm~0.160mm,并且将该间隙的最大值设为0.210mm以下。

    滑动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8190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80056536.8

    申请日:2022-08-05

    Abstract: 在具备6个转矩传递滚珠(4)、且保持器(5)的球状外周面(11)的曲率中心(O1)与球状内周面(12)的曲率中心(O2)相对于联轴器中心(O)向轴向的相反侧偏置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联轴器(1)中,滑动式等速万向联轴器(1)以8°~12°的常用工作角使用,将转矩传递滚珠(4)的直径(DBALL)与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连结孔(13)的花键节圆直径(DSPCD)之比(DBALL/DSPCD)设为0.80~0.86,将转矩传递滚珠(4)与直线状滚道槽(7、9)的接触角(α)设为32°~35°,将转矩传递滚珠(4)与直线状滚道槽(7、9)的接触率(ψ)设为1.05~1.08。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46250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080088887.8

    申请日:2020-12-22

    Abstract: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3)以外侧联轴器构件(31)、内侧联轴器构件(32)、8个滚珠(33)及保持器(34)为主要结构,并具备滚珠脱落防止机构(M)。从联轴器中心(O)至外侧联轴器构件(31)的开口侧端面(31e)的轴向长度(W1O)与滚珠(33)的直径(DBALL)之比W1O/DBALL为0.35~0.52,保持器的宽度(WC)与所述滚珠的直径(DBALL)之比WO/DBALL为1.63~1.80,外侧联轴器构件(31)具有保持器的倾斜允许空间(K)。滚珠脱落防止机构(M)由轴(4)端部的圆筒状轴部(4b)和形成于外侧联轴器构件(31)的角度限制限动面(31i)构成。在包括工作角为0°的状态的联轴器轴线(N‑N)的纵剖面中,在由包括保持器(34)的球状外周面(34b)的圆(CC)和包括外侧联轴器构件(31)的滚道槽(31d)的槽底的圆(CT)在外侧联轴器构件(31)的进深侧包围的范围内配置有圆筒状轴部(4b)的端面角部(4c)。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31323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1880018839.4

    申请日:2018-03-08

    Abstract: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3)具备外侧联轴器构件(31)、内侧联轴器构件(32)、8个滚珠(33)、以及保持器(34)。使外侧联轴器构件(31)的内周面(31c)的开口端处的直径(D31c),比从轴向观察保持器(34)时的凹袋(34a)的周向中央部处的外径(D34b)大。将外侧联轴器构件(31的口部(31a)的底面(31f)设置于与将外侧联轴器构件(31)的内周面(31c)向里侧延长而成的假想球面(Q)发生干涉的位置。

    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外侧联轴器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外侧联轴器构件

    公开(公告)号:CN107002768B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580031699.0

    申请日:2015-05-20

    Abstract: 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外侧联轴器构件(11、112)的杯状部(12、122)和轴部(13)由独立构件构成,杯状部(12、122)在内周形成有供转矩传递元件(19、41)卡合的滚道槽(30、302),轴部(13)形成在杯状部(12、122)的底部,并且外侧联轴器构件(11、112)通过对形成杯状部(12、122)的杯状构件(12a、12a1、12a2)与形成轴部(13)的轴构件(13a)进行焊接而成,该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外侧联轴器构件(11、112)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杯状构件(12a、12a1、12a2)和轴构件(13a)由中碳钢形成,作为杯状构件(12a、12a1、12a2),准备在通过锻造加工而一体地形成杯状构件的筒状部(12a1、12a11、12a12)和底部(12a2、12a21、12a22)之后,在机械加工工序中在底部的外表面形成了接合用端面(50、501)的杯状构件(12a、12a1、12a2),作为轴构件(13a),准备在机械加工工序中形成了与杯状构件(12a、12a1、12a2)的底部(12a2、12a21、12a22)接合的接合用端面(51)的轴构件(13a),使杯状构件(12a、12a1、12a2)的接合用端面(50、501)与轴构件(13a)的接合用端面(51)对接,从杯状构件(12a、12a1、12a2)的接合用端面(50、501)与轴构件(13a)的接合用端面(51)的对接部的外侧沿径向照射射束而进行焊接,在杯状构件(12a、12a1、12a2、12a3)的接合用端面(50、501、502、503)的外径(B1、B11、B12、B13)与轴构件(13a、13a1、13a3、13b)的接合用端面(51、511、513)的外径(B2、B21、B23)之间设置尺寸差。

    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外侧联轴器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外侧联轴器构件

    公开(公告)号:CN106460944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80031698.6

    申请日:2015-05-20

    Abstract: 一种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外侧联轴器构件的制造方法,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杯状部和轴部由独立构件构成,所述杯状部在内周形成有供转矩传递元件卡合的滚道槽,所述轴部形成在该杯状部的底部,并且外侧联轴器构件通过对形成杯状部的杯状构件和形成轴部的轴构件进行焊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杯状构件和轴构件由中碳钢形成,作为杯状构件,准备在一体地形成筒状部和底部之后,在机械加工工序中在底部的外表面形成了接合用端面的杯状构件,作为轴构件,准备在机械加工工序中形成了与杯状构件的底部接合的接合用端面的轴构件,使杯状构件的接合用端面与轴构件的接合用端面对接,在该对接部的内部形成了中空空洞部的状态下,从对接部的外侧沿径向照射射束而进行焊接,在杯状构件的接合用端面和轴构件的接合用端面中的一方的内径侧,设置与中空空洞部隔离开的环状槽部。

    等速万向接头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36002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0880112461.0

    申请日:2008-09-24

    Inventor: 小林正纯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3/2245 F16D2003/223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万向接头,即使为了实现轻量、紧凑化而使内圈的壁厚变薄,在高动作角、高转矩载荷时,也可以确保内圈的足够的强度。所述万向接头具有:外圈(10),其在内周面(12)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滚道槽(14);内圈(20),其在外周面(22)上形成有与外圈(10)的滚道槽(14)成对地沿轴向延伸的多个滚道槽(24),并且具有在内周面形成了沿轴向延伸的花键(28)的轴孔(26);多个滚珠(30),它们介于外圈(10)的滚道槽(14)和内圈(20)的滚道槽(24)之间来传递转矩;以及隔圈(40),其介于外圈(10)的内周面(12)和内圈(20)的外周面(22)之间来保持滚珠(30),在内圈(20)的入口侧端面(23)和轴孔(26)的花键端部(28a)之间设置轴向的台阶部(25),并形成有位于比入口侧端面(23)更靠里侧的位置的凹端面(27)。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