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330142B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510885045.6

    申请日:2011-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与现有通常的钠钙硅酸盐玻璃板同等程度的铁含量的情况下可使日照透射率比现有玻璃板高或者在铁含量比现有玻璃板多的情况下可使日照透射率与现有玻璃板同等水平且生产性良好的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通过浮法或下引法制造的由至少包含MgO、CaO、Na2O和Al2O3的钠钙硅酸盐玻璃形成的玻璃板,[MgO]在4.5%以上,[MgO]/[CaO]大于1,Q=([MgO]/[CaO])×([CaO]+[Na2O]‑[Al2O3])在20以上。其中,[MgO]为MgO的含量,[CaO]为CaO的含量,[Na2O]为Na2O的含量,[Al2O3]为Al2O3的含量,均以氧化物基准的质量百分比表示。

    带遮光层的透明板和车载用内饰构件及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398852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335754.5

    申请日:2019-04-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遮光层的透明板和车载用内饰构件及显示装置。该带遮光层的透明板的特征在于,该带遮光层的透明板包括:透明板,其具有第1主表面和第2主表面;红外线透射层,其以与所述透明板的所述第1主表面接触的方式设置,该红外线透射层使红外线透过且遮蔽可见光;以及遮光层,其设于所述红外线透射层上,具有使所述红外线透射层的一部分暴露的开口部,该遮光层遮蔽可见光和红外线,所述遮光层具有自所述红外线透射层的边缘部中的距离所述透明板的外周最近的部分伸出而与所述红外线透射层的端面以及所述透明板接触的边缘部。

    带遮光层的透明板和车载用内饰构件及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398852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1910335754.5

    申请日:2019-04-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遮光层的透明板和车载用内饰构件及显示装置。该带遮光层的透明板的特征在于,该带遮光层的透明板包括:透明板,其具有第1主表面和第2主表面;红外线透射层,其以与所述透明板的所述第1主表面接触的方式设置,该红外线透射层使红外线透过且遮蔽可见光;以及遮光层,其设于所述红外线透射层上,具有使所述红外线透射层的一部分暴露的开口部,该遮光层遮蔽可见光和红外线,所述遮光层具有自所述红外线透射层的边缘部中的距离所述透明板的外周最近的部分伸出而与所述红外线透射层的端面以及所述透明板接触的边缘部。

    光学层叠体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96793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1910510243.2

    申请日:2019-06-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仅抑制对于从垂直方向入射的光的反射率,而且还抑制对于从倾斜方向入射的光的反射率,进而,即使在从倾斜方向入射的情况下也可得到中性的反射色调的光学层叠体。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基材、设置于基材的一个面的防反射膜和设置于基材的另一个面的遮光膜,所述光学层叠体满足全部下述(i)~(iii)的特性。(i)0.5<R(λ1a,θ1a)/R(λ1b,θ1b)<1.5,(ii)Y(θ2)≤3%,(iii)Y(θ3)≤10%,在此,R(λ,θ)为波长λnm的光以角度θ入射时的反射率,λ1a=380nm,θ1a=60°,λ1b=650nm,θ1b=60°。Y(θ)为入射角度θ的视感反射率,θ2=5°,θ3=60°。

    光学层叠体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96793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510243.2

    申请日:2019-06-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仅抑制对于从垂直方向入射的光的反射率,而且还抑制对于从倾斜方向入射的光的反射率,进而,即使在从倾斜方向入射的情况下也可得到中性的反射色调的光学层叠体。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基材、设置于基材的一个面的防反射膜和设置于基材的另一个面的遮光膜,所述光学层叠体满足全部下述(i)~(iii)的特性。(i)0.5<R(λ1a,θ1a)/R(λ1b,θ1b)<1.5,(ii)Y(θ2)≤3%,(iii)Y(θ3)≤10%,在此,R(λ,θ)为波长λnm的光以角度θ入射时的反射率,λ1a=380nm,θ1a=60°,λ1b=650nm,θ1b=60°。Y(θ)为入射角度θ的视感反射率,θ2=5°,θ3=6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