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煤分质堆存的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37222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23586.9

    申请日:2022-10-08

    IPC分类号: C10B57/04

    摘要: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炼焦煤分质堆存的方法,获取待堆存的第一炼焦煤和第二炼焦煤,其中,所述第一炼焦煤和所述第二炼焦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均在15%‑26%内,粘结指数均大于75%,以及最大胶质层厚度均在10mm‑20mm内;获取所述第一炼焦煤和所述第二炼焦煤的水分差值、灰分差值、干燥基挥发分差值、最大胶质层厚度差值和黏结指数差值;若所述水分差值小于1.8%,所述灰分差值小于0.95%,所述干燥基挥发分差值小于5%,所述最大胶质层厚度差值小于3mm,以及,所述黏结指数小于6%,则将所述第二炼焦煤和所述第一炼焦煤均堆存在目标储煤罐中。本说明书公开的炼焦煤分质堆存的方法,能够在确保配煤质量的情况下提高储煤罐的整体利用效率。

    炼焦配煤方法、配煤系统及工业控制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684048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955118.X

    申请日:2021-08-19

    IPC分类号: C10B57/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炼焦配煤方法,包括:获取N种待选煤和基氏流动度基准值;根据N种待选煤,获取每种待选煤的容惰曲线和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根据基氏流动度基准值和待选煤的容惰曲线,确定每种待选煤的容惰量;根据N种待选煤和每种待选煤的容惰量,确定候选配合煤的配煤比;根据候选配合煤的配煤比和每种待选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确定候选配合煤的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和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标准偏差;将所述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和所述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标准偏差满足预设条件的所述候选配合煤的配煤比确定为第一目标配合煤的配煤比;上述配煤方法能够采用较少的配煤指标进行精准地配煤。

    干熄焦设备的漏风量检测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060424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92265.7

    申请日:2022-06-17

    IPC分类号: G01M3/16

    摘要: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熄焦设备的漏风量检测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及设备,该方法包括:在预设时间内,获取第一气体的氧增量、第二气体的氧总量、第三气体的氧总量,以及第四气体的氧总量,其中,第一气体包括干熄焦设备内的循环气体,第二气体包括低温换热器上放散气口排出的气体,第三气体包括干熄焦设备内排焦除尘管道中的气体,第四气体包括外界导入所述干熄焦设备内的气体;根据所述第一气体的氧增量、第二气体的氧总量、第三气体的氧总量,以及第四气体的氧总量,计算干熄焦设备的漏风量。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较为准确地监测干熄焦设备的漏风量,以便于在漏风量过高时及时对干熄焦设备做出调整,提高设备安全性。

    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655597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910106016.3

    申请日:2019-01-18

    IPC分类号: G01N33/2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得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获得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获得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获得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指标主要反映胶质体的数量,并不能对胶质体的性能进行准确评价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对炼焦煤胶质体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可靠评价,可用来指导炼焦配煤,合理利用煤资源的技术效果。

    一种预测配合煤冶炼焦炭中硫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90209B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610533692.5

    申请日:2016-07-07

    IPC分类号: C10B57/00 G06F17/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测配合煤冶炼焦炭中硫分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单种煤的硫分和单种煤在炼焦过程中硫分转化系数、全焦率及在配合煤中的配用比例为参数来预测配合煤冶炼焦炭中硫分,所述配合煤冶炼焦炭中硫分的预测计算方法为:本发明充分考虑了不同单种煤在冶炼成焦炭后的差异性,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经验公式将不同煤的硫分的转化系数确定为在一定区间上的固定值的缺点,同时,考虑到小焦炉炼焦试验结果与生产焦炉的之间的误差,对预测结果进行了修正。预测精度大大提高,预测模型具有普遍适用性,不因配煤方案变动太大而导致预测精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