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头刃磨方法及钻头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2414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350684.3

    申请日:2023-10-1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钻头刃磨方法及钻头,其中该钻头包括钻头本体和连接所述钻头本体的柄部,钻头本体包括两前刀面、两后刀面和两个副后刀面,所述前刀面和后刀面之间的交线形成主切削刃,所述前刀面和副后刀面之间的交线形成副切削刃,该钻头刃磨方法包括:在前刀面靠近所述主切削刃的顶部沿所述主切削刃的长度方向刃磨形成弧形凹槽;将副切削刃顶部外缘刃磨成斜边或弧边,且对所刃磨后的斜边或弧边与非刃磨的副后刀面之间的过渡区进行刃磨以使两者圆滑过渡。本发明能够使刃磨形成的钻头同时具备钻削、定心和刮研的加工功能,提高钻孔稳定性尺寸的同时,减小孔壁摩擦,提高孔壁粗糙度。

    一种用于导轨电车的复轨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2237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134229.X

    申请日:2023-09-04

    IPC分类号: B61K5/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救援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导轨电车的复轨装置,安装于轨道上,轨道具有钢轨和位于钢轨两侧的轨道槽,复轨装置包括底板、引导轨和固定结构,底板支撑于轨道上,底板的至少后部分覆盖所述钢轨一侧的轨道槽;引导轨设置于底板的顶面上,引导轨沿底板的后端、轨道的外侧向底板的前端、轨道的内侧延伸设置;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面上,用于将复轨装置固定于轨道上。上述用于导轨电车的复轨装置,将底板通过固定结构固定于轨道上,脱轨的导向轮利用底板的抬升和引导轨的导向即可实现快速复轨,避免了导轨电车脱轨时再次陷入轨道槽的风险,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客车行走装置
    4.
    发明公开
    客车行走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610468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326186.0

    申请日:2022-10-2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客车行走装置。客车行走装置,包括:悬挂组件、轴箱组件和制动组件;悬挂组件包括摇枕、机架、限位挡块、第一弹簧、牵引拉杆和摩擦旁承,摇枕和摩擦旁承设置在机架上,限位挡块、牵引拉杆和第一弹簧设置在摇枕上;轴箱组件包括轮对、第二弹簧、轴承座、导柱、定位套、轴承盖和油压减振器,定位套设置在导柱上,第二弹簧设置在导柱和定位套上,轴承座设置在定位套上,轮对和轴承盖设置在轴承座上,油压减振器设置在机架和轴承盖上;制动组件包括摇杆、制动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制动杆设置在第一连杆上,摇杆设置在制动杆上,第二连杆设置在摇杆上。实现窄轨客车的稳定性高、舒适性好和通过小曲线线路能力高。

    导向装置及工程车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919614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634785.2

    申请日:2022-06-07

    IPC分类号: B61F9/00 B61D1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导向装置及工程车。导向装置包括:机架、导向组件和防倾覆组件;所述机架包括纵梁和横梁,所述纵梁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纵梁的下端部均设置有所述导向组件和所述防倾覆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轮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置在所述纵梁上,所述导向轮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防倾覆组件包括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位于所述导向组件的下方朝向所述纵梁的突出。实现对行驶在磁悬浮桥梁上的工程车在牵引过程中进行导向,以方便完成对磁悬浮列车的牵引。

    内燃动车组端梁焊接用工装

    公开(公告)号:CN219293133U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23288458.0

    申请日:2022-12-08

    IPC分类号: B23K37/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燃动车组端梁焊接用工装,包括有:端梁内部部件焊接工装,包括有:第一承载基体;端部压紧部件,设置有2个,布置在第一承载基体的两端位置处;第一承载支撑部,位于2个端部压紧部件之间,形成在第一承载基体上;第一限位件,布置在第一支撑集体的一侧;第一侧顶紧部件,布置在第一承载基体的另一侧;上下顶紧部件,设置有多个,设置在第一承载基体的一侧,沿第一承载基体长度方向布置;端梁整体焊接工装,包括有:第二承载基体;第二限位件,布置在第二支撑集体的一侧;第二侧顶紧部件,布置在第二承载基体的另一侧。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燃动车组端梁焊接过程中形变量大,无法满足实际生产使用需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