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3242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90240.9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30/20 , G06Q50/0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WAT改进模型的水稻灌区水文和产量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稻田HRU构建;计算稻田HRU的蒸散发量;获取稻田HRU中无水层的自由排通量和有水层的渗透量;计算稻田灌溉水量;判断稻田HRU是否为蓄水阶段,根据降雨前的田间水层深度、日降雨量和雨后最大蓄水深度,计算稻田排水量;根据作物潜在产量、实际蒸散发累计量和潜在蒸散发累积量,计算稻田的实际产量;以计算所得结果作为模拟结果,用来模拟水稻灌区的水文和产量。针对有水层时的渗漏量,对于垂直渗漏采用原模型的存储模型进行计算,该改进更加接近水稻下渗过程,提高了水稻下渗量的模拟精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方法的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5598035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262825.1
申请日:2022-10-15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CN)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稻田田埂土壤水势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田埂侧渗量的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框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框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所述安装框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对称分布的卡槽,所述安装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与卡槽相对应;通过设置装载结构、杆体和触发结构,通过装载结构对探头进行装载,并通过螺栓将其固定在杆体上,配合杆体上的刻度线能够准确固定探头的位置,待杆体整体插入土壤内部后能够确定探头位于预设的检测深度,同时在杆体土壤内部的过程中连接壳能够保护探头减少探头受到土壤内杂质摩擦其表面造成损毁的情况,直至插入到位后能够通过触发结构将其顶出进入土壤内进行检测,有效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67366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1034281.1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营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保持土壤水分的方法,包括:选取试验站,划分区域;选定作物,明确品系、生育期;对排水水位进行控制,分别为:30cm、50cm、80cm和100cm;选定6个深度范围的土层,采用烘干法测定含水率;采用浮标尺观测地下水位。本发明可用控制排水措施能明显改变土壤含水率;控制排水措施在降雨后能较好地保留田间水分,减少降雨后土壤含水率的波动,使土壤不致于过干或过湿;减少土壤含水率的波动,尤其在降雨后保持田间水分的效果更为明显。本发明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无残留,成本低、操作简单易懂,省时省力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409553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722291.8
申请日:2019-08-06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太阳能光伏供水系统,应用于抽取井筒的水,包括墙体和顶盖,所述墙体围绕所述井筒形成工作区间,所述顶盖盖在所述墙体上,所述顶盖上铺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工作区间内设有蓄水池、水泵和电源,所述水泵通过管路分别连通所述蓄水池和所述井筒,所述水泵用于抽取所述井筒的水,所述蓄水池上方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上设有保温箱,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保温箱内,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所述水泵电性连接。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源,能对高原高海拔等用电困难的地区进行持续供电,保持水泵的正常工作,将电源放置于保温箱中,使电源保持一定的温度,防止电源因高寒地区过冷而导致寿命缩短或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6432424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290240.9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30/20 , G06Q50/0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WAT改进模型的水稻灌区水文和产量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稻田HRU构建;计算稻田HRU的蒸散发量;获取稻田HRU中无水层的自由排通量和有水层的渗漏量;计算稻田灌溉水量;判断稻田HRU是否为蓄水阶段,根据降雨前的田间水层深度、日降雨量和雨后最大蓄水深度,计算稻田排水量;根据作物潜在产量、实际蒸散发累计量和潜在蒸散发累积量,计算稻田的实际产量;以计算所得结果作为模拟结果,用来模拟水稻灌区的水文和产量。针对有水层时的渗漏量,对于垂直渗漏采用原模型的存储模型进行计算,该改进更加接近水稻下渗过程,提高了水稻下渗量的模拟精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方法的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590164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02517.4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水氮要素检测装置,包括放置平台、混匀机构、比对机构、过滤机构和检测机构,所述混匀机构、比对机构、过滤机构和检测机构均放置于放置平台的顶部,还包括两片管夹,所述混匀机构包括安装架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壁开始有滑孔,两片所述管夹贯穿滑孔,两片所述管夹滑动连接于滑孔的内壁,本发明通过拉动拉环带动软绳拉动线辊使得转轴发生转动,而释放拉环时,在扭簧的作用下带动试管复位,如此操作实现带动试管摇晃的目的,从而实现对试管内溶液混匀的目的,且该摇晃过程摇匀的幅度稳定,摇晃方便,且在蘸取溶液时,通过拉动拉环即可实现试管的歪斜,方便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0409553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910722291.8
申请日:2019-08-06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太阳能光伏供水系统,应用于抽取井筒的水,包括墙体和顶盖,所述墙体围绕所述井筒形成工作区间,所述顶盖盖在所述墙体上,所述顶盖上铺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工作区间内设有蓄水池、水泵和电源,所述水泵通过管路分别连通所述蓄水池和所述井筒,所述水泵用于抽取所述井筒的水,所述蓄水池上方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上设有保温箱,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保温箱内,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所述水泵电性连接。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源,能对高原高海拔等用电困难的地区进行持续供电,保持水泵的正常工作,将电源放置于保温箱中,使电源保持一定的温度,防止电源因高寒地区过冷而导致寿命缩短或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4164890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558598.2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冻功能的供水设备,其技术方案是:包括防护壳,防护壳内部设有流动管,流动管两端分别贯穿防护壳,流动管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水管,U型水管一侧设有防冻机构,防护壳内部两侧均设有往复丝杆,两个往复丝杆顶端与防护壳内腔顶部通过轴承连接,其中一个往复丝杆一端延伸出防护壳外部,防护壳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端与其中一个往复丝杆固定连接,两个往复丝杆外部均套设有滑动块,一种具有防冻功能的供水设备有益效果是:使U型水管内流动的碎冰和水的混合物中的碎冰融化,使出水量不会下降,提高出水效率,不影响家里供水使用,实现自动化进行升温操作,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
公开(公告)号:CN215406310U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21873916.X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E03B7/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防冻供水系统,包括第一蓄水区,与第一蓄水区相通同时海拔高度低于第一蓄水区的第二蓄水区,和与第二蓄水区相通同时海拔高度低于第二蓄水区的出水处,第二蓄水区通过主管连通出水处,出水处,包括至少一个与主管相连的水循环部,和至少一个与水循环部相通的出水龙头,第一蓄水区为连接水源的高位蓄水池,第二蓄水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冻供水系统中的调节蓄水池,出水处为用户终端,第一蓄水区>第二蓄水区>出水处的海拔高度关系,由于第一蓄水区、第二蓄水区和出水处的高程差,使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的回路,该防冻供水系统中的水能够一直处于流动状态,达到防冻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17586461U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21227529.3
申请日:2022-05-21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氮平衡检测系统,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小区模块,小区模块内部设置有底座,底座顶部固定焊接有凹槽,凹槽顶部设有箱体,箱体内侧固定嵌设有风扇,箱体一侧固定连接有软胶管,软胶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盒,进气盒底部固定设有隔热膜,隔热膜罩设于箱体顶部,小区模块内部设有无底测渗筒,无底测渗筒内部设有第一铁钎,小区模块内部设有第二铁钎,小区模块一侧固定开设有排水口,小区模块外围由双层塑料布包裹土埂分隔制成,一种水氮平衡检测系统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水氮平衡要素检测,避免稻田过量的氮流失造成中下游河湖水体富营养化,使稻田中的水氮平衡要素进行监测,避免肥料利用率下降,防止环境污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