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加卸载全过程的软岩蠕变本构模型的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15574B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10387574.3

    申请日:2015-07-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加卸载全过程的软岩蠕变本构模型的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一个单向弹簧元件与一个虎克体弹簧、一个Kelvin体按任意次序串联,组成变异广义Kelvin蠕变本构模型;根据粘弹性与弹性相应性原理,基于所建立模型的本构关系,建立圆形刚性承压板载荷条件下承压板下岩体表面的蠕变方程;进行加卸载圆形刚性承压板法现场岩体载荷蠕变试验,基于试验数据,采用解析法和曲线拟合法确定模型参数。根据本方法建立的蠕变本构模型可以描述加载呈衰减蠕变、卸载存在残余变形的软岩加卸载全过程蠕变,对于工程区不同部位分别处于加、卸载应力状态,或者在不同阶段分别处于加、卸载应力状态的工程软岩,基于该模型的长期变形分析更加准确。

    岩体结构面现场水力耦合直剪试验结构装置及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96290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048698.X

    申请日:2016-1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体结构面现场水力耦合直剪试验结构装置,包括筒式钢结构高水压试验舱、传力钢板、扁平千斤顶、用于安装试验岩体的剪切盒、位于剪切盒两侧且固定在筒式钢结构高水压试验舱底部的两个反力支撑钢板、固定在筒式钢结构高水压试验舱顶部内侧上的第一传立柱、固定在第一传立柱底部与剪切盒顶部之间的试验舱内竖向千斤顶、顶端与试验室顶面连接的第二传立柱、设置在筒式钢结构高水压试验舱顶部外侧与第二传立柱底端之间的舱外反力千斤顶;筒式钢结构高水压试验舱外还设有法向荷载控制系统、差异式油压倍增器、剪切荷载控制系统;本发明不受试验部位与时间的限制,能够保证准确真实地测定水下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指标。

    一种适用于加卸载全过程的软岩蠕变本构模型的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15574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387574.3

    申请日:2015-07-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加卸载全过程的软岩蠕变本构模型的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一个单向弹簧元件与一个虎克体弹簧、一个Kelvin体按任意次序串联,组成变异广义Kelvin蠕变本构模型;根据粘弹性与弹性相应性原理,基于所建立模型的本构关系,建立圆形刚性承压板载荷条件下承压板下岩体表面的蠕变方程;进行加卸载圆形刚性承压板法现场岩体载荷蠕变试验,基于试验数据,采用解析法和曲线拟合法确定模型参数。根据本方法建立的蠕变本构模型可以描述加载呈衰减蠕变、卸载存在残余变形的软岩加卸载全过程蠕变,对于工程区不同部位分别处于加、卸载应力状态,或者在不同阶段分别处于加、卸载应力状态的工程软岩,基于该模型的长期变形分析更加准确。

    现场伺服控制岩体流变试验仪

    公开(公告)号:CN103335900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311266.3

    申请日:2013-0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场伺服控制岩体流变试验仪,包括岩体试件、液压千斤顶、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现场伺服控制岩体流变试验仪由载荷系统和测量系统组成:其中,载荷系统为气泵接入气液泵,气液泵接入压力传感器、控制阀,并与液压千斤顶相连;其中,测量系统为岩体试件上设置有液压千斤顶,位移传感器安置在岩体试件表面;所述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分别接入计算机采集控制仪相连,自动采集系统自动采集位移、压力数据。伺服控制岩体流变试验仪采用气液泵提供长期恒压荷载,可根据现场试验需要,选用加载设备,并且不受潮湿环境的影响,解决了现场试验装置在稳压性能、可靠性、通用性方面问题。

    岩体结构面现场水力耦合直剪试验结构装置及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96290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611048698.X

    申请日:2016-1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体结构面现场水力耦合直剪试验结构装置,包括筒式钢结构高水压试验舱、传力钢板、扁平千斤顶、用于安装试验岩体的剪切盒、位于剪切盒两侧且固定在筒式钢结构高水压试验舱底部的两个反力支撑钢板、固定在筒式钢结构高水压试验舱顶部内侧上的第一传立柱、固定在第一传立柱底部与剪切盒顶部之间的试验舱内竖向千斤顶、顶端与试验室顶面连接的第二传立柱、设置在筒式钢结构高水压试验舱顶部外侧与第二传立柱底端之间的舱外反力千斤顶;筒式钢结构高水压试验舱外还设有法向荷载控制系统、差异式油压倍增器、剪切荷载控制系统;本发明不受试验部位与时间的限制,能够保证准确真实地测定水下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指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