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6969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182042.5
申请日:2024-02-1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F16L4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卜形岔管,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包括第一主管、第二主管、支管和呈卜形的衔接管,衔接管的直管段的一端与第一主管的一端连接,衔接管的直管段的另一端与第二主管的一端连接,衔接管的分岔管的开口端与支管的一端连接,分岔管的另一端与直管段的中部连通;分岔管与直管段之间的角度较大的一个拐角为上游分岔角、另一个拐角为下游分岔角,上游分岔角处的曲面的轴向中心线为圆弧线,下游分岔角处的曲面的轴向中心线为椭圆弧线,且椭圆弧线曲率较大的一端与分岔管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在不改变分岔角的前提下,便能提高岔管最低压力,可提高管线输水能力,节约工程投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17886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314472.4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1N3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坝泄洪消能区过饱和总溶解气体生成模拟装置,包括:高压反应釜;进水系统;进气系统;放空系统;排水气系统;监测系统;控制系统;其中,高压反应釜的釜身上开设有观察窗,且高压反应釜内安装有磁吸搅拌装置。本发明通过进水系统和进气系统配合定量控制进入和排出高压反应釜的水体和气体质量流量,控制高压反应釜内温度、压力恒定及变化,模拟不同掺气浓度的水流射入消能区水体中过饱和总溶解气体生成的过程,同时可模拟压力条件变化时过饱和总溶解气体浓度的变化,同时监测过饱和总溶解气体浓度,监视过饱和气体生成过程中气泡在水体中分布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891110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314352.4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型垂直升船机间隙水的充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包括垂直升船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储水管;控制阀,控制阀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分别设置在主储水管的两端;分流组件,分流组件包括侧储水管,侧储水管设置有两组,两组侧储水管对称设置在主储水管的两侧;其中,两侧储水管上分别固定连通有若干补排气组件,主储水管与垂直升船机两端的的间隙水箱之间设置有水泵电机组。本发明消除由于排气不畅主管道内承压空气进入间隙形成的气爆现象;通过补排气组件替代补排气阀,提高补排气效率且免于维护,可有效防止因机械故障导致补排气失效或间隙水与水库连通后发生漏水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15479629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211039481.8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流隧洞明满流交替状态的监测方法,包括:监测导流隧洞的上游水位、出流量、洞内流态和沿程洞顶压力数据;统计各监测数据的变化范围及变化规律,判断各监测数据是否满足以下条件:a,导流隧洞上游水位波动幅度大于0.15m;b,导流隧洞出流量变化幅度大于80m3/s;c,导流隧洞洞顶流态呈明流与有压流交替状态;d,导流隧洞洞顶压力不为恒定值;若所述监测数据同时满足上述4个条件,则判定导流隧洞处于明满流交替状态。本发明通过监测一段时间内导流隧洞的上游水位、出流量、洞内流态和沿程洞顶压力数据,并统计各监测数据的变化范围及变化规律来判断导流隧洞是否处于明满流交替状态,从而便于直观地掌握隧洞的流态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60499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614691.X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导流结构,涉及水力发电领域,包括多个依次并排设置的导流板,各导流板的上下两端均用于分别安装于隧洞的顶部和底部,各导流板的起始断面均位于平面转弯段的内部,各导流板的末端断面均位于平面转弯段下游的直线段的内部,至少一个导流板的安装角度偏向平面转弯段的内侧,用于将隧洞内部靠近平面转弯段外侧的水流导向至隧洞的中心及内侧。该导流结构解决了平面转弯段下游进/出水口流量分配不均的问题,适用性强,节约了电站投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479629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039481.8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流隧洞明满流交替状态的监测方法,包括:监测导流隧洞的上游水位、出流量、洞内流态和沿程洞顶压力数据;统计各监测数据的变化范围及变化规律,判断各监测数据是否满足以下条件:a,导流隧洞上游水位波动幅度大于0.15m;b,导流隧洞出流量变化幅度大于80m3/s;c,导流隧洞洞顶流态呈明流与有压流交替状态;d,导流隧洞洞顶压力不为恒定值;若所述监测数据同时满足上述4个条件,则判定导流隧洞处于明满流交替状态。本发明通过监测一段时间内导流隧洞的上游水位、出流量、洞内流态和沿程洞顶压力数据,并统计各监测数据的变化范围及变化规律来判断导流隧洞是否处于明满流交替状态,从而便于直观地掌握隧洞的流态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227190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267477.6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竖井式进出水口结构的设计方法及竖井式进出水口结构,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步骤一,根据实际工程运行条件,开展竖井式进出水口结构的初始体型设计,得到竖井式进出水口结构的初始体型的基本设计参数;步骤二,确定转弯段的起始端断面直径和转弯段的末端断面直径;步骤三,计算转弯段的转弯半径、转弯段的转弯内径、转弯段的转弯外径,计算连接扩散段的长度;步骤四,基于转弯段的转弯半径、转弯段的转弯内径、转弯段的转弯外径、转弯段的转弯角度、连接扩散段的长度和连接扩散段的扩散角度,在三维设计软件中进行验证。本发明解决了因转弯段偏流影响引起的各流道流量分配不均匀的问题,保障了水力水电工程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66900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850787.6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30/13 , G06F30/28 , G06F111/04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接平面转弯隧洞的侧式进/出水口设计方法,涉及水力发电领域,在现行设计手册和规范的基础上引入偏流系数β、进流分流约束系数Ci这两个新的设计参数,并给出了各参数的明确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偏流系数β量化弯道偏流效应对进/出水口分流的影响程度,进流分流约束系数Ci限定分流墩的调整幅度,能够极大程度地节省工作量和提高优化效率。本发明仅需调整分流墩的布置形式,便能实现进/出水口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分流均匀的目标,适应性强,突破了平面转弯隧洞的布置位置需远离进/出水口30~40倍洞径的空间限制约束,节约了电站投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21504288U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20297090.4
申请日:2024-02-1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F16L4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卜形岔管,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包括第一主管、第二主管、支管和呈卜形的衔接管,衔接管的直管段的一端与第一主管的一端连接,衔接管的直管段的另一端与第二主管的一端连接,衔接管的分岔管的开口端与支管的一端连接,分岔管的另一端与直管段的中部连通;分岔管与直管段之间的角度较大的一个拐角为上游分岔角、另一个拐角为下游分岔角,上游分岔角处的曲面的轴向中心线为圆弧线,下游分岔角处的曲面的轴向中心线为椭圆弧线,且椭圆弧线曲率较大的一端与分岔管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不改变分岔角的前提下,便能提高岔管最低压力,可提高管线输水能力,节约工程投资成本。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