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52777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414775.9
申请日:2020-05-15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洪灾应急避险方法,该应急避险方法通过升级现有应急避险技术,引入互联网和手机通信定位大数据,为应急指挥工作中的指挥决策者、各有关部门以及具体行动人员,提供基于“水-人-地”动态反馈驱动的指挥调度服务,为解决洪灾应急避险问题提供借鉴,提高极端洪水应急避险的精准性,提升对极端洪水应急避险组织管理和实施能力,更有效地减轻洪灾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发明的实施将推动我国防洪应急避险措施关键技术攻关,填补我国洪灾综合应急避险技术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308957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523548.4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涉堤防及市政道路技术领域。它包括堤身;堤身包括堤身填土主分区和堤身填土次分区;堤身一侧有迎水护坡,堤身填土次分区一侧有背水护坡;堤身填土主分区和堤身填土次分区上均设置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本发明将市政道路与防洪堤防结合,堤顶道路设置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节省建设用地,符合绿色发展、生态建设的趋势。本发明还涉及这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的施工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652777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010414775.9
申请日:2020-05-15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洪灾应急避险方法,该应急避险方法通过升级现有应急避险技术,引入互联网和手机通信定位大数据,为应急指挥工作中的指挥决策者、各有关部门以及具体行动人员,提供基于“水‑人‑地”动态反馈驱动的指挥调度服务,为解决洪灾应急避险问题提供借鉴,提高极端洪水应急避险的精准性,提升对极端洪水应急避险组织管理和实施能力,更有效地减轻洪灾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发明的实施将推动我国防洪应急避险措施关键技术攻关,填补我国洪灾综合应急避险技术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2464584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011242688.6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由表面流的水位和流量推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河道断面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建立每个计算断面上水位、断面面积、断面湿周、水力半径的线性关系;对模型参数、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进行数据化处理;b.将上述线性关系以及模型参数、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数据代入一维水动力基本控制方程并进行数值求解,依次根据边界条件和已知时刻值推求下一时刻值,直至满足计算需要;c.输出不同时刻的断面流量、断面水位以及不同断面的水位过程和流量过程。本发明为工程规划、设计以及洪水分析与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2464584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242688.6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由表面流的水位和流量推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河道断面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建立每个计算断面上水位、断面面积、断面湿周、水力半径的线性关系;对模型参数、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进行数据化处理;b.将上述线性关系以及模型参数、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数据代入一维水动力基本控制方程并进行数值求解,依次根据边界条件和已知时刻值推求下一时刻值,直至满足计算需要;c.输出不同时刻的断面流量、断面水位以及不同断面的水位过程和流量过程。本发明为工程规划、设计以及洪水分析与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215252638U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21020565.8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涉堤防及市政道路技术领域。它包括堤身;堤身包括堤身填土主分区和堤身填土次分区;堤身一侧有迎水护坡,堤身填土次分区一侧有背水护坡;堤身填土主分区和堤身填土次分区上均设置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本发明将市政道路与防洪堤防结合,堤顶道路设置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节省建设用地,符合绿色发展、生态建设的趋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