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波CT检测系统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872388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810642993.0

    申请日:2018-06-2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声波CT检测系统,包括:主机、至少一个超声波发射单元及至少一个信号采集单元,且所述至少一个超声波发射单元和所述至少一个信号采集单元一一对应;其中,所述主机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超声波发射单元发送检测指令,向所述至少一个信号采集单元发送采集指令,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信号采集单元发送的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得出检测结果。通过在每个超声波发射单元中设置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在检测过程中实现多发多收,对一个区域检测时无需人工移动发射超声波的换能器,检测效率高,精度高,且系统中超声波发射单元可扩展为多个,进一步增加了系统的实用性。

    一种泵站厂房和电站厂房的联合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80294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784523.5

    申请日:2023-1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站厂房和电站厂房的联合布置结构,包括泵站厂房、电站厂房,所述泵站厂房沿水流方向布置在上游侧,所述电站厂房布置在下游侧,泵站厂房、电站厂房之间通过电站流道连通。本发明的泵站厂房和电站厂房的联合布置结构,该方案在不增加或增加较少河床宽度的条件下,解决了河道宽度较小条件下同时布置泵站厂房和电站厂房的问题;在河道同时布置泵站厂房和电站厂房,相互结合利用,使工程量较小;泵站、电站取水口分层布置,取水条件好、水头损失小;泵站、电站联合布置在一起,使布置紧凑、运行管理方便。因此,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厂房布置带来的占用较大的河床宽度、增加开挖支护工程量的技术问题。

    基于双重特征选择+粒子群优化的LSTM能耗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62454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213171.9

    申请日:2021-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重特征选择+粒子群优化的LSTM能耗预测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采用MI互信息法,对原始数据集时间和特征维度上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对能耗预测目标值最有效的前N′维特征;步骤二:对N维特征进行二次特征选择,得到PMI特征选择后的N″维特征;步骤三:采用LSTM模型,对PMI双重特征选择后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预测,得到初始预测序列y(t);步骤四:采用PSO算法对LSTM模型的超参数units、dropout、batchsize进行寻优,从而提高LSTM模型预测的精度,最终得到PMI‑LSTM‑PSO模型。本发明具有预测精度高,算法效率高,预测性能稳定的优点。

    一种超声波CT检测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872388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42993.0

    申请日:2018-06-2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声波CT检测系统,包括:主机、至少一个超声波发射单元及至少一个信号采集单元,且所述至少一个超声波发射单元和所述至少一个信号采集单元一一对应;其中,所述主机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超声波发射单元发送检测指令,向所述至少一个信号采集单元发送采集指令,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信号采集单元发送的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得出检测结果。通过在每个超声波发射单元中设置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在检测过程中实现多发多收,对一个区域检测时无需人工移动发射超声波的换能器,检测效率高,精度高,且系统中超声波发射单元可扩展为多个,进一步增加了系统的实用性。

    一种受力墩墙的竖向施工缝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2101171U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23406467.X

    申请日:2023-12-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受力墩墙的竖向施工缝结构,包括并排设置的进浆管和回浆管,沿竖向施工缝长度方向设置的键槽,还包括设置在竖向施工缝外围的受力钢筋,设置在受力钢筋上的止浆片。本实用新型的墩墙受力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竖向施工缝分缝面积小,两侧布置有大量钢筋,缝面处理可靠性要求高。可以先浇筑一侧混凝土,另一侧混凝土待设备安装后再浇筑,不用等混凝土全部浇筑才能安装设备。本实用新型对重力坝纵缝采用的键槽+灌浆进行了优化及改进,使其可以应用在电站厂房受力的墩墙结构上,技术适应性好,缝面可靠性高。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施工缝灌浆方式工序复杂、施工困难的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