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63970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460415.1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 深圳市综合交通与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与互通出入口小净距路段行车风险评价方法,先通过获取待评价小净距路段的道路参数;然后将所述道路参数分别输入到第一评价模型和第二评价模型中得到对应的第一评价结果和第二评价结果,所述第一评价模型是以交通冲突率为指标的评价模型,所述第二评价模型是以心率增长率为指标的评价模型;最后根据所述第一评价结果和第二评价结果在风险等级表中确定待评价小净距路段的风险等级,实现了快速简捷地评价隧道与互通出入口小净距路段行车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5752044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44428.6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深圳市综合交通与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重力热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提高换热效率的重力热管,包括管壳、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绝热套管、伸缩支撑固定结构和工作介质,所述管壳、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为一体成型结构的热管,所述热管内填充有工作介质,所述管壳的外部套设有绝热套管,所述管壳的外壁垂直相连有若干伸缩支撑固定结构;所述第一端盖插入围岩内,所述第二端盖埋入初衬内;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充分利用热管尺寸和形状可变的特点改变其近隧道端的形状,不仅使形状有利于热管的排布,而且增大换热面积,减小了热传导的距离,二者都有利于增加换热效率;可调整长度且可移动的绝热套管使冷凝段、蒸发段和绝热段长度及其比例在施工前处于随时可调整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5788809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50579.2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深圳市综合交通与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隧道的增强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围岩内热管与热交换管耦合传热的能源隧道增强换热结构,包括热管、热交换管和热泵,所述热管的一端埋入围岩内,所述热管的另一端埋入隧道初衬内,所述热交换管与热管垂直,所述热交换管埋设于隧道初衬与防水板之间,所述热泵安装于隧道中央,所述热交换管的首、尾与热泵的前端之间分别连接有分水管和集水管;围岩内的地温能通过所述热管源源不断地传入隧道初衬及其四周围岩;传入隧道初衬及其四周围岩的地温能再由隧道初衬与防水板之间的热交换管通过首尾连接的分水管和集水管传至热泵,经热泵提升后,得到较高质量的热能,提高了地温能的收集面积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718087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501493.1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深圳市综合交通与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混凝土内支撑后连接装配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主要有两个步骤:一是通过钢筋植筋的方式,将后施做的基坑混凝土内支撑的加强钢筋锚入先行施做的冠梁结构中,进行预连接;二是通过钢板和螺栓将后施做的基坑混凝土内支撑与先行施做冠梁结构进行装配连接。当受基坑周边环境条件、施工顺序影响,存在围护结构冠梁等结构等需先期施工,施工基坑混凝土结构内支撑存在后施工时,本发明在几乎不增加额外工序和工程量的前提下,利用已施工的冠梁结构达到设计内支撑连接需求,对原施工结构保护好,施工简便,保证基坑支护质量,优化施工工序,可在基坑内支撑工程中推广应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