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口遮阳棚连接的毗邻隧道通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11137B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1811603319.8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口遮阳棚连接的毗邻隧道通风方法,通过将热压、风压同时作用的自然通风原理应用于连接的毗邻隧道的遮阳棚开口设计,计算出遮阳棚开口所能提供的风量;将空气视作不可压缩流体,将上游隧道和遮阳棚供风量累加,从而计算窜流到下游隧道的污染物浓度,进而得到下游隧道的需风量;通过上下游隧道需风量比值等于上下游隧道长度比值的关系得到下游隧道存在窜流时的当量隧道长度;进而准确的对受上游隧道窜流影响的下游隧道进行通风设计,使得窜流到下游隧道的污染物得到准确的量化处理,通风设施布置更加合理;弥补当前有关遮阳棚连接毗邻隧道通风设计研究的空白。

    一种开口遮阳棚连接的毗邻隧道通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11137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11603319.8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口遮阳棚连接的毗邻隧道通风方法,通过将热压、风压同时作用的自然通风原理应用于连接的毗邻隧道的遮阳棚开口设计,计算出遮阳棚开口所能提供的风量;将空气视作不可压缩流体,将上游隧道和遮阳棚供风量累加,从而计算窜流到下游隧道的污染物浓度,进而得到下游隧道的需风量;通过上下游隧道需风量比值等于上下游隧道长度比值的关系得到下游隧道存在窜流时的当量隧道长度;进而准确的对受上游隧道窜流影响的下游隧道进行通风设计,使得窜流到下游隧道的污染物得到准确的量化处理,通风设施布置更加合理;弥补当前有关遮阳棚连接毗邻隧道通风设计研究的空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