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有频率可调的复合型动力吸振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41723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410299504.8

    申请日:2014-06-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有频率可调的复合型动力吸振器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信号采集单元、控制单元、执行单元,其中执行单元由刚度可调和质量可调两部分组成。刚度可调单元包括连接U形基架,U形基架上附有励磁线圈和预紧螺栓,吸振块处于两磁流变弹性体中间,通过预紧螺栓预紧作用,固定在两夹板中间。所述储液箱、液体泵和液体下腔通过软管连接。本设计结构简单,减振效果好,有效减振频带宽,性能稳定,控制响应时间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发明在现有自适应式吸振器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减振频带,解决了传统式动力吸振器有效减振频带太窄的问题;克服了主动式动力吸振器过分依赖外界能量的缺陷。

    一种固有频率可调的复合型动力吸振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41723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410299504.8

    申请日:2014-06-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有频率可调的复合型动力吸振器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信号采集单元、控制单元、执行单元,其中执行单元由刚度可调和质量可调两部分组成。刚度可调单元包括连接U形基架,U形基架上附有励磁线圈和预紧螺栓,吸振块处于两磁流变弹性体中间,通过预紧螺栓预紧作用,固定在两夹板中间。所述储液箱、液体泵和液体下腔通过软管连接。本设计结构简单,减振效果好,有效减振频带宽,性能稳定,控制响应时间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发明在现有自适应式吸振器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减振频带,解决了传统式动力吸振器有效减振频带太窄的问题;克服了主动式动力吸振器过分依赖外界能量的缺陷。

    一种变阻尼动力吸振器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67634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14300.2

    申请日:2014-03-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阻尼动力吸振器的控制方法,通过确定质量比,求出动力吸振器的最优阻尼比,得出最优阻尼,选取阻尼器,计算变阻尼动力吸振器的最大阻尼比和最小阻尼比,求出不动点S和不动点T所对应的强迫振动频率比,安装传感器采集信号,求得最大强迫振动频率比λmax和最小强迫振动频率比λmin,当最大强迫振动频率比λmax小于等于λS或者λmin大于等于λT时,吸振器阻尼选取最大值ξmax;当最大和最小强迫振动频率比都大于λS且小于λT时,吸振器阻尼选取最小值ξmin;其他条件下选用最优阻尼ξopt。本发明通过调节动力吸振器阻尼,可以在整个强迫振动比范围内进一步衰减主系统振动。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减振效果明显、简单可行、稳定性好。

    一种变阻尼动力吸振器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67634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410114300.2

    申请日:2014-03-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阻尼动力吸振器的控制方法,通过确定质量比,求出动力吸振器的最优阻尼比,得出最优阻尼,选取阻尼器,计算变阻尼动力吸振器的最大阻尼比和最小阻尼比,求出不动点S和不动点T所对应的强迫振动频率比,安装传感器采集信号,求得最大强迫振动频率比λmax和最小强迫振动频率比λmin,当最大强迫振动频率比λmax小于等于λS或者λmin大于等于λT时,吸振器阻尼选取最大值ξmax;当最大和最小强迫振动频率比都大于λS且小于λT时,吸振器阻尼选取最小值ξmin;其他条件下选用最优阻尼ξopt。本发明通过调节动力吸振器阻尼,可以在整个强迫振动比范围内进一步衰减主系统振动。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减振效果明显、简单可行、稳定性好。

    一种有阻尼的固有频率非定值的扭转减振器

    公开(公告)号:CN204213252U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420560687.X

    申请日:2014-09-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nventor: 高强 张猛 张多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阻尼的固有频率非定值的扭转减振器,包括质量块,所述质量块为空心圆柱形结构,质量块内安装有衬套,衬套内安装有用于安装传动轴的法兰以及肋板,所述法兰为轮毂式结构,肋板安装于法兰的间隙,且通过变螺距弹簧连接。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传动轴上,当传动轴转动时带动法兰转动时,也会带动衬套和质量块运动。当传动轴的转速发生突变时能够有效进行减振,防止传动系统出现抖动现象和共振现象。由此可见该有阻尼的固有频率不是定值的扭转减振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发动机减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413020U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20438285.8

    申请日:2013-07-22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nventor: 张猛 张动力 张多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发动机减振装置,其中:隔板安装槽的高度大于隔板的厚度,使得隔板能够调节上腔体和下腔体的体积;在隔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方向相反的瓣膜,用于对上腔体和下腔体中的磁流变液进行微调;在弹性元件和限位盘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弹性元件上,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盘相连;单片机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有安装在发动机上的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和发动机爆震传感器,单片机的输入端还连接有安装在可控电源上的电流传感器用于反馈电磁线圈中的电流。本实用新型的减振装置采用闭环调节,响应速度快;采用弯曲阻尼通道作为磁流变液的主通道,采用瓣膜作为磁流变液的辅助通道,减振效果较好。

    一种沥青罐结合梯形动态加热的自动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634538U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720188000.8

    申请日:2017-02-2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nventor: 王睿 张多 唐冬冬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沥青罐结合梯形动态加热的自动控制装置,包括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屏分别与控制系统和控制面板连接,控制系统分别与罐内沥青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罐内沥青余量传感器、控制面板、沥青电磁阀和导热油电磁阀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沥青罐的自动化控制,减少了罐内沥青在高温阶段的存储时间,减少沥青碳化,有利于提高沥青混合料品质,并且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克服了劳动者的生理限制,提高了劳动效率。

    一种基于电刷供电的磁流变液减振器

    公开(公告)号:CN204284298U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20685404.4

    申请日:2014-11-1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刷供电的磁流变液减振器,包括环形结构的壳体,壳体的内壁上安装有轴承;壳体上开设有凹槽,凹槽上安装有盖板,凹槽与盖板之间形成内腔,内腔中设置有质量环,且质量环的周围填充有磁流变液;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组用于产生磁场的线圈,且壳体上下两侧安装有为线圈供给电流的电刷。当曲轴转速发生变化时,可以改变环形导电支架上的电流,从而改变线圈产生磁场的大小,磁流变液在磁场变化时其阻尼特性会发生变化,因此该减振器能够根据转速的变化来随时改变减振器的阻尼,以适应不同的工况,达到减振的效果。由此可见,该磁流变液减振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自供电磁流变液扭转减振器

    公开(公告)号:CN204164255U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20519913.X

    申请日:2014-09-0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供电磁流变液扭转减振器,环形腔体内安装有能够绕环形腔体内圈侧壁转动的质量环,环形腔体内的剩余空间充有磁流变液,环形腔体外侧安装有两端分穿入环形腔体内部的弧形导磁件,弧形导磁件上缠绕有励磁线圈,转子线圈在转轴带动下在定子磁极产生的磁场中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给励磁线圈供电,实现扭转减振器的自供电。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在发动机的转轴转速的不断变化的同时,改变减振器内的磁流变液的阻尼,以使发动机转轴能够在不同转速下满足吸振的要求。

    一种机械往复机构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743360U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320878243.6

    申请日:2013-12-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nventor: 张多 张猛 郝浩竹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往复机构,该机构包括由凸轮控制运动的杠杆,在杠杆上通过第一铰接短轴和第二铰接短轴分别连接主动件和被动件,在杠杆下端有拉簧,以阻止杆件下端向左运动,在杠杆上还有第一固定短轴和第二固定短轴,所述第一固定短轴和第二固定短轴被定位于其他机构上。当主动件一次往复运动时,可以互以两个固定在其他机构的短轴为中心,这样在每个方向上产生的交替运动长度不同的,这就使在主动件一次往复运动的情况下,从动件产生两次往复运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