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动刚度测试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281043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110466022.7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动刚度测试装置,包括加载装置和轴承压板,所述轴承压板上具有用于与测试轴转动配合的安装部,所述加载装置用于在垂直于测试轴方向上对轴承压板施加作用力。本发明利用轴承压板对测试轴施加径向载荷,既可以精确的控制测试轴的径向加载力,而且也不影响测试轴的转动,可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行,以精确的模拟轴承的负载工作状态,并且简化了测试装置的结构,减少了测试装置的零部件数量,改善由于多个零部件导致的误差叠加,提高测试装置的检测精度。

    轴承拆装与刚度测试一体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40546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466986.1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拆装与刚度测试一体式装置,包括用于夹持测试轴的夹持装置、与夹持装置竖向相对的拆装装置、设置于夹持装置左侧的支撑装置以及设置于夹持装置右侧的加载装置,所述拆装装置用于将轴承压于测试轴上或者将轴承拔出测试轴以实现轴承的拆卸,所述支撑装置用于对测试轴径向支撑,所述加载装置用于对安装于测试轴上的轴承施加径向加载力并检测轴承的加载力以及径向形变量。本发明中的装置集合轴承的安装、拆卸以及刚度测试于一体,简化整个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效率。

    轴承拆装与刚度测试一体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40546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110466986.1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拆装与刚度测试一体式装置,包括用于夹持测试轴的夹持装置、与夹持装置竖向相对的拆装装置、设置于夹持装置左侧的支撑装置以及设置于夹持装置右侧的加载装置,所述拆装装置用于将轴承压于测试轴上或者将轴承拔出测试轴以实现轴承的拆卸,所述支撑装置用于对测试轴径向支撑,所述加载装置用于对安装于测试轴上的轴承施加径向加载力并检测轴承的加载力以及径向形变量。本发明中的装置集合轴承的安装、拆卸以及刚度测试于一体,简化整个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效率。

    轴承动刚度测试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281043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466022.7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动刚度测试装置,包括加载装置和轴承压板,所述轴承压板上具有用于与测试轴转动配合的安装部,所述加载装置用于在垂直于测试轴方向上对轴承压板施加作用力。本发明利用轴承压板对测试轴施加径向载荷,既可以精确的控制测试轴的径向加载力,而且也不影响测试轴的转动,可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行,以精确的模拟轴承的负载工作状态,并且简化了测试装置的结构,减少了测试装置的零部件数量,改善由于多个零部件导致的误差叠加,提高测试装置的检测精度。

    确定金属球颗粒的激光吸收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3731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97601.0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确定金属球颗粒的激光吸收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目标金属球颗粒发射设定激光,并获取金属球颗粒吸收激光参数,金属颗粒吸收激光参数包括激光入射角变化区间、金属球颗粒的折射率以及消光系数;以dθ·r为宽度将金属球颗粒迎向激光入射方向的半球表面划分为n个环形区间,并计算激光反射率R与金属球颗粒表面积的乘积λ,其中,dθ为入射角微元,r为金属球颗粒的半径;构建金属球颗粒激光吸收率计算模型,并计算金属球颗粒的平均激光吸收率ξ:ξ=1‑λ/S,其中,S为金属球颗粒迎向激光发射方向的半球表面积。

    基于COMSOL预测选区激光熔化过程中层间热应力分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43521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110584593.0

    申请日:2021-05-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COMSOL预测选区激光熔化过程中层间热应力分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基于COMSOL构建三维固体传热和结构力学瞬态模型;S2:确定仿真过程中的参数;S3:确定待熔化的粉末的材料属性;S4:确定移动高斯热源参数;S5:构建粉床的几何模型;S6:实现选区激光熔化的逐层制造;S7:网格划分并计算节点温度;S8:根据步骤S7的结果预测层间热应力分布和残余热应力分布。本方法通过移动的高斯热源模,模拟加工过程中的激光热源效果,并利用均匀的材质粉床来代替粉末床;此外,利用结构力学模块模拟随着热源移动时,该层产生的热应力以及制件变形情况,模拟选区激光熔化技术逐层制造的过程,实现多层间热应力、残余热应力的预测。

    非规则形状自适应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填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1540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211332558.0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规则形状自适应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填充方法,根据非规则形状实心模型建立偏移距离标量场,在建立的标量场区域内进行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的建模,再将建立的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模型与非规则形状实心模型进行布尔求交运算,得到非规则形状的实心模型填充后的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非规则形状自适应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填充方法,可以实现直接对非规则形状的自适应建模,打破了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的自适应建模方法只适用于规则正方体或长方体结构自适应建模的局限。

    基于COMSOL预测选区激光熔化过程中层间热应力分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43521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584593.0

    申请日:2021-05-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COMSOL预测选区激光熔化过程中层间热应力分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基于COMSOL构建三维固体传热和结构力学瞬态模型;S2:确定仿真过程中的参数;S3:确定待熔化的粉末的材料属性;S4:确定移动高斯热源参数;S5:构建粉床的几何模型;S6:实现选区激光熔化的逐层制造;S7:网格划分并计算节点温度;S8:根据步骤S7的结果预测层间热应力分布和残余热应力分布。本方法通过移动的高斯热源模,模拟加工过程中的激光热源效果,并利用均匀的材质粉床来代替粉末床;此外,利用结构力学模块模拟随着热源移动时,该层产生的热应力以及制件变形情况,模拟选区激光熔化技术逐层制造的过程,实现多层间热应力、残余热应力的预测。

    基于COMSOL的粉床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82976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486564.0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COMSOL的粉床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提取粉末坐标,所述粉末坐标包括x向空间坐标、y向空间坐标、z向空间坐标和粉末半径R;S2:根据粉末坐标,建立粉床的几何模型;S3:遍历步骤S2中建立的几何模型,确定几何模型中各个坐标点的域,所述域包括金属域、空气域和基板平面。本申请的建模方法可以完全规避几何建模形成的网格剖分问题,并且可以使用均匀的结构化网格对于模型进行剖分,以此减少数值收敛动荡,提高收敛性,提高计算精度;此外,表面张力对于SLM(请补充SLM对应的中文名称)过程中影响很显著,利用结构化网格对于表面张力的表征效果更优于非结构化自由四面体网格,对于物理现象复现效果更加具有真实性。

    基于COMSOL的粉床构建方法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282976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110486564.0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COMSOL的粉床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提取粉末坐标,所述粉末坐标包括x向空间坐标、y向空间坐标、z向空间坐标和粉末半径R;S2:根据粉末坐标,建立粉床的几何模型;S3:遍历步骤S2中建立的几何模型,确定几何模型中各个坐标点的域,所述域包括金属域、空气域和基板平面。本申请的建模方法可以完全规避几何建模形成的网格剖分问题,并且可以使用均匀的结构化网格对于模型进行剖分,以此减少数值收敛动荡,提高收敛性,提高计算精度;此外,表面张力对于SLM(请补充SLM对应的中文名称)过程中影响很显著,利用结构化网格对于表面张力的表征效果更优于非结构化自由四面体网格,对于物理现象复现效果更加具有真实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