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散射区模型的室外非视距传播单站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1384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40956.6

    申请日:2022-0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散射区模型的室外非视距传播单站定位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S1、获取室外非视距传播条件下经过散射体散射到达基站的多径信号参数,构建伪散射体分布;S2、使用高斯核函数衡量伪散射体分布密度来确定并过滤干扰散射体,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过滤干扰散射体后的伪散射体进行聚类,获得含有定位信息的聚类中心;S3、结合散射区模型内散射体与目标之间的空间几何结构,使用S2中的聚类中心构建定位目标函数;S4、针对S3中所提的定位目标函数,使用基于遗传算法改进SSA‑GA求解目标位置。应用本发明,适用于室外非视距传播环境下单基站定位,可以对目标进行精确定位。

    用于OAM-MIMO动态信道的功率分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69856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10752386.7

    申请日:2020-0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OAM‑MIMO动态信道的功率分配方法,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在动态的OAM‑MIMO场景下,信道的状态会随着接收机的移动而改变,由于系统中存在反馈时延和估计误差,因此很难准确地得到信道状态信息,进而会使得系统的容量性能变得不太理想。本发明与传统的延续前次功率算法和平均功率分配算法相比,能在系统总功率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效地提升OAM‑MIMO系统的容量性能。最后的仿真实验结果也表明,在工作频率为10GHz,波长为3cm,阵元数为8,发射和接收UCA半径为9cm以及信道状态信息未知的情况下,本发明所提出的功率预分配算法要明显优于传统的平均功率分配算法和延续前次功率算法。

    一种基于特征值比对的智能家居设备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82631B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910038295.4

    申请日:2019-0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家居设备网络信息交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特征值比对的智能家居设备识别方法,包括通过无线抓包工具抓取智能家居与路由器之间通信的数据包,然后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数据包进行解析,提取其中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以及心跳包等特征值。通过与数据库中的数据比对分析来判断智能家居设备的厂商及具体型号等信息,并将识别结果传递给操作系统或后台系统;本发明针对不同的智能家居设备,对不同的特征值赋予不同的权值,通过权值的累加和与阈值的大小进行比较得出识别结果,而且识别的准确率高,该种方法可以应用在多套智能家居设备管理与控制上。

    一种电磁涡旋波多输入多输出矩形阵列的稀疏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81624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750758.2

    申请日:2020-0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涡旋波多输入多输出矩形阵列的稀疏优化方法,属于阵列天线与无线通信领域。基于矩形阵列的稀疏优化方法包括稀疏线性阵列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先采用稀疏线性阵列遗传算法对阵列阵元进行稀疏优化,在阵列总元素减少约25%的情况下,将旁瓣电平降低约70%,使功率向主瓣方向收敛并且稀疏前后的信道容量非常逼近。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处理振幅相同且各向同性天线的大型矩形阵列稀疏优化问题,本发明创新性地将神经网络网络算法SLGA和PSO联合应用于阵列天线与无线通信领域,有助于抑制旁瓣电平将轨道角动量应用在现有的大规模MIMO系统中,提升系统整体性能和效率。

    一种车联网边缘计算的负载均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47604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11423524.0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联网边缘计算的负载均衡方法,属于车联网领域。包括:MEC服务器初始化;MEC服务器按周期性,更新指标权值,计算服务器性能及负载率,判断服务器负载状态并将相关信息上传至调度中心;调度中心接收各个MEC服务器上传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存表、更新等操作;若调度中心接收到服务器的任务迁移请求,对服务器进行分类,筛选出可接收迁移任务的服务器,并计算各个服务器的转移概率;调度中心根据转移概率安排任务迁移,eNodeB接收调度中心调度安排,将任务通过X2口传输至目标eNodeB,任务计算完成后,将计算结果进行回传;等待下一个周期。本发明可以有效提升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度,缩短任务完成时间。

    时间调制阵列多模电磁涡旋发射机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12961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457999.5

    申请日:2019-05-29

    Inventor: 王洋 刘杰 胡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时间调制阵列多模电磁涡旋发射机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无线电波传播技术领域。开关调制电磁涡旋发射机包括基带信号处理单元、高速射频开关和均匀圆形天线阵列,基带信号处理单元用于产生时间开关序列,该序列用于控制每个射频开关的周期性开启和关闭,高速射频开关根据开关序列控制射频信号的发送指令,均匀圆形天线阵列用于发射具有时间延迟的相同射频信号。本发明用高速开关周期性开启关闭的方法,使得发射信号产生具有多个模态和谐波频率的电磁涡旋信号,提高电磁波在视距通信场景下的频谱效率,本发明的发射机相较传统的电磁涡旋波发射机能大大降低涡旋信号调制复杂度。在四单元的收发系统中,频率效率的提升可以高达10%。

    基于时间调制同心圆环阵列的涡旋波产生与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10111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457344.8

    申请日:2019-05-29

    Inventor: 王洋 刘杰 廖希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时间调制同心圆环阵列的涡旋波产生与优化方法,属于阵列天线技术领域。时间调制同心圆环阵列的基本原理是为每个天线阵元接入一个高速射频开关,通过对开关周期性的调制使每个阵元仅在给定的时间段内接通,从而在谐波频率上产生多个OAM模态的涡旋电磁波。同时通过对激励信号幅值的设计,实现携带不同OAM模态的涡旋电磁波具有较低的旁瓣电平。与传统的相控阵列天线相比,由于使用简单的射频开关而不是移相器,使天线阵列的馈电系统简单化,馈电更容易控制,成本更低廉。

    毫米波大规模MIMO信道传播特性测量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19437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139135.0

    申请日:2018-09-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5G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涉及毫米波和大规模MIMO两种关键技术,具体为一种毫米波大规模MIMO信道特性测量装置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发射天线固定在数控平台上的天线支架上,并且以半波长移位形成任意形状的虚拟大规模阵列;接收天线固定在三角支架上,连接测试设备;采用电子校准器件对矢量网络分析仪、高频馈线、转接头等进行时延与功率校准;启动并设置数控平台系统,初始化发射天线位置、阵列天线大小、阵元间距,水平和垂直电机同时控制发射天线阵元位置,记录每个阵元位置与接收天线对的S参数,采集的实测数据能用于信道统计特性分析与参数估计。本发明能用于毫米波频段任意大小和形状天线阵的信道测试。

    双极化频率选择表面的超高频二相调制板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32304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607420.4

    申请日:2018-06-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雷达散射截面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双极化频率选择表面的超高频频段可调二相调制板,所述二相调制板包括可调频率选择表面FSS层、隔空层和金属接地层,所述FSS层表面设置一个谐振电路,所述谐振电路包括菱形结构板和二极管,所述菱形结构板以对角线为基线设置有十字槽,多个菱形结构板以对角线为对齐标准进行整齐的阵列分布,两个相邻菱形结构板之间通过二极管连接;本发明用调制板使入射波达到频谱调制的效果,在谐振频率点能达到理想的吸波效果,本发明的反射调制板在0.6GHz,1.4-1.9GHz都有较好的工作性能,能减少超过90%的回波能量,在1.5GHz的谐振频率上反射系数低至-30dB。

    一种基于功率传输控制的车联网信道协作策略

    公开(公告)号:CN106793049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45000.6

    申请日:2016-1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功率传输控制的车联网信道协作策略,属于车联网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基于传输功率控制分别在CCHI和SCHI两个时隙加入TPC协作过程,通过在MAC层产生适应性的TPC消息对节点的传输功率进行协作调整。本发明的优势在于:适用于更为实际的环境,标准的信道协作策略只考虑了所有节点处于同网络下,考虑了实际中出现的不同网络重叠信号的干扰问题;该策略能够适应更大节点密度的环境,节点允许在SCHI的CCH信道继续发布安全消息,取消了标准中50msCCHI时长的限制,尽最大可能避免隐藏终端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