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9588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805139.2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 , 重庆大学 ,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涛 , 聂诗东 , 成鑫磊 , 刘敏 , 任俊儒 , 胡强桂 , 刘晓英 , 何小涌 , 姚未来 , 黄永志 , 雷屹欣 , 王辉 , 李林 , 杨朝山 , 杨秀明 , 陈永庆 , 郭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及其搭建方法,包括底板、前墙板、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所述前墙板与底板转动连接,后墙板与底板转动连接;两侧墙板均为折叠板结构;在顶板和底板同一端之间设有顶升机构。搭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底板平铺在地面上;2)将前墙板铺设于底板上;3)将后墙板铺设于前墙板上;4)将两侧墙板折叠后铺设于后墙板上;5)将顶板铺设于侧墙板上;6)在顶板和底板之间设有顶升机构;7)启动顶升机构;8)将后墙板翻转至立直状态;9)将前墙板翻转至立直状态;10)控制顶升机构缩回。本发明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固定也更方便,整体稳定性能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62379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805146.2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
Inventor: 聂诗东 , 孙涛 , 刘敏 , 胡强桂 , 周智伟 , 肖倩 , 姚未来 , 王辉 , 何小涌 , 黄永志 , 刘晓英 , 李林 , 成鑫磊 , 陈永庆 , 杨朝山 , 郭莹 , 任俊儒 , 雷屹欣 , 杨秀明 , 翟影 , 黄淼 , 李德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搭建的折叠房屋框架结构,包括四根立柱,相邻两立柱的上端之间通过连梁相连,所述连梁包括转动相连的两梁体;在四根立柱的中心设有一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蜗杆和与蜗杆啮合的蜗轮;在各蜗轮与对应的立柱之间设有传动杆,在蜗杆的上方或下方设有一驱动电机,所述涡杆的上端或下端与该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本发明结构简单,搭建方便,能够快速展开,且能够拆卸收折,从而大大提高搭建效率,并且房屋框架能够快速回收,从而提高房屋框架的使用率,并有效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607639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805135.4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 , 重庆大学 ,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涛 , 聂诗东 , 刘晓英 , 王辉 , 刘敏 , 任俊儒 , 胡强桂 , 杨朝山 , 雷屹欣 , 黄永志 , 成鑫磊 , 姚未来 , 李林 , 何小涌 , 杨秀明 , 陈永庆 , 郭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快速搭建的折叠房屋及搭建方法,包括底板、墙板和顶板,所述墙板包括前墙板和三侧墙板;在底板和顶板固定有下圈梁和上圈梁;在上墙板和下墙板的连接处设有驱动机构。搭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下圈梁与底板固定,上圈梁与顶板固定;2)将底板铺设在地面上;3)将前墙板铺设在底板上;4)组装侧墙板;5)通过铰链将下墙板的下侧与下圈梁的上侧相连;6)将顶板铺设于底板上方;7)启动驱动机构;8)将前墙板转动至竖直状态。结构简单,装配方便,通过驱动机构实现自动展开,从而能够快速进行折叠房屋的组装和展开,从而快速搭建房屋,提高房屋搭建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641478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805154.7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
Inventor: 聂诗东 , 孙涛 , 刘敏 , 胡强桂 , 周智伟 , 肖倩 , 王辉 , 杨朝山 , 刘晓英 , 黄永志 , 成鑫磊 , 李林 , 任俊儒 , 陈永庆 , 雷屹欣 , 郭莹 , 姚未来 , 何小涌 , 杨秀明 , 翟影 , 黄淼 , 李德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围护的折叠房屋及一体化搭建方法,包括自顶升框架和柔性围护;所述自顶升框架包括底板和立柱,在底板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顶升机构;还包括一驱动机构,所述柔性围护包括顶盖和侧围。搭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底板铺设在地面上;2)在底板上安装立柱、上连梁、下连梁和顶升机构;3)将顶盖铺设于上连梁的上侧,然后将侧板与顶盖相连;4)启动自顶升框架的驱动机构;5)最后,将相邻两侧板相连。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快速地进行收折和展开,提高房屋搭建效率;并且收折后占用空间小,更便于搬运和存储,并且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0286040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910488164.6
申请日:2019-06-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体作用下预应力圆形薄膜的最大应力的确定方法:在一个高度为H、壁厚为t、内半径为a、轴心线与重力方向平行的刚性圆管的下边缘上固定夹紧一块杨氏弹性模量为E、泊松比为ν、厚度为h、预应力为σ0的薄膜,以便使刚性圆管下端密封的同时能形成一个半径为a的周边固定夹紧的预应力圆形薄膜结构,并向刚性圆管内部注入适量的、密度为ρ的液体,使预应力圆形薄膜在液体作用下产生轴对称变形、并且在达到静力平衡后刚性圆管内部的液面能高过刚性圆管的下边缘所在的平面,那么基于预应力圆形薄膜轴对称变形的静力平衡分析,利用刚性圆管内部液面与刚性圆管下边缘所在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0的测量值,就可以确定预应力圆形薄膜轴对称变形后的最大应力σm。
-
公开(公告)号:CN110231214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0488158.0
申请日:2019-06-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挠度受弹性限制的预应力圆形薄膜的弹性能的确定方法:对杨氏弹性模量为E、泊松比为ν、预应力为σ0、半径为a、厚度为h、单位面积自重为q0的周边固定夹紧的预应力圆形薄膜施加一个横向均布载荷q,让预应力圆形薄膜产生轴对称变形进而推动一块半径为a的、始终垂直于横向均布载荷q的、且与圆形薄膜共轴线的、表面光滑的刚性圆板平行移动,以至于轴对称变形后的预应力圆形薄膜的最大挠度达到wm的同时刚性圆板也平行移动了wm的距离,而平行移动的刚性圆板又把一个原始长度为L、刚度系数为k的弹簧压缩了wm,并且轴对称变形后的预应力圆形薄膜与刚性圆板之间最终形成了一个半径为b的相互作用的圆形接触区域,那么在忽略了刚性圆板的自重后,基于预应力圆形薄膜轴对称变形的静力平衡分析,利用载荷q的测量值,就可以确定预应力圆形薄膜轴对称变形后的弹性能U。
-
公开(公告)号:CN110031299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910294865.6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受弹性限制的圆薄膜较大转角情形下的最大挠度确定方法:用一个内半径为a的夹紧装置将杨氏弹性模量为E、泊松比为ν、厚度为h、单位面积自重为q0的最初平坦的薄膜固定夹紧,从而形成一个半径为a的周边固定夹紧的圆薄膜结构,并对圆薄膜横向施加一个足够大的均布载荷q,以便让圆薄膜在产生轴对称变形的同时能产生一个较大的薄膜转角、以至于轴对称变形后的圆薄膜的最大挠度达到wm,而轴对称变形的圆薄膜又推动一块表面光滑的、平行于最初平坦的薄膜所在的平面的、与圆薄膜共轴线的、半径为a的刚性圆板平行移动了wm,而平行移动的刚性圆板又把一个处于原始长度L的、刚度系数为k的弹簧压缩了wm,并且轴对称变形的圆薄膜与刚性圆板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圆形接触区域的半径最终稳定在b上,那么在忽略了刚性圆板的自重后,基于圆薄膜轴对称变形问题的静力平衡分析,利用载荷q的测量值,就可以确定圆薄膜轴对称变形后的最大挠度wm。
-
公开(公告)号:CN111426566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199390.5
申请日:2020-03-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N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压力下最大挠度受限的圆薄膜的弹性能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杨氏弹性模量为E、泊松比为ν、半径为a、厚度为h的周边固定夹紧的最初平坦的圆形薄膜施加气体压力q,让圆形薄膜产生轴对称变形、并与一块平行于最初平坦的圆形薄膜的刚性平板形成一个半径为b的圆形光滑接触区域,其中刚性平板与最初平坦的圆形薄膜相距H,那么基于该圆形薄膜轴对称变形问题的静力平衡分析,利用气体压力q的测量值,就可以得到圆形薄膜轴对称变形后的弹性能U。
-
公开(公告)号:CN110286040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488164.6
申请日:2019-06-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体作用下预应力圆形薄膜的最大应力的确定方法:在一个高度为H、壁厚为t、内半径为a、轴心线与重力方向平行的刚性圆管的下边缘上固定夹紧一块杨氏弹性模量为E、泊松比为ν、厚度为h、预应力为σ0的薄膜,以便使刚性圆管下端密封的同时能形成一个半径为a的周边固定夹紧的预应力圆形薄膜结构,并向刚性圆管内部注入适量的、密度为ρ的液体,使预应力圆形薄膜在液体作用下产生轴对称变形、并且在达到静力平衡后刚性圆管内部的液面能高过刚性圆管的下边缘所在的平面,那么基于预应力圆形薄膜轴对称变形的静力平衡分析,利用刚性圆管内部液面与刚性圆管下边缘所在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0的测量值,就可以确定预应力圆形薄膜轴对称变形后的最大应力σm。
-
公开(公告)号:CN110231214A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910488158.0
申请日:2019-06-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挠度受弹性限制的预应力圆形薄膜的弹性能的确定方法:对杨氏弹性模量为E、泊松比为ν、预应力为σ0、半径为a、厚度为h、单位面积自重为q0的周边固定夹紧的预应力圆形薄膜施加一个横向均布载荷q,让预应力圆形薄膜产生轴对称变形进而推动一块半径为a的、始终垂直于横向均布载荷q的、且与圆形薄膜共轴线的、表面光滑的刚性圆板平行移动,以至于轴对称变形后的预应力圆形薄膜的最大挠度达到wm的同时刚性圆板也平行移动了wm的距离,而平行移动的刚性圆板又把一个原始长度为L、刚度系数为k的弹簧压缩了wm,并且轴对称变形后的预应力圆形薄膜与刚性圆板之间最终形成了一个半径为b的相互作用的圆形接触区域,那么在忽略了刚性圆板的自重后,基于预应力圆形薄膜轴对称变形的静力平衡分析,利用载荷q的测量值,就可以确定预应力圆形薄膜轴对称变形后的弹性能U。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