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52143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0386036.7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B22D11/16 , G06F30/17 , G06F30/23 , G06T17/0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方坯连铸轻压下和重压下在线协同控制方法。根据连铸坯三维凝固传热离线模型及热‑力耦合下连铸坯三维压下模型,准确确定了极限压下量与压下位置的定量关系;采用连铸坯三维凝固传热在线计算模型实时计算铸坯热状态、轻压下和重压下区间、总压下量;基于实时等效中心固相率及各压下辊极限压下量,在线计算和分配轻压下和重压下各辊的实际压下量,实现大方坯连铸轻压下和重压下的在线协同控制。本发明的极限压下量综合考虑了铸坯裂纹敏感性及设备压下能力的实时变化,协同了轻压下和重压下的综合效果,快速调节了设备状态及工艺参数变化带来的误差,在线协同控制效果显著,对大规格产品压下的在线协同控制具有普适性和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38307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987468.9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B22D11/16 , B22D11/22 , G01N25/16 , G06F30/17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铸全冷速条件下铸坯裂纹敏感温度区及相分数的预测方法,基于低冷速范围内有限个不同测试冷速下的热膨胀测试,结合数据分析和相关技术手段,可以快速、简单、准确的预测连铸生产过程所有可能出现的冷速条件下,连铸坯在奥氏体分解过程任意温度下的相组成和相分数、奥氏体分解结束后的组织组成、裂纹敏感温度区等关键信息,填补了任意冷速下连铸坯裂纹敏感温度区及相分数预测的空白,对钢铁连铸生产过程的所有钢种均具有普适性、可移植性和参考价值,为连铸过程铸坯质量的调控及连铸生产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658541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0658603.4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16C20/10 , G16C20/30 , G01N15/0205 , G01N25/16 , G01N21/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铁素体析出及再奥氏体化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分布预测方法,涉及奥氏体晶粒尺寸分布预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高温膨胀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分峰和峰面积处理,构建了不同温度下铁素体析出相分数的量化计算方法;通过高温淬火实验与显微组织表征结合,掌握铸坯热回弹过程显微组织的演变规律,获取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分布;理论推导考虑铁素体析出及再奥氏体化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分布预测的计算方法;预测不同热回弹条件下奥氏体晶粒尺寸分布的预测。本发明为钢铁连铸及热送热装工艺过程中铸坯奥氏体晶粒尺寸分布的准确、快速预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适用于经历双相变、多相变的铸造过程,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954065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561610.X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5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合金钢薄板坯连铸连轧(TSCR)工艺过程奥氏体晶粒尺寸预测方法,属于连铸及轧制工艺过程组织性能预测方法领域。该方法在等温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晶界迁移驱动力与晶界迁移速率关系,综合考虑了微合金元素“溶质拖拽作用”和“第二相钉扎作用”对奥氏体晶粒生长的影响,通过有限个等温实验,建立了该钢种在等温过程和非等温过程中奥氏体晶粒生长的预测模型。模型可以准确预测TSCR工艺连铸及均热过程不同工艺节点处微合金钢铸坯中奥氏体晶粒尺寸,为调控奥氏体晶粒尺寸、优化工艺参数、提高铸坯性能与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和模型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95406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561610.X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5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合金钢薄板坯连铸连轧(TSCR)工艺过程奥氏体晶粒尺寸预测方法,属于连铸及轧制工艺过程组织性能预测方法领域。该方法在等温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晶界迁移驱动力与晶界迁移速率关系,综合考虑了微合金元素“溶质拖拽作用”和“第二相钉扎作用”对奥氏体晶粒生长的影响,通过有限个等温实验,建立了该钢种在等温过程和非等温过程中奥氏体晶粒生长的预测模型。模型可以准确预测TSCR工艺连铸及均热过程不同工艺节点处微合金钢铸坯中奥氏体晶粒尺寸,为调控奥氏体晶粒尺寸、优化工艺参数、提高铸坯性能与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和模型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65854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658603.4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16C20/10 , G16C20/30 , G01N15/0205 , G01N25/16 , G01N21/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铁素体析出及再奥氏体化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分布预测方法,涉及奥氏体晶粒尺寸分布预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高温膨胀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分峰和峰面积处理,构建了不同温度下铁素体析出相分数的量化计算方法;通过高温淬火实验与显微组织表征结合,掌握铸坯热回弹过程显微组织的演变规律,获取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分布;理论推导考虑铁素体析出及再奥氏体化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分布预测的计算方法;预测不同热回弹条件下奥氏体晶粒尺寸分布的预测。本发明为钢铁连铸及热送热装工艺过程中铸坯奥氏体晶粒尺寸分布的准确、快速预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适用于经历双相变、多相变的铸造过程,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383070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210987468.9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B22D11/16 , B22D11/22 , G01N25/16 , G06F30/17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铸全冷速条件下铸坯裂纹敏感温度区及相分数的预测方法,基于低冷速范围内有限个不同测试冷速下的热膨胀测试,结合数据分析和相关技术手段,可以快速、简单、准确的预测连铸生产过程所有可能出现的冷速条件下,连铸坯在奥氏体分解过程任意温度下的相组成和相分数、奥氏体分解结束后的组织组成、裂纹敏感温度区等关键信息,填补了任意冷速下连铸坯裂纹敏感温度区及相分数预测的空白,对钢铁连铸生产过程的所有钢种均具有普适性、可移植性和参考价值,为连铸过程铸坯质量的调控及连铸生产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65214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386036.7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B22D11/16 , G06F30/17 , G06F30/23 , G06T17/0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方坯连铸轻压下和重压下在线协同控制方法。根据连铸坯三维凝固传热离线模型及热‑力耦合下连铸坯三维压下模型,准确确定了极限压下量与压下位置的定量关系;采用连铸坯三维凝固传热在线计算模型实时计算铸坯热状态、轻压下和重压下区间、总压下量;基于实时等效中心固相率及各压下辊极限压下量,在线计算和分配轻压下和重压下各辊的实际压下量,实现大方坯连铸轻压下和重压下的在线协同控制。本发明的极限压下量综合考虑了铸坯裂纹敏感性及设备压下能力的实时变化,协同了轻压下和重压下的综合效果,快速调节了设备状态及工艺参数变化带来的误差,在线协同控制效果显著,对大规格产品压下的在线协同控制具有普适性和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42188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66703.1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深冷处理改善管线钢氢脆敏感性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深冷处理改善管线钢氢脆敏感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管线钢进行深冷处理;所述深冷处理的过程为将所述管线钢以3~5℃/min的降温速率由室温降温至‑160~‑196℃保温0~48h后,以3~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室温;所述深冷处理的次数≥1;所述深冷处理后的管线钢的孪晶界在晶界中的占比≤1.93%,10μm以下晶粒占比≥88.8%。所述方法操作简便,能够有效降低管线钢的氢脆敏感性的同时,不会在处理过程中导致管线钢产生开裂和氧化等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07010421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370229.8
申请日:2017-05-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B65G53/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G53/523 , B65G2201/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气力输送弯管磨损的结构、装置和方法。该结构包括呈弧形的输送弯管,在所述的输送弯管上镶有至少一块透气板;在所述的输送弯管的外部套设有呈弧形的保护管,该保护管的两端与所述的输送弯管之间密封连接,且所述保护管的内径大于所述输送弯管,以使所述保护管与输送弯管之间形成密封的管状空腔;所述的保护管上还设置有与管状空腔连通的充气管。气力输送装置的输送弯管采用上述结构。而气力输送方法则采用上述气力输送装置,包括如下操作:向管状空腔中充入气体,使气体通过透气板进入输送弯管中,形成抵抗气力冲刷的气垫层,以降低粉粒状物料直接撞击和摩擦管道。本发明具有无流动死区和腔内存料、不堵塞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