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0548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73391.9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F1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务于低碳城市建设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包括:城市建设范围界定模块,用于定义用以表征低碳城市建设监测对象的建设方向与特征词的特征词数据标签,并传输至碳排放监测体系框架构建模块;碳排放监测体系框架构建模块,用于根据特征词数据标签对低碳城市建设监测对象进行建设分类处理和监测指标挖掘处理,得到低碳城市建设监测对象在各建设分类对应的监测指标,并传输至碳排放监测处理模块;碳排放监测处理模块,用于对低碳城市建设监测对象在各建设分类的监测指标进行碳排放监测,得到针对低碳城市建设监测对象的碳排放监测结果。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城市碳排放低碳城市建设监测对象不明确、监测数据不准确、管理效率不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017866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11332827.9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实现动态调控的利用雨水循环换热系统及控制方法,该换热系统包括雨水接收槽、储水装置、第一循环组件、第二循环组件、第三循环组件和动力组件。雨水接收槽设于房屋屋檐,储水装置与雨水接收槽连通。第一循环组件、第二循环组件和第三循环组件分别设置于房屋屋顶、房屋墙面和地下且依次连通组成循环系统。第二循环组件与储水装置连通供水,且循环系统通过动力组件提供循环动力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循环水量。本发明的自动调节阀与温度传感器联动,并通过控制系统解读温度传感器的采集数据,进行预设温度设定后自动开启循环换热系统进行换热调节,实现自动循环水量的控制和换热模式的切换,进而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自动换热。
-
-
公开(公告)号:CN11585314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355445.2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隔声量与隔热效果的围护结构,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内部的外饰层、隔音层和隔热层。外饰层、隔音层和隔热层均呈折扇状且可在外壳内舒展和折叠,外饰层、隔音层和隔热层均连接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受控制装置控制。工作时,使用者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对应驱动装置的启停,调整外饰层、隔音层和隔热层的折叠与展开。本发明可以实现一次性实施,多场景、多环境满足,避免了材料的重复浪费、重复施工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737579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148825.0
申请日:2019-02-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简易的匀风改造装置,可直接安装在现有百叶或散流器风口处,无需对原有风口进行拆除,不破坏原有装修,也不占用过多的空间,方便改造。利用孔板送风的均匀性,引导散流器贴附流向下送风,对原百叶风口的气流进行稳压后再均匀送出,达到室内温度、风速均匀分布的效果。实现风口风速的再次调节,为匀风装置增加风口送风面积调节叶片,依靠手动形式调节孔板实际送风孔口数目,从而对风口风速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区域的送风需求,改善原有风口风量、风速分配存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958794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215326.X
申请日:2017-04-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F21S11/00 , F24F7/06 , F21S9/03 , G05B19/042 , F21Y11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1S11/007 , F21S9/032 , F24F7/06 , G05B19/042
Abstract: 发明提供一种可监测效果的集成光伏驱动的地下空间用自然通风与采光装置及其调控方法。该装置包括光导系统、照明系统、通风系统、光伏系统和监测系统。白天使用光导系统进行自然采光,夜间照明系统进行人工照明,实现地下空间的全天照明。通风系统联合热压和风机两者实现室内通风换气功能。完备的监测系统可记录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反映系统的运行效果。该装置的调控方法包括监测数据、接收数据、计算分析等步骤。该装置结构紧凑,一体化程度高,节能环保,可广泛应用于地下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3725598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310691117.4
申请日:2013-12-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12M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胞流动迁移分析装置,包括底座、盖板、密封圈和滤膜,所述底座上设有螺栓孔Ⅰ,所述盖板上与螺栓孔Ⅰ对应设有螺栓孔Ⅱ,所述盖板通过螺栓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位于盖板与底座之间,所述盖板、底座和密封圈围成流动迁移腔,所述底座上位于流动迁移腔内设有用于盛装趋化剂的趋化小孔阵列和两个培养介质缓冲腔,两个培养介质缓冲腔分别位于趋化小孔阵列两侧,所述底座侧面设有分别与两个培养介质缓冲腔连通的蠕动泵管路接口,所述滤膜铺设在趋化小孔阵列表面。本发明既能研究剪切应力作用下细胞与细胞/基质的粘附特性,又能模拟体内血液流动条件,研究剪切应力作用下细胞跨内皮/基质的迁移行为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02206932A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1110081534.8
申请日:2011-04-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具有被动调温性能的透水砖,所述透水砖的骨料选用粗0.8-1.2mm、中0.3-0.8mm、细0.1-0.3mm三种颗粒的石粉,水泥选用32.5R复合硅酸盐水泥,将三种颗粒的石粉分别和水泥加水后混合(混合比例为3.17:1:0.44),分布层装入模具中压制成型、晾晒,形成具有粗颗粒层、中颗粒层和细颗粒层三层结构的透水砖。其粗颗粒层主要解决雨水迅速向下渗透的问题,避免路面积水,其含水率相对较低;中颗粒层同时具备较好渗透性和较高的含水率,它是上下层的过渡层;最下层的细颗粒层的主要功能是保持雨水不会迅速流失,其自身的含水率较高,但是在雨量大、长时间下雨的情况下,细颗粒层达到饱和后,雨水将继续通过细颗粒层向下渗透,从而保证了路面不积水,同时又具有很高的含水率,以提供给被动蒸发调温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991147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70528.4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Q30/018 ,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碳中和的产业园区建设优化方法,包括:将产业园区进行五种类型的划分,确定不同类型产业园区的主要排放源与排放因素,并进行碳排放计算;运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不同类型产业园区的低碳建设技术路径指标体系并计算指标权重;以减碳量与减碳成本为减碳目标,筛选适宜的产业园区碳减排技术路径。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产业园区进行低碳建设时步骤不清晰和评价效果模糊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90702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90925.7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F24F11/30 , F24F120/14 , F24F110/10 , F24F110/20 , F24F130/40
Abstract: 一种基于空气环境需求的空调系统逆向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在不同舒适程度下对空调环境的需求;2)基于对空调环境的需求,确定空调环境分析指标;3)基于空调环境分析指标,确定需要控制的室内环境要素;4)基于所述室内环境要素,确定在不同舒适程度下的空调系统设计要求,进而完成空调系统的设计。本发明实现了基于环境需求逆向衍生设计需求的目的,使得设计可以直接响应到实际需求,避免了设计与实际不吻合的情况,保证了所设计的空调系统完全符合实际状态,既有效保证了环境舒适质量要求,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运行管理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