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油基岩屑的方法及其制备得到的生物炭

    公开(公告)号:CN114715879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464747.7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油基岩屑的方法及其制备得到的生物炭,属于环境保护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处理油基岩屑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A、将油基岩屑热解渣和沼渣按比例混匀,得到共解渣;B、将共解渣置于密闭容器中,保持惰性气氛;C、升温至共解温度,并恒温维持,冷却后得到生物炭。本发明处理油基岩屑的方法简单、且能同时处理油基岩屑和沼渣两种废渣,在降低处理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废弃物的污染,实现了双重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同时,本发明处理油基岩屑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生物炭性能优异。

    油基钻屑分段式连续热解装置及热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32967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666928.9

    申请日:2020-07-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基钻屑分段式连续热解装置,包括初级热解段和二次反应段,初级热解段外部设置有初级加热机构,二次反应段包括上部催化段和下部二次热解段,催化段外设置有催化加热机构,二次热解段外设置有热解加热机构;初级热解段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另一端设置有初级热解气出口和打散机构,打散机构连接在催化段和二次热解段之间的二次反应段上;催化段内设置有催化剂机构,催化段的顶部设置有催化裂解出气口,二次热解段的底部设置有残渣收集容器。还公开了热解方法。本发明能够提高油气的回收率,降低油基钻屑残渣中的含油率,同时通过对热解分离的油气进行催化裂解,得到轻质组分的油气产物,提高了高品位油的回收率。

    一种用于血液灌流去除类风湿因子的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11504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11285.8

    申请日:2013-11-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血液灌流去除类风湿因子的吸附材料。该吸附材料的组成包括基底材料和配基,以及连接基底材料和配基的间隔臂分子;所述基底材料为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二乙苯烯树脂,所述配基为苯丙氨酸,所述间隔臂分子为肝素,所述吸附材料中苯丙氨酸的氨基与肝素的羧基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所述吸附材料中肝素的接枝量为30~40μg/g,苯丙氨酸的接枝量为5~9mg/g。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发明所述吸附材料可有效用于血液灌流去除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因子的吸附率和吸附稳定性高,且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及血液相容性,对人体安全无毒,同时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用于血液净化法去除内毒素的肝素-苯丙氨酸吸附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03230781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61110.1

    申请日:2013-05-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血液净化法去除内毒素的肝素-苯丙氨酸吸附材料。本发明所述的用于血液净化法去除内毒素的肝素-苯丙氨酸吸附材料,经如下方法制备而成: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二乙苯烯树脂(氯甲基树脂)为基底材料,经乙二胺氨基化后,制成氨基化氯甲基树脂;之后使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即EDC/NHS作为催化剂连接间隔臂肝素,制成肝素化氯甲基树脂;最后仍以EDC/NHS为催化剂在肝素上连接苯丙氨酸,制成肝素-苯丙氨酸吸附材料。本发明所述肝素-苯丙氨酸吸附材料可有效用于血液净化法去除内毒素,且血液相容性好,对人体安全无毒。

    处理油基岩屑的方法及其制备得到的生物炭

    公开(公告)号:CN114715879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0464747.7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油基岩屑的方法及其制备得到的生物炭,属于环境保护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处理油基岩屑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A、将油基岩屑热解渣和沼渣按比例混匀,得到共解渣;B、将共解渣置于密闭容器中,保持惰性气氛;C、升温至共解温度,并恒温维持,冷却后得到生物炭。本发明处理油基岩屑的方法简单、且能同时处理油基岩屑和沼渣两种废渣,在降低处理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废弃物的污染,实现了双重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同时,本发明处理油基岩屑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生物炭性能优异。

    石化场地土壤污染物的“场域-相态”耦合运移模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124648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700526.1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石化场地土壤污染物的“场域‑相态”耦合运移模拟系统,包括:顶棚内挂置照明装置;顶棚与第一箱体之间架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与模拟雨水罐相连接;第一箱体的内部设有气体混合室;气体混合室与气态污染物储罐相连接;第一箱体的一侧设有多个气体采样孔;气体采样孔与气体采样装置相连接;第二箱体中装填有土壤;第二箱体的一侧设有多个进水管;第二箱体通过进水管与模拟废水罐相连接;第二箱体的底部设有多个排水管;排水管用于将土壤截留之后渗出的水样排放至所述第三箱体中;第三箱体用于收集土壤截留之后渗出的水样。本发明能够模拟出贴合石化场地实际条件、耦合多种影响因素的土壤污染物运移过程。

    油基钻屑分段式连续热解装置及热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32967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10666928.9

    申请日:2020-07-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基钻屑分段式连续热解装置,包括初级热解段和二次反应段,初级热解段外部设置有初级加热机构,二次反应段包括上部催化段和下部二次热解段,催化段外设置有催化加热机构,二次热解段外设置有热解加热机构;初级热解段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另一端设置有初级热解气出口和打散机构,打散机构连接在催化段和二次热解段之间的二次反应段上;催化段内设置有催化剂机构,催化段的顶部设置有催化裂解出气口,二次热解段的底部设置有残渣收集容器。还公开了热解方法。本发明能够提高油气的回收率,降低油基钻屑残渣中的含油率,同时通过对热解分离的油气进行催化裂解,得到轻质组分的油气产物,提高了高品位油的回收率。

    一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选择性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23357A

    公开(公告)日:2007-03-07

    申请号:CN200610095179.9

    申请日:2006-09-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选择性吸附剂,其成分包括载体和功能配基两大部分,其中载体为表面含有游离官能基团羟基和/或胺基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配基包括肝素及其衍生物,或类肝素中一种或及其复合,配基通过偶联剂偶联固定在载体上。本发明还涉及吸附剂的制备。本发明选用表面富含官能基团的高分子为载体,采用共价键结合方式固定配基,保留了配基上的活性基团羧基和磺酸基,使配基的特异性吸附LDL的功能基得到了保留和不受破坏;同时保证材料在实际使用时配基不会脱落,增强了使用的安全性。此吸附剂制备过程简便、制作成本低廉。在临床治疗上将表现为降低病人的治疗费用,并且安全、有效。

    石化场地土壤污染物的“场域-相态”耦合运移模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124648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211700526.1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石化场地土壤污染物的“场域‑相态”耦合运移模拟系统,包括:顶棚内挂置照明装置;顶棚与第一箱体之间架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与模拟雨水罐相连接;第一箱体的内部设有气体混合室;气体混合室与气态污染物储罐相连接;第一箱体的一侧设有多个气体采样孔;气体采样孔与气体采样装置相连接;第二箱体中装填有土壤;第二箱体的一侧设有多个进水管;第二箱体通过进水管与模拟废水罐相连接;第二箱体的底部设有多个排水管;排水管用于将土壤截留之后渗出的水样排放至所述第三箱体中;第三箱体用于收集土壤截留之后渗出的水样。本发明能够模拟出贴合石化场地实际条件、耦合多种影响因素的土壤污染物运移过程。

    一种体外重建的人红细胞代用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75021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1910143092.1

    申请日:2019-02-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体外重建的人红细胞代用品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低渗法进行体外重建,在低渗环境(富含血红蛋白)下,膜载体上出现暂时性的孔径,膜载体内外的血红蛋白浓度差使得血红蛋白通过暂时性孔径进入载体内,随后,膜上的暂时性孔径会因细胞膜的流动性而再次密封,包裹住进入的血红蛋白。之后,用酶标仪检测重建人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相对加载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重建人红细胞的形态大小;用血氧分析仪检测重建人红细胞的携氧功能。本发明能降低由免疫原性引起的一系列输血后反应,应用于临床急救等。在加载用的血红蛋白液中添加适量2,3‑DPG和ATP等以调节重建红细胞的携氧功能,从而在提高缺血缺氧患者血容量的同时改善患者体内缺氧状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