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骨架相似度的路侧单元可信度评级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20014828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171939.2

    申请日:2025-02-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骨架相似度的路侧单元可信度评级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请求车辆发送请求信息至路侧单元,路侧单元提取请求车辆发送信息中的位置(x,y)、速度v、方向角θ特征,构建特征矩阵,计算请求车辆与周边目标车辆的空间位置差异、相对速度差的变化趋势和方向角的相似性,通过几何遮挡的向量叉积法,判断周边目标车辆对于请求车辆的可见性,并回传至请求车辆的车载单元OBU,车载单元OBU计算路侧单元数据的可信度。采用本技术方案,计算路侧单元采集数据的可信度,准确性更高,从而决定其采集数据在车端决策中的应用。

    一种同步测量熔融氯盐混合焓和热容的滴落量热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92922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00816.7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步测量熔融氯盐混合焓和热容的滴落量热新方法。该新方法包括将氯盐样品密封在铂金胶囊中,并使用商用的量热仪进行滴落量热。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更复杂的熔融氯盐混合物的量热测量,特别是含有锕系元素和裂变产物的混合物。该方法避免了样品在测试中与坩埚的反应,挥发,腐蚀等难题,扩宽了实验测定的温度范围,操作灵活方便,数据准确可靠。显著地降低了实验操作的难度,大幅度提高了实验效率。

    测定碱金属氧化物和钒氧化物高温相平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1381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29816.0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碱金属氧化物和钒氧化物高温相平衡的方法,包括将碱金属碳酸盐和钒氧化物粉末压成块状并称重,然后加热至低于液相线温度焙烧一定时间随炉冷却到室温磨碎成粉末并再次称重,通过焙烧前后重量变化计算超额失重;反应产物粉末进行XRD测试耦合结构精修定量分析,计算碱金属氧化物的真实失重量;将装有反应产物的铂金管置于差示扫描量热仪的氧化铝坩埚中,并加热获得升温过程热流曲线,进而可获得相变温度用于构筑相图,将装有反应产物的铂金管置于淬火炉中保温达到平衡状态后淬火,并进行两相区定量成分分析借助杠杆定律计算液相线温度。本发明方法明显提升了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平衡淬冷法测试高温相转变和相平衡的准确性。

    测定碱金属氧化物和钒氧化物高温相平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1381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210429816.0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碱金属氧化物和钒氧化物高温相平衡的方法,包括将碱金属碳酸盐和钒氧化物粉末压成块状并称重,然后加热至低于液相线温度焙烧一定时间随炉冷却到室温磨碎成粉末并再次称重,通过焙烧前后重量变化计算超额失重;反应产物粉末进行XRD测试耦合结构精修定量分析,计算碱金属氧化物的真实失重量;将装有反应产物的铂金管置于差示扫描量热仪的氧化铝坩埚中,并加热获得升温过程热流曲线,进而可获得相变温度用于构筑相图,将装有反应产物的铂金管置于淬火炉中保温达到平衡状态后淬火,并进行两相区定量成分分析借助杠杆定律计算液相线温度。本发明方法明显提升了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平衡淬冷法测试高温相转变和相平衡的准确性。

    一种测定稀土氧化物相变温度的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9319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978734.6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稀土氧化物相变温度的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该装置包括用于为样品提供高压气体将其悬浮的气体悬浮控制结构、底部具有出气孔且用于放置样品的坩埚、设置在坩埚底部用于测量和记录坩埚中样品温度的热电偶测温结构和用于为样品提供热源的激光加热源。该实验方法通过气体悬浮控制结构使样品摆脱了对与之接触坩埚的依赖,完全避免了高温下样品和不同材质坩埚的反应;其次采用激光集中快速加热,使得样品迅速升温至完全融化,较为明显地缩短了普通热分析操作时的加热时间,显著地提升了实验操作的效率;再者通过在特定温度下完全融化的样品滴落到测温区域,连续监控样品在降温过程的温度变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