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9377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89143.4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畜禽粪便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提高鸡粪水解产氨效果的试验方法,通过精控温度、pH值及水解程度,显著促进鸡粪中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提升产氨速率与总量,该法加速鸡粪腐熟,高效释放氨态氮,增强肥料肥效,与传统鸡粪处理方法往往伴随着养分的流失相比,而本发明通过优化水解条件,减少了在处理过程中氮、磷、钾等关键养分的损失。特别是通过精细调控,使得水解过程更加温和且高效,有助于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提高肥料的综合利用率,通过提高水解产氨效果,促进了鸡粪中有害物质的降解和转化,减少了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21917728U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20427729.6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疏水微孔膜堵塞的粪污用厌氧生物反应器,涉及厌氧生物反应器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外壳的一侧设置进料口,外壳的内部安装疏水膜本体,外壳的上下两侧开设两组对称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隔断组件,隔断组件的一侧连接冲洗组件,隔断组件向下滑动进入外壳内部后对疏水膜本体进行包裹。本实用新型在疏水膜本体两侧的外壳上开设滑槽,清洗疏水膜本体时,通过双头气缸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向内收缩,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卡接在一起,从而将疏水膜本体包裹在密封的空间内,冲洗组件对疏水膜本体反向冲洗时可避免污水流向外壳内部的其他部位,使污水通过排水口全部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1526141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1015849.7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P7/40 , C12P7/6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果蔬有机废物厌氧发酵链延长高效生产中链脂肪酸的方法,包括:S1:收集果蔬有机废物,经破碎后得到果蔬有机废物混合液;S2:驯化污泥:取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驯化后备用;S3:发酵处理:将S1所述果蔬有机废物混合液置于发酵容器中并添加驯化后污泥,在厌氧环境进行发酵;S4:在0‑24天内,反应每隔6天,添加果蔬有机废物混合液,投配率为1/3;S5:在25‑42天内,反应每隔6天,添加果蔬有机废物混合液,投配率为1/4;S6:在43‑60天内,反应每隔6天,添加果蔬有机废物混合液,投配率为1/5;S7:收集中链脂肪酸。本发明充分利用了餐厨垃圾中的有机资源,实现垃圾深度处理的同时促进了中链脂肪酸的生产效率和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40908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103700.8
申请日:2022-01-2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3/32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补碳柱的潜流人工湿地河水处理方法,包括:S1、制备碳源:除去植物表面的污染物,称取当地作物,烘干至恒重后取出,在25℃条件下采用质量分数为2%的NaOH溶液中浸泡24h,制得固体碳源材料;S2、装填补碳柱:将固体碳源材料装填入补碳柱;S3、建立治理区溶质运移模型:①建立溶质运移模型;②溶质运移模拟;S4、布置补碳柱:基于溶质运移模型,在治理区内从上游至下游布置定位点,使得整个治理区内碳源运移浓度大致均等。本发明以补碳柱的形式将碳源植入人工湿地,可以降低工程难度,便于后期更换或补充碳源,通过溶质运移模型布置补碳柱,可以合理规划布局,使得环境范围内碳源运移更为均匀,提高脱氮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199865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530290.3
申请日:2019-06-1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调控水质的沉水植物悬水种植装置,包括种植平台、定向构件、固定绳、固定锚和调节环,所述种植平台上用于种植沉水植物,所述种植平台固定在所述定向构件上,所述定向构件为中空结构且外形为流线型,所述定向构件与所述固定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锚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锚能够下沉至水底并固定于水底污泥中,所述调节环固定在所述种植平台的一端。本发明使沉水植物定点投放种植,不仅能够批量回收,省时省力,还能够做到不影响河道航运功能、复杂水环境下的定点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0078332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93806.4
申请日:2019-05-1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11/04 , C12P7/64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改性钢渣促进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纳米过氧化钙粉末与酸洗改性钢渣进行负载,得到纳米过氧化钙负载酸洗改性钢渣,将纳米过氧化钙负载酸洗改性钢渣置于玻璃瓶内,玻璃瓶内添加有一定量的底物污泥和接种污泥,在玻璃瓶内通入氮气,通入氮气后立即将玻璃瓶口密封,然后将密封后的玻璃瓶放入恒温摇床中进行发酵,本发明CaO2在水中会生成Ca(OH)2和H2O2,二者促进污泥细胞的破壁和水解,过氧化钙与钢渣共同作用使得改性钢渣的促进效果明显优于单独投放钢渣与过氧化钙。
-
公开(公告)号:CN107867755A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610843890.1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3/30 , C02F101/3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含有高浓度有机物和氨氮废水的AMBR-MABR-A/O-MBR方法及其设备,该设备包括自动控制系统、厌氧迁移式污泥床-曝气膜耦合反应器(AMBR-MABR)单元和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O-MBR)单元。该方法处理污水的步骤为:(1)废水进入AMBR-MABR中,通过间歇改变水流方向,使污泥保持较高活性,在厌氧格室中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在MABR中经同步硝化和反硝化去除部分氨氮;(2)AMBR-MABR的出水进入A/O-MBR,其中,缺氧格室对从好氧格室回流的污泥混合液中进行反硝化,好氧格室发生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和氨态氮的硝化作用,MBR对微生物进行截留,保持硝化菌浓度,并降低出水悬浮物的含量。该工艺自动控制程度高,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对高浓度有机物、氨氮及悬浮物去除效果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5110583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456401.2
申请日:2015-07-3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高压均质技术破解剩余污泥提高污泥水解酸化效率的方法。剩余污泥首先用80目筛网过滤,浓缩至污泥含水率97.5%-98.0%。利用高压均质机在40-60MPa压强条件下破解浓缩污泥,破解污泥加入水解酸化反应器,在35℃下水解酸化60-72h。泥水混合液利用离心机离心分离,污泥水解酸化上清液可作为反硝化碳源。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高压均质技术破解剩余污泥,为水解酸化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糖等易被微生物利用的有机物,提高破解污泥的水解酸化效率。污泥水解酸化上清液的COD和VFAs最高分别达到6682和2065mg/L,非常适于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反硝化碳源。该方法操作简单、水解酸化条件易于控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797496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010000268.7
申请日:2010-01-0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无机-有机复合型吸附剂由天然斜发沸石、腐殖酸和壳聚糖三种天然材料复合而成,具体为先对天然斜发沸石进行预活化改性,对腐殖酸进行不溶性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斜发沸石、不溶性腐殖酸与酸性壳聚糖溶液按比例充分混合、经过微波加热干燥后、研磨筛分,制得具有疏松多孔结构、高表面活性和高离子交换性能的无机-有机复合型吸附剂。利用制得的吸附剂处理Cr(VI)浓度低于100mg/L的工业废水,出水Cr(VI)浓度低于0.5mg/L,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要求。本方法原料易得、处理工艺简单、处理效率高,适于放大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863612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217824.6
申请日:2010-07-06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1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酸化-双调理剂联合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在投加足量底物的条件下,从污泥中培养驯化土著细菌作为接种物;将接种物加入到剩余污泥中,在有氧、搅拌和适量底物条件下对污泥进行生物淋滤,至污泥的pH为2左右;向淋滤污泥中加入饱和NaOH溶液,调节污泥pH至6-7;向污泥中加入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调理污泥;采用板框压滤或离心脱水方法对处理后的污泥进行机械脱水,得到含水率在65-75%的脱水污泥。联用生物酸化-双调理剂联合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可以提高反应效率、缩短反应时间、增加处理能力、减少污泥处理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