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35601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235321.4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门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带有语音识别系统的智能密码锁,包括门体、合页轴和门锁主体,门体的左侧固定设置有合页轴,门体的正前方右侧贯穿设置有门锁主体,门体的内部中间设置有空腔,空腔的顶部设置有轴承,空腔的中间部位活动设置有螺纹柱,螺纹柱的中间外围嵌套设置有活动支撑架,监控比对防盗机构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门体在安装好门锁主体投入使用后,门锁主体可通过在门体内加设摄像头配合门锁主体内的语音识别系统配合使用,从而很大程度的提高语音识别系统的安全系数,进而使得门锁主体的语音识别开锁技术在投入使用时可通过摄像头先对人体的面容进行摄像比对后再对其语音进行识别,体现了该装置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99119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210995281.3
申请日:2022-08-18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PUF的具备隐私保护的车辆认证方法,步骤如下:系统初始化:选择具有PUF功能的车载单元OBU和椭圆曲线;通过与信任机构TA进行通信,车载单元OBU进行注册,路边单元RSU进行注册;车辆用户登录车载单元OBU;车辆的车载单元OBU与路边单元RSU之间的认证:通过车载单元OBU的认证参数、PUF函数和PUF验证值验证车载单元OBU的合法性并计算通信密钥I;车辆与车辆间的车载单元OBU的认证:利用随机数生成函数和基点生成临时的私钥和公钥,通过安全hash函数和认证参数验证车辆的合法性并生成通信密钥。本发明车辆与车辆的认证以及车辆与路边RSU的认证都不需要信任机构TA的参与,利用PUF函数及椭圆曲线,保证认证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47058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236905.4
申请日:2020-03-30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图书资源访问控制方法,其步骤为:图书资源认证中心和资源访问终端生成各自的公私钥对;资源访问终端与图书资源认证中心交互进行属性身份认证,各资源访问终端将属性参数发送给图书资源认证中心,验证并发送给资源存储平台;资源访问终端将共享的资源信息加密成密文上传到资源存储平台;资源访问终端根据密文确定想要查看的密文资源,资源存储平台验证其身份并打开密文资源的访问链接,资源访问终端下载密文进行解密。本发明采用密文属性认证保护个人隐私,应用属性匹配访问控制策略设置访问权限保障资源共享的安全性,采用身份和属性权限双重认证防止合谋攻击,使得物联网中图书资源共享更加灵活、高效和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71139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27883.X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G08G1/0967 , G08G1/0968 , G08G1/16 , G08G1/052 , G08G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自动驾驶轨迹规划中车辆协同避撞方法,通过车载传感器采集车辆的轨迹数据和环境信息,并上传至分布式区块链网络进行验证与共享;通过V2X通信技术采集并融合动态环境数据,利用深度学习算法预测周围车辆的未来轨迹;基于区块链共享的车辆数据、动态环境数据和未来轨迹预测数据,通过多智能体系统协同优化轨迹规划和避撞决策,生成优化的轨迹规划数据;通过量子计算对优化的轨迹规划数据进行进一步优化,生成最终优化的轨迹规划数据;利用高精度GNSS和GIS进行实时导航与行驶控制,并反馈实际行驶数据至区块链网络,本发明实现了高精度的实时感知、精准的轨迹预测和全局最优的轨迹规划,提高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635601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0235321.4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门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带有语音识别系统的智能密码锁,包括门体、合页轴和门锁主体,门体的左侧固定设置有合页轴,门体的正前方右侧贯穿设置有门锁主体,门体的内部中间设置有空腔,空腔的顶部设置有轴承,空腔的中间部位活动设置有螺纹柱,螺纹柱的中间外围嵌套设置有活动支撑架,监控比对防盗机构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门体在安装好门锁主体投入使用后,门锁主体可通过在门体内加设摄像头配合门锁主体内的语音识别系统配合使用,从而很大程度的提高语音识别系统的安全系数,进而使得门锁主体的语音识别开锁技术在投入使用时可通过摄像头先对人体的面容进行摄像比对后再对其语音进行识别,体现了该装置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10629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143470.3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线体域网下的病人与医生的匿名身份认证方法,其步骤为:注册中心对无线体域网进行初始化:无线体域网的医生和病人进行注册:医生与注册中心进行通信,注册中心为医生生成数字执照并预置到智能卡;注册中心向病人的手持终端中写入主密钥和公钥;医生登录无线体域网生成查询信息,利用智能卡生成消息发送给病人,病人利用双线性映射验证医生的合法性后发送给医生;病人生成消息并发送给医生,医生收到后通过双线性映射验证病人的合法性后接收生理数据。本发明保证了WBAN环境下医生和病人通过匿名的方式完成身份认证,保护病人和医生的身份隐私,实现了数据的有效传递;引入了医生身份的追溯,能够追溯到医生的真实身份。
-
公开(公告)号:CN115499119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0995281.3
申请日:2022-08-18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PUF的具备隐私保护的车辆认证方法,步骤如下:系统初始化:选择具有PUF功能的车载单元OBU和椭圆曲线;通过与信任机构TA进行通信,车载单元OBU进行注册,路边单元RSU进行注册;车辆用户登录车载单元OBU;车辆的车载单元OBU与路边单元RSU之间的认证:通过车载单元OBU的认证参数、PUF函数和PUF验证值验证车载单元OBU的合法性并计算通信密钥I;车辆与车辆间的车载单元OBU的认证:利用随机数生成函数和基点生成临时的私钥和公钥,通过安全hash函数和认证参数验证车辆的合法性并生成通信密钥。本发明车辆与车辆的认证以及车辆与路边RSU的认证都不需要信任机构TA的参与,利用PUF函数及椭圆曲线,保证认证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083150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338906.3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医疗传感器网络环境下的身份认证与数据安全传输方法,步骤如下:后台服务器对医疗传感器网络进行初始化;注册阶段:医疗传感器节点和医疗工作者在后台服务器进行注册;用户的登录阶段:身份验证与密钥协商:在收到用户发送过来的认证请求后,后台服务器验证用户的合法性并在验证成功后,与用户协商生成通信密钥;数据的安全传输:用户从后台服务器获得患者的医疗数据,或直接用户与医疗传感器节点通信以获取其所保存的患者的医疗数据。本发明保证患者的医疗数据能安全传递到后台服务器,也保证数据只被合法的医疗工作者读取,使得患者的隐私数据不被泄露;基于临时值的身份验证能够保证所认证的用户的身份的完整性和可验证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47058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010236905.4
申请日:2020-03-30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图书资源访问控制方法,其步骤为:图书资源认证中心和资源访问终端生成各自的公私钥对;资源访问终端与图书资源认证中心交互进行属性身份认证,各资源访问终端将属性参数发送给图书资源认证中心,验证并发送给资源存储平台;资源访问终端将共享的资源信息加密成密文上传到资源存储平台;资源访问终端根据密文确定想要查看的密文资源,资源存储平台验证其身份并打开密文资源的访问链接,资源访问终端下载密文进行解密。本发明采用密文属性认证保护个人隐私,应用属性匹配访问控制策略设置访问权限保障资源共享的安全性,采用身份和属性权限双重认证防止合谋攻击,使得物联网中图书资源共享更加灵活、高效和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910629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43470.3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线体域网下的病人与医生的匿名身份认证方法,其步骤为:注册中心对无线体域网进行初始化:无线体域网的医生和病人进行注册:医生与注册中心进行通信,注册中心为医生生成数字执照并预置到智能卡;注册中心向病人的手持终端中写入主密钥和公钥;医生登录无线体域网生成查询信息,利用智能卡生成消息发送给病人,病人利用双线性映射验证医生的合法性后发送给医生;病人生成消息并发送给医生,医生收到后通过双线性映射验证病人的合法性后接收生理数据。本发明保证了WBAN环境下医生和病人通过匿名的方式完成身份认证,保护病人和医生的身份隐私,实现了数据的有效传递;引入了医生身份的追溯,能够追溯到医生的真实身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