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94092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195442.5
申请日:2016-03-31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输电运行检修分公司 , 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
IPC: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常见灾害危害程度分布图谱绘制方法,它包括:步骤1、常见灾害类型筛选;步骤2、常见灾害风险图数据获取;步骤3、对筛选的灾害类型进行风险重分级;步骤4、灾害数据平均权重值计算;步骤5、制订重分级灾害风险图叠置分析规则;步骤6、对各个灾害风险图按照规则进行预处理;步骤7、各灾害风险图叠置分析;步骤8、生成绘制平均灾害危害程度分布图;解决了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输电线路运维策略在制定时对输电线路灾害不能进行统筹考虑和充分利用,制定的运维策略不能真实反映输电线路运维区域的重点,也无法针对特运特维时期提供可靠的支撑服务等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894092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195442.5
申请日:2016-03-31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输电运行检修分公司 , 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常见灾害危害程度分布图谱绘制方法,它包括:步骤1、常见灾害类型筛选;步骤2、常见灾害风险图数据获取;步骤3、对筛选的灾害类型进行风险重分级;步骤4、灾害数据平均权重值计算;步骤5、制订重分级灾害风险图叠置分析规则;步骤6、对各个灾害风险图按照规则进行预处理;步骤7、各灾害风险图叠置分析;步骤8、生成绘制平均灾害危害程度分布图;解决了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输电线路运维策略在制定时对输电线路灾害不能进行统筹考虑和充分利用,制定的运维策略不能真实反映输电线路运维区域的重点,也无法针对特运特维时期提供可靠的支撑服务等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095589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483726.X
申请日:2015-08-10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区电网风区分布图绘制方法,它包括:步骤1、数据采集;步骤2、数据处理;步骤3、数据分析;步骤4、构建风区计算模型;步骤5、风区划分;步骤6、风区分布图汇制等步骤,最终得到能够反映山区瞬时最大风速各重现期分布图,既能指导线路设计,根据瞬时最大风速风区等级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引流风偏,节约工程造价,也能指导在输电线路进行建设或改造时选择出最安全、经济的线路走向和预防“风偏”事故的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风区分布图绘制方法不能满足高原山区地区“风偏”事故防治工作的需要;现有技术风区分布图缺乏常年的数据收集、采集统计、建模比较的论证,缺乏理论支撑等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095589B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510483726.X
申请日:2015-08-10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区电网风区分布图绘制方法,它包括:步骤1、数据采集;步骤2、数据处理;步骤3、数据分析;步骤4、构建风区计算模型;步骤5、风区划分;步骤6、风区分布图汇制等步骤,最终得到能够反映山区瞬时最大风速各重现期分布图,既能指导线路设计,根据瞬时最大风速风区等级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引流风偏,节约工程造价,也能指导在输电线路进行建设或改造时选择出最安全、经济的线路走向和预防“风偏”事故的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风区分布图绘制方法不能满足高原山区地区“风偏”事故防治工作的需要;现有技术风区分布图缺乏常年的数据收集、采集统计、建模比较的论证,缺乏理论支撑等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740558B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610074877.4
申请日:2016-02-03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高原微地形的输电线路覆冰实时绘制方法,它包括:步骤1、构建K.J模型,利用强降水、空气液体水含量、垂直导线的水平风速和气温值实时气象参数计算空间各站点的实时冰厚值;步骤2、计算各空间站点的标准冰厚;步骤3、克里金模型进行空间插值,得到克里金插值冰区分布图A;步骤4、根据历史观冰数据、地形因素和气象因素条件进行多年一遇冰区图区域划分;步骤5、建立不同覆冰相似区的海拔与冰厚分布模型;步骤6、获取冰区分布图B;步骤7、实时冰区分布模型研究;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输电线路覆冰研究模型在实时气象和高原微地形考虑不充分的缺陷,导致采用人工观冰成本高、效率低、风险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740558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074877.4
申请日:2016-02-03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36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高原微地形的输电线路覆冰实时绘制方法,它包括:步骤1、构建K.J模型,利用强降水、空气液体水含量、垂直导线的水平风速和气温值实时气象参数计算空间各站点的实时冰厚值;步骤2、计算各空间站点的标准冰厚;步骤3、克里金模型进行空间插值,得到克里金插值冰区分布图A;步骤4、根据历史观冰数据、地形因素和气象因素条件进行多年一遇冰区图区域划分;步骤5、建立不同覆冰相似区的海拔与冰厚分布模型;步骤6、获取冰区分布图B;步骤7、实时冰区分布模型研究;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输电线路覆冰研究模型在实时气象和高原微地形考虑不充分的缺陷,导致采用人工观冰成本高、效率低、风险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808819B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610089278.X
申请日:2016-02-1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覆冰实时分布模型计算方法,它包括:实时气象数据筛选;实时气象数据识别;建立实时覆冰模型;计算各站点实时覆冰厚度;覆冰气候条件分区;建立覆冰趋势计算模型;确定模型重现期;覆冰厚度订正;建立覆冰实时分布模型;区域实时冰厚分布特征和覆冰实时冰厚推演最终的覆冰实时冰厚分布图;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输电线路覆冰趋势模型在实时气象考虑不充分,模型无法达到模拟实际覆冰情况所要求精度,无法实时掌控输电线路的覆冰信息,指导输电线路防冰减灾工作等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808819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089278.X
申请日:2016-02-1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覆冰实时分布模型计算方法,它包括:实时气象数据筛选;实时气象数据识别;建立实时覆冰模型;计算各站点实时覆冰厚度;覆冰气候条件分区;建立覆冰趋势计算模型;确定模型重现期;覆冰厚度订正;建立覆冰实时分布模型;区域实时冰厚分布特征和覆冰实时冰厚推演最终的覆冰实时冰厚分布图;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输电线路覆冰趋势模型在实时气象考虑不充分,模型无法达到模拟实际覆冰情况所要求精度,无法实时掌控输电线路的覆冰信息,指导输电线路防冰减灾工作等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462660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644805.X
申请日:2014-11-14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外输电线路冬季覆冰厚度分布绘制方法,它包括:步骤1、航空摄影测量;步骤2、历史气象数据和野外覆冰数据采集处理及汇总;步骤3、空间地理回归分析;步骤4、导线覆冰分布计算模型建立及订正;步骤5、山地冰区输电线路覆冰厚度分布图绘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野外输电线路冬季覆冰厚度分布绘制由于未考虑覆冰特征及未对覆冰地区地貌进行划分,用于山地地区的覆冰分布图绘制中,难以有效的反应山地微地形变化对输电线路导线覆冰的影响,导致最终的覆冰厚度图准确性差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359789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1811555259.7
申请日:2018-12-1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变电站运维路径规划导航系统及导航方法,它包括:北斗定位模块分别与路径规划模块和路径导航模块连接;运维任务接收与分析模块与路径规划模块连接;数据库模块分别与路径规划模块和路径导航模块连接;路径规划模块与路径导航模块连接;路径导航模块:通过北斗定位模块获取使用者的实时位置,并配合路径规划模块所计算出的最优路径,为使用者提供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四个行进方向的语音提示,当使用者周围50米内存在带电区域或途径带电区域时路径导航模块发出语音警告提示,引导使用者安全行进;解决了变电站运维人员因走错间隔、误入带电区域而引发电力系统事故和人身事故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