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轮发电机组框架式基础改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97937B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610273031.3

    申请日:2016-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轮发电机组框架式基础改造方法,在汽轮发电机组需要更换时,将新汽轮发电机组固定在按其荷载及安装要求制作的新钢筋混凝土台板上,保留原汽轮发电机组的框架式基础并在其运转层两侧纵向框架顶部布置弹簧隔振系统,新钢筋混凝土台板叠放在弹簧隔振系统之上,通过弹簧隔振系统把新汽轮发电机组通过新钢筋混凝土台板传来的振动隔断,使原框架式基础的强度、刚度及动力特性能够满足新汽轮发电机组的运行要求。本发明在更换汽轮发电机组时,不需要拆除原基础框架及运转层平台,可真正实现“零拆除”改造,具有可大大节约工程投资,减少施工工程量,缩短工期,以及降低施工难度等优点。

    一种“少拆除”汽轮发电机组框架式基础改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08774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273032.8

    申请日:2016-04-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7/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少拆除”汽轮发电机组框架式基础改造方法,在更换汽轮发电机组时,将新汽轮发电机组固定在按其荷载及安装要求制作的新钢筋混凝土台板上,保留原汽轮发电机组框架式基础的立柱,将其运转层平台拆除,在立柱柱顶上布置弹簧隔振系统,新钢筋混凝土台板叠放在弹簧隔振系统上,通过弹簧隔振系统把新汽轮发电机组通过新钢筋混凝土台板传来的振动隔断,使原框架式基础剩余部分的强度、刚度及动力特性能够满足新汽轮发电机组的运行要求。本发明在更换汽轮发电机组时,不需要全部拆除原基础,仅需拆除原基础运转层平台,可节约工程投资,减少工程量,缩短工期,以及降低施工难度,适合于在吊车起吊高度受限的空间内更换汽轮发电机组。

    一种脚手架的形变检测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0658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422328.1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脚手架的形变检测系统,包括脚手架,还包括:弹性长板,所述弹性长板两端固定连接在脚手架上,弹性长板长度方向与脚手架长度方向平行;应变片,所述应变片固定粘接在弹性长板中间,应变片长度方向与弹性长板平行,应变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所述光应变片的电阻变化,计算得到弹性长板的形变,超出形变预警值时向报警装置发送报警信号,控制器与报警装置电连接;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接收控制器的报警信号,根据报警信息将报警信号播报。以解决现有技术采用被动式提醒提醒效果不好,不能及时提醒脚手架超载荷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的问题。

    一种“少拆除”汽轮发电机组框架式基础改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08774B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610273032.8

    申请日:2016-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少拆除”汽轮发电机组框架式基础改造方法,在更换汽轮发电机组时,将新汽轮发电机组固定在按其荷载及安装要求制作的新钢筋混凝土台板上,保留原汽轮发电机组框架式基础的立柱,将其运转层平台拆除,在立柱柱顶上布置弹簧隔振系统,新钢筋混凝土台板叠放在弹簧隔振系统上,通过弹簧隔振系统把新汽轮发电机组通过新钢筋混凝土台板传来的振动隔断,使原框架式基础剩余部分的强度、刚度及动力特性能够满足新汽轮发电机组的运行要求。本发明在更换汽轮发电机组时,不需要全部拆除原基础,仅需拆除原基础运转层平台,可节约工程投资,减少工程量,缩短工期,以及降低施工难度,适合于在吊车起吊高度受限的空间内更换汽轮发电机组。

    一种汽轮发电机组框架式基础改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97937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273031.3

    申请日:2016-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轮发电机组框架式基础改造方法,在汽轮发电机组需要更换时,将新汽轮发电机组固定在按其荷载及安装要求制作的新钢筋混凝土台板上,保留原汽轮发电机组的框架式基础并在其运转层两侧纵向框架顶部布置弹簧隔振系统,新钢筋混凝土台板叠放在弹簧隔振系统之上,通过弹簧隔振系统把新汽轮发电机组通过新钢筋混凝土台板传来的振动隔断,使原框架式基础的强度、刚度及动力特性能够满足新汽轮发电机组的运行要求。本发明在更换汽轮发电机组时,不需要拆除原基础框架及运转层平台,可真正实现“零拆除”改造,具有可大大节约工程投资,减少施工工程量,缩短工期,以及降低施工难度等优点。

    一种安全支架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014162U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023230419.6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支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内侧与第二伸缩杆的一端转动连接,通过在太阳能电池板的底端设置第一伸缩杆,可根据太阳的不同照射角度,通过对第一伸缩杆的调节进行太阳能电池板角度的调节,且调节幅度大,通过在底座的外侧固定连接固定环,固定环的顶端设置有连接环,可通过松开连接环外侧的螺丝对整个支架进行旋转,可根据太阳从东到西的运动过程进行全程跟随,保证太阳能电池板能充分获得阳光的照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防风效果,实用性强,适合推广使用。

    一种钢筋切割防粉尘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845432U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22427017.3

    申请日:2021-10-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切割防粉尘装置,包括切割刀片上安装的防护罩,防护罩为扁腔结构,通过悬臂板固定连接在行走机构上,靠近切割刀片切割处附近的防护罩设置有排尘管,排尘管连接有排风扇,刀片行走通孔下方设置有集料斗,集料斗中设置有静电吸附结构,静电吸附结构包括磁铁环和吸附铁钉,磁铁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集料斗外侧底部,吸附铁钉采用多个,间隔均匀布满在集料斗上。本实用新型采用防护罩上设置排风管,并通过排风扇排走粉尘,能够起到对产生的电火花粉尘及时排走,起到一定的除尘作用,改善工作环境;集料斗上安装磁铁和铁钉,配合排尘管,能够将掉落的电火花粉尘进行吸附,避免刀具切割过程中将粉尘带出。

    一种脚手架的形变检测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1346683U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922443093.6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脚手架的形变检测结构,包括脚手架,还包括:弹性长板,所述弹性长板两端固定连接在脚手架上,弹性长板长度方向与脚手架长度方向平行;应变片,所述应变片固定粘接在弹性长板中间,应变片长度方向与弹性长板平行,应变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所述应变片的电阻变化,计算得到弹性长板的形变,超出形变预警值时向报警装置发送报警信号,控制器与报警装置电连接;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接收控制器的报警信号,根据报警信息将报警信号播报。以解决现有技术采用被动式提醒提醒效果不好,不能及时提醒脚手架超载荷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便于车载运输的电缆滚筒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5854437U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22439770.4

    申请日:2021-10-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车载运输的电缆滚筒结构,属于电力设备运输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相对放置的两个托盘;在托盘之间安装有支架;两个托盘的结构相同,托盘包括与支架相连接的第一支板;在第一支板的两侧分别通过合页安装有第二支板和第三支板;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第三支板在展开后可拼成圆盘结构;在第一支板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连接的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在第一支板的前后侧还开有辅助通孔;两个电缆滚筒上的第一支板之间可以使用缆绳通过上述辅助通孔进行绑扎固定;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对已经卸载了电缆的滚筒进行车载运输时操作不便,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

    一种针对跨道路的消防输水管的防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674268U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22439744.1

    申请日:2021-10-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对跨道路的消防输水管的防护装置,属于建筑管道设计系统技术领域;它包括路基;在路基上安装有预埋连接件;防护管通过预埋连接件进行固定;在防护管中设置加强支架;加强支架的下部穿过防护管的下侧壁与预埋连接件相接,其顶部穿过防护管的上侧壁进行设置;在加强支架的伸出防护管上顶部的一侧安装有紧固件;消防输水管设置在防护管的内底部与加强支架之间的位置;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当前消防管道在经过道路时无法提供可靠且便于安装的防护措施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