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定软磁铁氧体材料磁芯毛胚密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20658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11462808.1

    申请日:2017-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软磁铁氧体材料磁芯毛胚密度的方法,首先将成型毛坯在空气中称取重量M1;再将密度ρ2的溶液盛在容器中放置在称重台上,然后清零,用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细压针的盖子将使毛胚完全浸入到密度ρ2的溶液中,盖子用细线悬吊,读出称重台读数M2;最后通过公式计算出毛胚的密度ρ1,计算公式为:ρ1=M1×ρ2/M2。本方法特别适用于不规则毛胚密度的检测,该方法电子显示重量读数,计算公式简单,计算结果精确度高,操作方便,效率高,避免了排溶液法测密度体积人工读数误差大和体积量具精确度不高的问题。

    一种岩溶洼地人行栈道结构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74749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787589.8

    申请日:2017-0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溶洼地人行栈道结构及制作方法,它包括水平支撑段和人行栈道,人行栈道固定在水平支撑段的上表面;水平支撑段和斜撑段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岩溶陡壁(5)内;水平支撑段和斜撑段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水平支撑段的侧边固定有防护栏杆(4);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岩溶景区等地形地貌复杂的地方修建观景人行栈道时,通常采用人工开挖和爆破的方式进行,采用这样的修建方式严重破坏了自燃环境,对景区破坏严重,而且施工成本高昂等技术问题。

    一种岩溶洼地降雨利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401205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710676512.3

    申请日:2017-08-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1/00 E03F3/02 E03F5/102 E03F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溶洼地降雨利用系统,包括底部积水池和积水沟槽,底部积水池设置在洼地底部,积水沟槽一端连通到底部积水池,另一端连通纵向排水沟,纵向排水沟连通有横向截水沟;本发明通过在岩溶洼地内设置的横向截水沟拦截一定汇水面积内的降雨,并由纵向排水沟将降雨汇集流入积水沟槽,将洼地内降水汇集到底部积雨池进行贮存,能够有效地解决岩溶山区洼地居民生产生活缺水问题,将水资源进行储备,并起到防止洼地内涝的作用,该发明适用于缺水的岩溶山区洼地,安全可靠、便于施工与维护管理。

    一种多层块石填方地基强夯置换加固结构和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69043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391286.5

    申请日:2018-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块石填方地基强夯置换加固结构和加固方法,包括块石填料层、粘土层和防水垫层,防水垫层设置在表面,其下从上到依次设置有交错布置的多层块石填料层和粘土层,多层块石填料层和粘土层设置有多根强夯置换墩。本发明对填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能够消化处理开挖山体产生的大量废弃粘土,避免随意堆放造成的水土流失,降低弃渣外运产生的工程运费,并且由强夯置换墩与墩间土形成的复合地基强度能够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一种大型岩溶洼地排洪系统及其排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29482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1271657.1

    申请日:2017-12-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3/02 E03F3/04 E03F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岩溶洼地排洪系统及其排洪方法,包括截洪沟和排洪沟,截洪沟设置在洼地边坡或斜坡上部,排洪沟设置在洼地上且与截洪沟相互连通,排洪沟连通到洼地上的落水洞。本发明在岩溶洼地内微地形地貌中设置相互连通的截洪沟和排洪沟,排洪沟将水引流到岩溶洼地内漏水洞中,截洪沟起收集降雨地表径流的作用,排洪沟起汇集、疏导流水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以减缓岩溶山区降雨对地表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同时疏导降雨流水避免岩溶洼地内发生内涝与次生地质灾害的作用,本发明适用于降雨丰沛,且岩土单元复杂的大型岩溶洼地,工程建造容易,造价较低,易于管理维护。

    一种碳酸盐岩填方地基滞水结构及其设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56556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75821.3

    申请日:2013-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酸盐岩填方地基滞水结构及其设置方法,它包括碳酸盐岩填方地基(1),碳酸盐岩填方地基(1)上表面是滞水层(2),滞水层(2)上表面是硬化层(3),滞水层(2)的厚度为0.3m~1.5m米,硬化层(3)的厚度为0.3-0.5米;其设置方法,步骤1对碳酸盐岩填方地基(1)进行夯碾处理;步骤2在夯碾处理后的碳酸盐岩填方地基(1)表面铺设粘土,粘土采用分层铺设,每层铺设完毕后采用压路机平碾,直至厚度达到0.5-3.0米,步骤3在铺设完毕的滞水层(2)上铺设自然级配硬岩石,厚度在0.3-0.5米,经过碾压处理后即为硬化层(3);解决了碳酸盐岩填方地基长期在雨水中侵泡和侵蚀,导致碳酸盐岩填方地基稳定性不好等问题。

    一种填方边坡孔内强夯粒料桩地基处理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7526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738394.9

    申请日:2018-0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填方边坡孔内强夯粒料桩地基处理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现场试验或室内试验确定所有材料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根据安全等级确定填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OS;初步确定粒料桩的布置方式和布置间距,根据布置间距取最大粒料桩排数M,根据强夯设备确定夯后桩径;根据填方边坡剖面图、夯后桩径、粒料桩布置方式和排数、边坡宽度d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输入所有材料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采用强度折减法分别计算出不同布置排数m对应的安全系数FOSm,选定出大于等于FOS的最小FOSm值,对应的布置排数m即为最佳粒料桩排数。本方法有利于节省粒料桩材料和施工工期,且可以使填方边坡安全系数计算结果的可靠度大大提高。

    一种桩基纠偏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587533A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711051308.9

    申请日:2017-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桩基纠偏结构,它包括基桩(2)和承台(1),承台(1)固定在基桩(2)顶端;其特征在于:在桩基(2)偏移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锚杆(3),锚杆(3)垂直伸入桩基(2);顶端固定在承台(1)内;末端伸出桩基(2)且固定在持力层(6)内;解决了现有技术对桩基纠偏采用补桩或废桩导致的补桩的方式处理,费时、经济性也差,且技术难度高;作为废桩处理会明显的增加工程的成本投资和工期投入等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