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排列离散差分进化算法的稀疏阵列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47904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721588.X

    申请日:2021-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排列离散差分进化算法的稀疏阵列优化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稀疏阵列时由于会产生不可行解的二进制编码以及随机变异操作导致的优化结果最大副瓣电平偏高的问题。本发明的步骤包括:构建优化控制目标函数;对稀疏阵列阵元基于排列位置进行编码;对初始种群筛选得到最优个体;对稀疏阵列阵元基于排列位置进行变异操作;对稀疏阵列阵元基于排列位置进行交叉操作;对交叉操作后的子代个体进行选择操作;迭代终止,得到优化后的稀疏阵列。本发明优化稀疏阵列时,可以得到有更低最大副瓣电平的稀疏阵列,在获得更高的分辨率的同时提高了稀疏阵列优化的效率。

    基于正六边形排布圆环网栅的高透明度漫反射超表面

    公开(公告)号:CN111900549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010898155.7

    申请日:2020-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正六边形排布圆环网栅的高透明度漫反射超表面,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漫反射超表面透明度低的技术问题,包括透明介质板及在其上表面印制的M×N个周期性排布的编码单元,下表面印制的以正六边形方式排布的多个宽度交叠的圆环贴片组成的网栅,编码单元包括K×K个周期性排布的第一编码子单元和第二编码子单元,两编码子单元采用由以正六边形方式排布的多个宽度交叠的圆环贴片组成的圆形网栅结构,该圆形网栅结构的两条正交直径与圆周的交汇位置蚀刻有等宽不等深的矩形缺口,两编码子单元的数量和位置通过最优编码序列确定,尺寸由反射特性中180°±30°的相位差确定。

    一种基于无芯片射频识别标签的应力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2097963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881021.4

    申请日:2020-08-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无芯片射频识别标签的应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是基于雷达散射截面的谐振型无芯片标签,由几个蚀刻在介质支撑层上长度不同的半波长的身份谐振单元组成,通过拉伸或者压缩,身份谐振单元以及传感谐振单元之间发生变化,传感谐振单元根据产生的谐振频率得到的拉伸力或者压缩力的大小。身份谐振单元产生谐振频率,以后向散射信号形式被阅读器读取,将各身份谐振单元相应的谐振频率在频谱上的位置作为对应标签的身份信息,从而被识别。因此本发明的应力传感器成本低、结构简单、传感信息和身份编码信息独立控制,传感灵敏度高且传感过程身份信息稳定性也较高的优点。

    基于石墨烯柔性导电膜的圆极化可穿戴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10444894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680258.3

    申请日:2019-0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柔性导电膜的圆极化可穿戴天线,主要解决现有可穿戴天线重量过大,且难以实现圆极化的问题。其包括辐射单元(1)、介质支撑层(2)及人工磁导体反射面(3),天线整体置于人工磁导体结构之上,使得后向辐射与人体被人工磁导体隔离开来,保证了人体组织的安全,辐射单元斜45°放置于人工磁导体之上,以使前向辐射的电磁波与经由人工磁导体反射的电磁波共同作用,形成天线圆极化的工作方式,使用柔性介质板作为辐射单元和人工磁导体反射面的衬底,并使用石墨烯导电薄膜作为辐射单元和人工磁导体反射面导体材料,保障了天线的柔性特质,减小了天线的重量。本发明的可穿戴天线可用于人体无线通讯系统中。

    一种双频段频率扫描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10071364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305168.6

    申请日:2019-0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频段频率扫描天线,包括介质基板、两个馈电结构、两个模式转换结构和辐射结构,一个馈电结构、一个模式转换结构、辐射结构、另一个馈电结构和另一个模式转换结构依次设置于介质基板上、且相互电性连通,两个模式转换结构沿介质基板的第一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馈电结构沿介质基板的第一中心线对称设置。本发明所提出的双频段频率扫描天线能够同时产生高频辐射与低频辐射,能够为天线提供两个工作频段,并且在两个工作频段内均能够独立实现大范围的波束扫描,同时本发明所提出的双频段频率扫描天线采用平面形式,保证了天线整体的低剖面,天线的整体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双层导电薄膜的透明宽带电磁吸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06058482B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610408829.4

    申请日:2016-06-1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导电薄膜的透明宽带电磁吸波器,用于解决现有吸波器应用范围窄的技术问题,包括导电薄膜,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第三介质层和底板,第一介质层和第三介质层采用透明介质板,第二介质层采用透明介质板或空气介质,该三个介质层自上而下排列,形成层叠结构的介质层,底板采用透明导电薄膜,印制在第三介质层的下表面,导电薄膜由m×n个正方形透明导电薄膜组成的阵列和(m+1)×(n+1)个十字形透明导电薄膜组成的阵列复合而成,印制在第一介质层的上表面。本发明在保证吸波带宽和吸波率的同时,实现了高透光性,可用于飞机机舱玻璃、基于PCB新型芯片间无线互联系统等要求高透光性的微波系统的电磁抗干扰。

    基于石墨烯复合结构频率选择表面的方向图可重构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05006652B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510472420.4

    申请日:2015-08-0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复合结构频率选择表面的方向图可重构天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不能灵活改变天线增益和波束带宽的问题。包括矩形波导馈线、矩形辐射单元、反射板、频率选择表面和直流偏压Vc;频率选择表面包括自上而下层叠的石墨烯复合结构、介质基板和正方形贴片阵列或石墨烯复合结构,石墨烯复合结构由依次叠加的石墨烯层、氧化铝层和多晶硅层组成,在石墨烯层和多晶硅层之间加载有直流偏压Vc;反射板上设置有矩形辐射单元,反射板上面通过四个支撑柱固定有频率选择表面,其下面固定有矩形波导馈线。本发明可以灵活改变天线的辐射增益和波束宽度,实现毫米波天线方向图的可重构。

    基于石墨烯与氧化铟锡薄膜的透明电磁屏蔽盒

    公开(公告)号:CN105072836B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510507927.9

    申请日:2015-0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与氧化铟锡薄膜的透明电磁屏蔽盒,主要解决现有的金属电磁屏蔽盒在特定频率产生腔内谐振,影响干扰屏蔽盒内射频电路工作且不透明,不利于监控内部电路的问题。其包括透明盒体(1)和金属盒底(2),金属盒底(2)上放置需要电磁屏蔽的射频电路,盒体(1)固定在金属盒底(2)上。盒体的其外表面贴有氧化铟锡薄膜(3),用于屏蔽外部电磁信号;其内表面贴有石墨烯薄膜(4),用于吸收盒体内由射频电路与盒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自谐振能量。本发明可对屏蔽盒内外部电磁信号进行有效隔离和对内部谐振能量进行有效抑制,实现对盒内电路的实时监控,可用于集成电路封装、电磁抗干扰及微弱信号测试系统。

    基于石墨烯薄膜的双层微带多路功分器

    公开(公告)号:CN107248608A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710522637.0

    申请日:2017-06-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薄膜的双层微带多路功分器,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微带多路功率分配器需要焊接集总电阻,焊接繁琐,效率低,难以集成等问题。包括双层介质基板,输入端口,N个输出端口,上层基板上表面和下层基板下表面散射分布的微带线,两层基板之间为金属接地面,金属化过孔穿过接地面将上下层微带电连接,且不与金属接地面接触,下层基板下表面微带线集中端加载方阻500Ω/sq的圆形石墨烯薄膜。本发明采用圆形石墨烯薄膜代替传统的集总隔离电阻,采用PCB与激光刻蚀工艺,实现功分器一次成型,避免了高频时集总电阻所产生的寄生效应,实现了平面多路功分器的小型化和高隔离,用于相控阵雷达、天线馈线系统等微波通信系统。

    基于石墨烯薄膜的吸波率可调型宽带电磁吸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06356638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95771.0

    申请日:2016-10-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7/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薄膜的吸波率可调型宽带电磁吸波器,用于解决现有基于石墨烯薄膜的吸波率可调型宽带电磁吸波器存在的成本高和实用性差的技术问题。包括上下层叠的导电层和介质层;导电层包括金属贴片和贴附在其下表面的石墨烯薄膜,金属贴片上蚀刻有多个不同形式的十字形缝隙,形成M×N个贴片单元,每个贴片单元由m×n个贴片组成;介质层包括自上而下层叠的第一介质板、第二介质板和第三介质板,其中第三介质板的下表面印制有底板;石墨烯薄膜与第二介质板之间连接有直流电源,用于调整石墨烯薄膜的表面电导率。本发明的成本低,实用性好,可用于抛物面天线、飞行器表面等要求具有间歇性吸波特性的场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