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4947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97463.4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降低多通道模拟前端增益失配的双斩波调制放大器,包括:第一级斩波调制开关、输入电容组、第二级斩波调制开关、放大器模组、第一级斩波解调开关以及第二级斩波解调开关;第一级斩波调制开关用于在各通道通过相同斩波频率对外部的差分电压信号进行频率调制,得到第一高频差分信号;输入电容组用于在各通道将第一高频差分信号中的直流信号进行隔绝,得到第一交流差分信号。在本发明中,通过两级斩波调制开关调制,且各通道中第一级斩波开关拥有相同的调制频率,各通道中第二级斩波开关的调制频率保持正交。从而可以保证在多通道应用下,各个通道拥有相同的输入阻抗,有效降低了通道间的增益失配,同时有效抑制通道间的信号串扰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78512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95772.4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
IPC: H02M3/1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式平滑过渡的宽输入范围DC‑DC转换器,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包括逻辑控制电路、过零检测电路、模式选择电路、主比较器、电流检测电路、斜坡补偿电路、主运算放大器、检测电阻RSEN、第一反馈电阻RFB1、第二反馈电阻RFB2、第一开关管MS1、第二开关管MS2、第三开关管MS3和第四开关管MS4。将输入电压分为四个区间并对应设计了BOOST、E‑BOOST、BUCK和E‑BUCK四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其中E‑BOOST和E‑BUCK两种模式能够在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接近时避免极端占空比的出现,实现了全输入范围内的平滑过渡。本发明采用峰值电流调制与谷值电流调制相结合的控制环路,简化了电路结构并避免了开关噪声对占空比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0768667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0877615.5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3L7/09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数字环路控制的低功耗低相位噪声C类VCO,包括:VCO核心模块(1),用于产生振荡信号;数字振幅控制模块(2),与所述VCO核心模块(1)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振荡信号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调整所述振荡信号的振幅;数字自适应偏置模块(3),连接所述数字振幅控制模块(2)和所述VCO核心模块(1),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产生第三控制信号以调节所述振荡信号的振幅。本发明提供的VCO通过双数字环路交替工作,使其具有恒定的振幅和相位噪声,实现最优的功耗和相位噪声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63433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482144.X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F1/461 , G05F1/468 , H03F1/083 , H03F1/301 , H03F3/45179 , H03F3/452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COMS恒定跨导误差放大器,包括第一PMOS晶体管、第二PMOS晶体管、第三PMOS晶体管、第四PMOS晶体管、第一NMOS晶体管、第二NMOS晶体管、第三NMOS晶体管、第四NMOS晶体管、运算放大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电阻。本发明的误差放大器电路采用PMOS输入,使用一个运算放大器对其中一条差分支路上的负载管进行钳位,并在另一条差分支路上的共源级PMOS管与电流源管PMOS管之间接入电阻,且在该支路的输出端接入一个共源级NMOS管,该共源级NMOS管的输出连接到该支路上所接入电阻的远离电流源管PMOS管的一端。这样使得电压变化的大部分落在所接入的电阻上,即电阻的阻值决定误差放大器的跨导值,能够使得本发明误差放大器具有恒定跨导。
-
公开(公告)号:CN108809145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371707.1
申请日:2018-04-24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压电能量获取电路,包括:偏置电流源(11)、控制电路(12)和功率级电路(13),其中,所述偏置电流源(11)连接至所述控制电路(12),所述控制电路(12)连接至所述功率级电路(13)。本发明设计压电能量获取电路,是依据压电能量获取装置输出功率曲线,利用扰动控制方法,自适应调节转换器的等效输入阻抗,使得压电能量获取装置一直以最大功率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958299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91555.2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射频能量收集和唤醒接收机的分时复用匹配系统,包括:天线用于接收915MHz和434MHz两种射频信号;阻抗匹配网络对射频信号进行特性阻抗调节,并确保匹配后的信号能无源放大;射频转直流RF‑DC单元实现射频能量获取;唤醒接收机WuRX单元实现监测环境信号并且输出唤醒信号;唤醒接收机WuRX单元中的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堵塞‑导通开关,调节射频转直流RF‑DC单元和唤醒接收机WuRX单元的阻抗,实现信号的选通;射频能量采集和唤醒接收机交替运行,实现对天线和匹配网络的分时复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34907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42742.3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射频能量获取的基于功率检测和量化的快速MPPT方法,应用于与射频能量获取电路连接的MPPT控制电路,包括:阻抗匹配网络、射频功率检测器、Flash ADC、时序控制电路、Buck‑Boost控制驱动电路。本发明通过检测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输入功率,对输出的检测电压进行量化编码处理,根据编码结果控制Buck‑Boost控制驱动电路的导通时间,使得Buck‑Boost控制驱动电路的等效阻抗能够调整至功率级电路的负载阻抗,在射频能量的输入功率范围内,通过对射频信号进行检测和相应处理,使得输入功率不论变化多少,均可在一个MPPT周期实现将压电整流器的输出电压调整至最大功率点电压,提高了MPPT跟踪速度与跟踪精度,极大地降低了电路未工作在最大功率点所导致的功率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04134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89371.2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高频的带外部频率校准的时钟产生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流镜电路、振荡器电路和频率校准电路;电流镜电路用于给产生偏置电流;振荡器电路用于产生时钟信号;频率校准电路,用于控制时钟产生电路的时钟输出逻辑,包括:第一逻辑状态和第二逻辑状态;第一逻辑状态时,频率校准电路输入高电平信号,输出与时钟信号同步的第一时钟控制信号;第二逻辑状态时,频率校准电路输入外部时钟信号,输出与外部时钟信号同步的第二时钟控制信号。本发明通过频率校准电路,形成了外部时钟信号优先的时钟输出逻辑,避免了振荡器电路所产生的时钟信号与外部时钟信号产生逻辑冲突,提高了时钟产生电路的工作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743152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336304.4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度补偿定时器及基于温度补偿定时器的唤醒接收机,温度补偿定时器包括:栅泄漏电流偏置环形振荡器、单相驰张振荡器、计数器、阻值可调电阻DAC阵列、参考电流源和双相驰张振荡器,其中,栅泄漏电流偏置环形振荡器的输出端连接计数器的第一输入端,单相驰张振荡器的输出端连接计数器的第二输入端,计数器的输出端连接阻值可调电阻DAC阵列的输入端,阻值可调电阻DAC阵列的输出端连接参考电流源的输入端,参考电流源的输出端连接双相驰张振荡器的输入端。本实施例与传统的未补偿时钟相比,具有输出稳定频率时钟的优点,适用于唤醒接收机系统时钟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1640076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11099.6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
IPC: G05F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失调和噪声消除和基极电流补偿的BGR,包括:带隙基准核心电路,用于输出一个与温度无关的电压;基极电流补偿电路,用于平衡带隙基准核心电路中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以使电路更趋于理想状态;折叠共源共栅运算放大器,用于引入深度负反馈,以对带隙基准核心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箝位;启动电路,用于使带隙基准电路通电工作在正确的稳定状态;输出级电路,用于输出零温度系数的基准电压。该电路增大了核心回路的反馈系数,降低了来自运算放大器的失调电压与低频噪声对输出参考电压的影响;同时消除了核心电路中BJT的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密度的影响,降低了输出参考电压的温度系数,实现了对温度特性的优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