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2194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92198.X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的水力压缩储能系统及运行方法,系统包括:换热件,换热件的一端与储气罐连接,另一端与冷却水塔连接,储气罐通过第一管路与蓄水池连接,第一管路上设有驱动装置,冷却水塔通过第二管路与数据中心和制冷件连接。数据中心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余热,这些余热通常被视为无用的副产品,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然而,通过该系统能够有效将这些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并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热能,解决了数据中心余热利用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8970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92221.5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力分级的水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运行方法,属于储能技术领域,本系统中的高压储气容器作为储能容器,汽水混合容器作为做功容器,高压储气容器分别连接多个汽水混合容器,汽水混合容器通过能量转换设备连接蓄水池;发电过程中随着发电压力的下降,高压储气容器的容积不断扩大,所有汽水混合容器均转化为新的储能容器,扩大了储能容器的体积,突破了储能容器压力与做功容器压力必须相等的约束,实现了储能容器压力与做功容器压力的相互解耦,显著减小了储能系统中做功容器对高压压力容器大容积的需求量;本系统通过空气的压缩、膨胀实现储能、发电,实现无地势落差的储能‑发电,具有布置灵活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356938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93477.1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J23/745 , B01J23/75 , B01J23/80 , B01J23/889 , B01J23/89 , B01J35/33 , B01J23/755 , C25B1/23 , C25B11/054 , C25B11/091 , C25B9/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藻碳基镍铁双原子催化剂、阴极电极及两者的制备方法和电还原CO2方法,涉及电催化还原CO2的技术领域。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取干燥藻粉20g、六水合硝酸镍1.2g、九水合硝酸铁1.11mmol、α‑D‑葡萄糖24g置于100mL去离子水中,并混合均匀;进行2~5次离心操作,将离心获得的固体混合物置于烘箱内,在75~85℃下干燥;将恒温干燥获得的固体混合物置于充满惰性气体的管式炉内,恒温煅烧得到微藻碳基镍铁双原子催化剂。该催化剂制备方法,成本低,制备过程对环境友好,且制备的催化剂能够保证CO2还原为CO气体燃料的转化能力,以及目标产物CO气体燃料的选择性,所以适合规模化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816745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37055.5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耦合熔盐储热的混合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以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熔盐储能组件,其包括低温熔盐罐、加热器、高温熔盐罐、多级热交换器依次连接组成的熔盐循环回路;压缩空气组件包括依次串联的低压压缩机和多级高压压缩机以及储气室;其中高压压缩机的出口连接储气室;储气室的出口连接透平组件;透平组件包括串联的多级透平机,且透平机与热交换器换热连接;低温蓄热组件与压缩空气组件换热连接。本申请通过熔盐储能组件将部分储存的电能转化为高品位热能,进一步提升透平组件入口的压缩空气的做功温度,从而提升单位质量工质的发电能力,降低储气库体积约40%达到降低系统初投资成本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938067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03039.X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分频利用的反应器,包括多段依次连接的反应器单模块,每段反应器单模块均包括玻璃内管和玻璃外管,玻璃外管同轴套设在玻璃内管的外部,玻璃外管的端部与玻璃内管之间密封连接,玻璃外管与玻璃内管之间的环腔设置为真空腔并作为隔热层,玻璃内管用于输送分频流体,相邻反应器单模块的玻璃内管连接。本发明能够对太阳光线进行分频,将能产生光生伏打效应的太阳光光敏响应波段和产热的太阳光热辐射波段进行分离,光敏响应波段光线发电,热辐射波段光线集热,因此能大幅度提升太阳能的综合利用#imgabs0#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57507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658425.0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25B11/091 , C25B11/052 , C25B1/23 , C25B1/50 , C25B3/03 , C25B3/07 , C25B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镍铁纳米颗粒担载的尖端碳基催化剂、阴极电极及两者的制备方法和电还原CO2方法,涉及电催化还原CO2的技术领域。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研磨混合溴化铵和三聚氰胺,恒温煅烧研磨混合得到的混合物以得到氮化碳材料,恒温热解氮化碳材料以得到牛角状碳基催化剂,以及将牛角状碳基催化剂、六水合硝酸镍、九水合硝酸铁和α‑D‑葡萄糖置于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离心得到固体产物并将其置于真空环境中干燥,将得到的黑色固体碳基混合物和三聚氰胺混合均匀,恒温煅烧得到上述催化剂。该方法制得的催化剂,能够提高CO2的转化效率,以及目标产物CO的选择性,而且成本低,所以具有利用CO2生产化工品的广泛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03682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35030.5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D53/76 , C25B1/04 , C25B9/65 , C25B15/08 , C07C1/12 , C07C9/04 , C07C29/152 , C07C31/04 , B01D53/86 , B01D53/62 , B01D53/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利用调峰弃电制氢还原二氧化碳的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属于氢还原二氧化碳制甲醇/甲烷技术领域。SCR脱硝反应器设在火力发电系统的锅炉的尾部烟道内,并依次通过除尘装置和脱硫塔与二氧化碳液压装置连接,二氧化碳液压装置与二氧化碳解析装置连接,二氧化碳解析装置与混气装置的二氧化碳入口连接;电解水制氢装置通过调峰弃电供电,电解水制氢装置的氧气出口与设在锅炉燃烧区的燃烧器连接,电解水制氢装置的氢气出口与混气装置的氢气入口连接;混气装置的混合气体出口与氢还原二氧化碳反应器连接。本发明利用了废弃电能并减少了传统能源的碳排放,同时将产生的氢气就地制成产品,降低储存和运输风险,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6025541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035908.5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高温熔盐喷淋换热压缩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属于高温压缩装置技术领域。高温熔盐压缩罐的熔盐入口内的一段设有固体填料层,固体填料层用于将熔盐分散成液滴;高温熔盐压缩罐的熔盐入口通过高温熔盐输送管与U型密封装置连接,U型密封装置与高温熔盐泵连接,高温熔盐泵与熔盐储罐的熔盐出口连接,熔盐储罐的熔盐入口通过低温熔盐输送管与低温熔盐泵连接,低温熔盐泵与高温熔盐压缩罐的熔盐出口连接;高温熔盐压缩罐内部设有熔盐缓落装置。本发明系统设计合理、构建简单,运行稳定性好、寿命长,能够有效提高换热效率、提高工质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93440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92212.6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储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水电站闲置洞穴的水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第一汽水混合容器为压缩空气和空气膨胀的场所。第一水泵用于给第一汽水混合容器进行充水增压,第一汽水混合容器内的水流经过水轮机进行发电回收能量。第一汽水混合容器的排气口连接储气空闲洞穴的接口,储能时用于将压缩后的空气储存至储气空闲洞穴内,回收能量时,用于将储气空闲洞穴内的高压气体排至第一汽水混合容器内。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各个阀门以及第一水泵控制装置的启停,实现系统的持续储能和能量回收,便于操作控制,充分利用已有地下洞穴资源作为储能容器,有利于减少施工量,缩短施工时间,减少了占地面积,无需考虑水资源补充和并网运行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93438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92214.5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储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补热的二氧化碳的水力压缩气体储能系统及方法。包括储水容器,储水容器内布置有柔性容器,储水容器分别通过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连接水泵水轮机,水泵水轮机的传动轴通过传动装置连接发电电动机的转动轴;柔性容器通过第一阀门连接液态二氧化碳存储容器,第一阀门和液态二氧化碳存储容器均位于储水容器的外侧。本发明实现了储能介质和做功介质的相互解耦,显著减小了储能系统中储能介质对压力容器体积的需求量,密闭容器中的压力维持在室温饱和压力附近,压力相对稳定,功率输出稳定,该系统结构简单,在高压力和低压力工况均能高效率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