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用自供电多功能压电智能骨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87651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332349.X

    申请日:2018-1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沥青路面用自供电多功能压电智能骨料,属于沥青路面健康监测领域。本发明中,环氧树脂固化之后的模量与沥青路面大致相当,经过环氧树脂6200A封装的压电智能骨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与路面的耦合性能好,可以在沥青路面中长期使用,且对路面的路用性能不影响,可以在沥青路面中进行微裂缝损伤监测,并且环氧树脂6200A、固化剂与石英粉共同制得封装容器,封装容器表面硬度高、耐腐蚀、耐老化、耐冷热冲击,封装保护能够削弱或消除温度、湿度等因素对信号测量结果的影响,有效克服了外界环境对驱动信号和传感信号的干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同时本发明成本低廉、构造简单、性能稳定,可在沥青路面中广泛使用。

    一种土石混合料的回弹模量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23944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811365952.8

    申请日:2018-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石混合料的回弹模量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土石混合料分为A1组和A2组;测定A1组土石混合料中的P组土石混合料的实测回弹模量Ex;确定土石混合料的最佳微力学参数;确定A2组与A1组混合后的土石混合料的数值试验回弹模量;确定土石混合料回弹模量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a和b;确定待测土石混合料的回弹模量。本发明能够有效预测路基土中含粒径大于40mm的土石混合料的回弹模量,为土石混填路基的设计提供精确参数,提高土石混填路基设计的可靠性,对降低土石混填路基的病害发生率、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都具有重要意义。

    沥青路面内部裂缝无线监测系统及裂缝宽度、位置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26069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057731.2

    申请日:2019-01-22

    Inventor: 侯月琴 韩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沥青路面内部裂缝无线监测系统及裂缝宽度、位置确定方法,该系统包括多个沥青基无线压电智能骨料与无线信号接收器;其中,沥青基无线压电智能骨料埋设在沥青面层底部,无线信号接收器置于路表。利用路面加载前后输出信号幅值的变化确定路面内部的裂缝宽度,并基于该系统确定裂缝的具体位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降低路面监测成本,可靠,简便快速,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而且获得的裂缝尺寸和位置准确性高。

    一种土石混合料的回弹模量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23944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11365952.8

    申请日:2018-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石混合料的回弹模量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土石混合料分为A1组和A2组;测定A1组土石混合料中的P组土石混合料的实测回弹模量Ex;确定土石混合料的最佳微力学参数;确定A2组与A1组混合后的土石混合料的数值试验回弹模量;确定土石混合料回弹模量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a和b;确定待测土石混合料的回弹模量。本发明能够有效预测路基土中含粒径大于40mm的土石混合料的回弹模量,为土石混填路基的设计提供精确参数,提高土石混填路基设计的可靠性,对降低土石混填路基的病害发生率、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都具有重要意义。

    沥青路面内部裂缝无线监测系统及裂缝宽度、位置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26069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10057731.2

    申请日:2019-01-22

    Inventor: 侯月琴 韩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沥青路面内部裂缝无线监测系统及裂缝宽度、位置确定方法,该系统包括多个沥青基无线压电智能骨料与无线信号接收器;其中,沥青基无线压电智能骨料埋设在沥青面层底部,无线信号接收器置于路表。利用路面加载前后输出信号幅值的变化确定路面内部的裂缝宽度,并基于该系统确定裂缝的具体位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降低路面监测成本,可靠,简便快速,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而且获得的裂缝尺寸和位置准确性高。

    一种评价沥青混合料微裂缝自愈效果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10976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480299.4

    申请日:2016-06-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价沥青混合料微裂缝自愈效果的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基于高压水渗透的沥青混合料微裂缝自愈效果测试装置和沥青混合料试件侧向施压装置;注水管一端伸入密闭水箱中,位于密闭水箱外的一端上设有水阀和流量计;进气管一端伸入密闭水箱中,位于密闭水箱外的一端连接气泵;密闭水箱中设置有水压感应器;底板为安装在密封水箱底部的两层带孔钢板;出水口固定在密封水箱底部开口处;底板中下层板中心设有通孔;底板的两侧还设置有固定螺杆,用于连接两层底板;沥青混合料试件侧向施压装置用于向试件施压。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评价结果直观且可靠;能够合理地模拟路面裂缝愈合时受到的侧向围压的影响。

    一种测试沥青混合料微裂缝自愈效果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10976B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610480299.4

    申请日:2016-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沥青混合料微裂缝自愈效果的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基于高压水渗透的沥青混合料微裂缝自愈效果测试装置和沥青混合料试件侧向施压装置;注水管一端伸入密闭水箱中,位于密闭水箱外的一端上设有水阀和流量计;进气管一端伸入密闭水箱中,位于密闭水箱外的一端连接气泵;密闭水箱中设置有水压感应器;底板为安装在密封水箱底部的两层带孔钢板;出水口固定在密封水箱底部开口处;底板中下层板中心设有通孔;底板的两侧还设置有固定螺杆,用于连接两层底板;沥青混合料试件侧向施压装置用于向试件施压。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试结果直观且可靠;能够合理地模拟路面裂缝愈合时受到的侧向围压的影响。

    一种沥青混凝土裂缝自愈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95543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959922.4

    申请日:2016-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沥青混凝土裂缝自愈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微胶囊由囊芯、囊壁、包裹材料与固体分散材料组成;所述囊芯储存于囊壁中,包裹材料将囊芯和囊壁包裹于其中;固体分散材料包裹于包裹材料外周;囊芯、囊壁、包裹材料与固体分散材料占沥青混凝土裂缝自愈微胶囊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6-12%、2-5%、10-14%及70-80%。当沥青混凝土在荷载与环境耦合作用下发生微裂缝后,裂缝尖端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包裹材料破裂,囊芯材料从囊壁的孔隙渗漏、经过破裂后的包裹材料最终渗透至沥青混凝土的微裂缝,然后与微裂缝两侧的沥青材料发生渗透、粘结等作用,达到修复微裂缝的目的。本发明的微胶囊能明显增强沥青混凝土自愈和能力,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一种沥青稳定再生集料层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58201B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410624810.4

    申请日:2014-11-0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垃圾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沥青稳定再生集料层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的设计方法,确定路面结构的各结构层的材料与厚度;步骤二,根据各沥青面层的材料与厚度,计算各沥青面层的最大剪应力τi;步骤三,根据各沥青面层的最大剪应力τi,计算沥青稳定再生集料层的容许车辙深度[Rr];再计算沥青稳定再生集料层的动稳定度容许值[DS];步骤四,进行沥青稳定再生集料层的级配组成设计,并确定其最佳沥青用量;进行车辙试验测试其动稳定度DS,使得DS≥[DS]。本发明的沥青稳定再生集料层的设计方法设计合理,成本低,使用操作简便,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路面养护成本。

    一种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基层或底基层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89253B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410625633.1

    申请日:2014-11-0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垃圾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基层或底基层的设计方法。步骤一,确定路面结构的各结构层材料与厚度;步骤二,根据各结构层材料与厚度,建立计算模型,根据计算模型确定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基层或底基层的7d劈裂强度设计标准和7d无侧限抗压强度设计标准;步骤三,进行基层或底基层的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级配组成设计,计算确定满足7d劈裂强度设计标准和7d无侧限抗压强度设计标准的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设计水泥剂量Copt;如果Copt≤6%,则设计通过;如果Copt>6%,则调整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级配组成设计,使得Copt≤6%。该方法针对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的技术性质展开合理设计,投入成本低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