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84413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138329.7
申请日:2019-02-2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2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绝缘结构设计校核领域,具体是一种雷电冲击下基于频分的GIS绝缘子电场分布计算方法,通过宽带介电谱仪测得GIS绝缘子用环氧-氧化铝复合材料的介电频谱,针对不同频率分量设置GIS绝缘子不同的相对介电常数;根据1.2/50μs的标准雷电试验电压波形,以50Hz为基波频率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根据快速傅里叶变换后的结果,对不同相对介电常数的GIS绝缘子加载对应频率分量下的电压;对加载不同频率分量电压后的电场分布计算结果进行叠加,得到频分方法下的电场分布计算结果。本发明能够提升1.2/50μs标准雷电冲击试验电压下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得GIS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的计算更贴近实际下真实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6183716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738781.5
申请日:2022-12-31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护具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对待检测电缆进行预处理,确定目标待检测区域;获取上述目标待检测区域的反射波信号;基于上述反射波信号确定上述检测结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电缆护具检测方法适用性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798643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011430017.2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nventor: 雷战斐 , 黎炜 , 刘鹏 , 徐辉 , 周士贻 , 吴鹏 , 田汇冬 , 彭宗仁 , 史磊 , 窦俊廷 , 柴斌 , 王文刚 , 王天鹏 , 王豪舟 , 谢伟锋 , 李洋 , 刘廷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穿墙套管的触指的维护方法、介质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分别通过红外检测方式和气相色谱检测方式获取穿墙套管内部的导杆的表面的最高温度;若所述红外检测方式和所述气相色谱检测方式获取的所述穿墙套管内部的导杆的表面的最高温度相同,则按照预设标准对所述穿墙套管的触指进行维护;若所述红外检测方式和所述气相色谱检测方式获取的所述穿墙套管内部的导杆的表面的最高温度不同,则对所述穿墙套管停电后,进行电阻测量;根据测量得到的电阻,获得所述穿墙套管的触指是否损伤的结果;根据所述穿墙套管的触指是否损伤的结果,对所述穿墙套管的触指进行维护。本发明可根据不同情况得到穿墙套管的触指损伤的程度进而确定执行的维护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2798643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1430017.2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nventor: 雷战斐 , 黎炜 , 刘鹏 , 徐辉 , 周士贻 , 吴鹏 , 田汇冬 , 彭宗仁 , 史磊 , 窦俊廷 , 柴斌 , 王文刚 , 王天鹏 , 王豪舟 , 谢伟锋 , 李洋 , 刘廷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穿墙套管的触指的维护方法、介质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分别通过红外检测方式和气相色谱检测方式获取穿墙套管内部的导杆的表面的最高温度;若所述红外检测方式和所述气相色谱检测方式获取的所述穿墙套管内部的导杆的表面的最高温度相同,则按照预设标准对所述穿墙套管的触指进行维护;若所述红外检测方式和所述气相色谱检测方式获取的所述穿墙套管内部的导杆的表面的最高温度不同,则对所述穿墙套管停电后,进行电阻测量;根据测量得到的电阻,获得所述穿墙套管的触指是否损伤的结果;根据所述穿墙套管的触指是否损伤的结果,对所述穿墙套管的触指进行维护。本发明可根据不同情况得到穿墙套管的触指损伤的程度进而确定执行的维护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673878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37606.5
申请日:2023-05-31
IPC: G06F30/23 , G06F30/10 , G06F113/16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附件老化过程压力分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电缆附件的电缆材质信息和运行环境信息;基于上述电缆材质信息建立电缆附件几何模型,以及基于上述运行环境信息建立物理场仿真模型;基于上述电缆附件几何模型和上述物理场仿真模型构建目标仿真模型;将实验参数输入上述目标仿真模型,确定上述电缆附件老化过程的压力分析结果,其中,上述实验参数包括:基于上述电缆材质信息确定的力学参数和基于上述运行环境信息确定的物理场环境参数。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电缆附件老化过程压力分析方法实用性较差,准确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22279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735592.2
申请日:2022-12-31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J5/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异常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电缆的温度信息;对上述温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处理结果;基于上述处理结果,确定异常情况,并对上述异常情况进行处理。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对电缆进行检测与诊断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536906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170594.9
申请日:2018-03-01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含插接结构的套管温度场分布方法,包括S1建立含有插接结构的套管有限元模型,划分体网格与面网格;S2计算插接结构中的接触电阻,并反演出插接结构的体积电阻率;S3计算导杆的整体发热功率和插接结构的局部发热功率;S4计算套管整体温度分布,根据计算结果来修正步骤S2中电阻率的初值,并进行反复迭代,重复步骤S2-S4,直至相邻两次的电阻率计算结果中测量点的差值小于预设的值。本发明综合考虑的套管内存在的不同传热方式、电流在导杆内的集肤效应以及中心导电杆连接部位处、表带触指与导杆之间的接触电阻,可以为带有具有不同连接结构的套管进行整体热场分布计算,有效降低了套管设计过程中对热设计的设计周期以及设计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156250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110448454.5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多因素耦合作用的触指损伤模拟分析试验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基座固定在密封罐体内,下摩擦电极板安装在基座上部,上摩擦电极板设置于下摩擦电极板的上方,应力加载装置与密封罐体相连并设有压力传感器,应力加载装置与上摩擦电极板之间通过滚动副接触;上摩擦电极板与摩擦加载装置相连,摩擦加载装置上设有力学传感器;加热装置的加热部设置于密封罐体内;下摩擦电极板和上摩擦电极板均与电流加载装置连接;密封罐体上设有气体进出口,下摩擦电极板上表面设有用于对触指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本发明能够用于研究多因素耦合作用下触指的损伤机理,对于优化触指材料与结构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156250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448454.5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多因素耦合作用的触指损伤模拟分析试验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基座固定在密封罐体内,下摩擦电极板安装在基座上部,上摩擦电极板设置于下摩擦电极板的上方,应力加载装置与密封罐体相连并设有压力传感器,应力加载装置与上摩擦电极板之间通过滚动副接触;上摩擦电极板与摩擦加载装置相连,摩擦加载装置上设有力学传感器;加热装置的加热部设置于密封罐体内;下摩擦电极板和上摩擦电极板均与电流加载装置连接;密封罐体上设有气体进出口,下摩擦电极板上表面设有用于对触指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本发明能够用于研究多因素耦合作用下触指的损伤机理,对于优化触指材料与结构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72040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37593.1
申请日:2023-05-31
IPC: G06F30/23 , G06F113/16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接头区域压力分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电缆图像信息和运行环境信息;基于上述电缆图像信息确定电缆材质,以及基于上述电缆图像信息和上述运行环境信息,确定老化条件;基于上述老化条件,确定有限元模型的压力测试场景;在上述压力测试场景采用上述有限元模型基于上述电缆材质进行压力测试,得到测试结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针对电缆附件界面压力的研究方法准确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