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6556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41343.8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压均衡器与部分功率转换器集成拓扑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开关电容均衡器和DC‑DC部分功率转换器集成在一起,实现了电池组电压均衡和电压调节功能的一体化。电容网络连接第一半桥电路和所有第二半桥电路的中心点,通过控制电容网络充放电,实现所有电池模块之间的电压均衡。通过控制DC‑DC部分功率转换器的输出电压调节直流侧输出电压,与全部功率转换器相比,DC‑DC部分功率转换器只需处理其输出电压占直流侧输出电压比例的一部分功率,提高了转换效率,降低了转换器的体积和容量。本发明对实现电池管理系统的低成本、小型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76105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41432.2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特变电工西安柔性输配电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H02J3/38 , H02J3/24 , G06F113/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机并网逆变器阻抗建模方法及相关设备,属于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频率耦合效应进行并网逆变器阻抗建模,得到最终导纳矩阵;根据所述最终导纳矩阵对集电线路中每个逆变器建立阻抗模型,根据所述阻抗模型建立等效集电线路模型,计算所述等效集电线路模型中每条链路的等效高频阻抗,根据所述每条链路的等效高频阻抗得到多机并网逆变器阻抗模型。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建模不精确,从而导致稳定性分析不准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4213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94399.6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开关动态可重构电池系统及其管控方法,涉及电化学储能领域。提出的两开关动态可重构电池系统,每个电池模块由一对互补导通的开关管控制,每个电池串与储能变流器之间增加一级DC/DC变换器抑制电池串之间的环流。通过控制DC/DC变换器的充放电电流实现电池串之间的SOC均衡,通过设定SOC均衡阈值对电池串内的电池模块进行投切控制实现电池模块之间的SOC均衡。根据设定的过温阈值、过充过放阈值,对超过阈值的电池模块进行投切控制实现电池系统的安全管控。本发明具有重构颗粒度小和开关管耐流小等优点,同时能够减少电池系统动态重构对储能逆变器的冲击,对提升电池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实现电池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962181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111258246.5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373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构网型电压源换流器双环控制参数优化设计方法,本发明采用相同的优化设计方法来设计内环比例参数kc和外环谐振参数kr,包括以下步骤:绘制闭环传递函数随参数变化的极点图,找到最靠近原点的主导极点对应的参数值;绘制波特图,判断该参数值是否满足预先定义的稳定裕度,如果满足,则该参数是控制环的优化控制参数;否则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或减少参数值,以满足要求。本发明将内环和外环的控制参数独立优化,同时具有各自的期望稳定裕度和最快的动态性能;直接借助极点图和波特图,无需复杂的公式求解;与传统比例谐振控制器相比,仅在外环应用谐振控制器,能够在降低控制系统结构和设计复杂度的同时,显著提升系统动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52645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78266.6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B/S架构的电能路由器智能化集中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电能路由器物理系统建立以最低系统成本为目标的日前优化调度模型;将日前优化调度模型输入基于B/S架构建立的智能集中控制系统,并通过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预测未来T时间内的负荷数据,确定日前优化调度模型的约束条件;通过NSGA‑III算法求解日前优化调度模型,输出电能路由器最优功率潮流控制方案。本发明能够提供电能路由器系统的日前优化调度方案,基于B/S架构建立的智能集中控制系统的兼容性好,可以集成到更大的综合控制平台,能够实现对系统负荷功率的精准预测及对多目标函数优化模型的高效求解,在目标函数维数较高时仍有较好性能的优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365709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36167.4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最劣点分析的主动配电网电能质量监测方法,本发明采用阻抗分析与配电网固有特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优化配置电能质量监测策略,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主动配电网特征,分析确定主动配电网的主要电能质量问题;结合阻抗建模方法进行单分布式电源接入时的最劣点分析;结合低压主动配电网特征进行多分布式电源接入时的最劣点分析;进行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最优配置。本发明采用最劣点分析的方法优化电能质量监测方法,在一段线性配电网中,无论规模大小,仅需安装两个监测设备,且在监测装置优化配置时仅需线路拓扑来确定线路末端与公共连接点的位置,查找距离它们最近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点安装监测设备。工程可行性优于其他传统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72686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16468.5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J3/32 , G06Q50/06 , G06F17/10 , G06Q10/0631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动态可重构电池输出约束的大型储能电站优化功率分配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电站内部的功率调度,解决现有的功率分配方法目标单一、成本效益差等问题。本发明结合了电池储能机组的运行维护成本、电池损耗成本以及各储能机组电池荷电状态一致性等多个目标因素,考虑动态可重构电池对逆变器机组的功率约束,采用模糊集理论和多元对比定权法处理不同目标的权重问题。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增强储能电池荷电状态的一致性,提高电池储能电站整体运行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通过优化的功率分配方法提高了储能电站的成本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69600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916465.1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可重构储能场站的机组组合与功率调度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电池储能场站内部的非满载调度工况,包含机组组合和功率调度两种优化目标,旨在提高电池储能场站的运行效益、降低运行成本。本发明结合了电池储能机组的运行状态成本、启动成本、放电损失成本和运行损耗成本等多个因素,引入动态可重构电池的功率输出约束条件,实现了电池储能场站内电池储能机组的合理选择和功率的高效分配。本发明在满足负荷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电池储能机组的损耗,避免了过度放电对电池的损伤,有效降低了电池储能场站的运行成本。该方法能够提高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效率,优化电池的功率输出,保证电池储能场站整体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98384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279080.9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J3/32 , H02J7/00 ,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17/10 , G06Q10/06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大型储能电站运维效益的功率分配方法,该分配方法适用于电源或电网侧的储能电站内部的功率分配,解决现有的功率分配策略目标单一、储能电站机组寿命周期短等问题。本发明结合了储能系统运行过程中储能电池的荷电状态、电池寿命退化、储能系统经济性能指标等多个目标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设计权重因子,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储能电站的多目标功率分配方法。本发明所设计的模型能够有效地控制储能电池荷电状态的收敛,并通过合理的功率分配使寿命损失最小化,从而延长储能系统的寿命,提高了储能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此外,该模型还引入了温度调节成本因素,进一步增强了本发明的适用性和与实际场景的相关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9390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95838.8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特变电工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跟网型换流器和构网型换流器的配比方法及相关装置,属于电气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新能源直流输电系统的阻抗模型;根据新能源直流输电系统的阻抗模型,并结合跟网型换流器、构网型换流器和构网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等效源构建等效电路;根据所述等效电路建立新能源直流输电系统的输出电流模型;调整所述新能源直流输电系统中跟网型换流器和构网型换流器之间的配比,并结合所述输出电流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跟网型换流器和构网型换流器对应配比下稳定的新能源直流输电系统。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跟网型换流器和构网型换流器在强弱网下不同的稳定性导致新型电力系统不稳定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