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吸热型遮光剂的气凝胶梯度隔热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07696630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710912040.7

    申请日:2017-09-29

    Inventor: 李增耀 朱传勇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吸热型遮光剂的气凝胶梯度隔热材料,包括3~5层隔热层,其中每层均由SiO2气凝胶和掺杂其中的增强纤维和核壳结构的遮光剂构成。其中遮光剂壳体为遮光材料,芯体为相变材料。气凝胶基体的热导率较低,抑制热传导;遮光壳体抑制辐射传热;相变材料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提高材料的热惯性;因此该材料具有低热导率,低辐射传热量和较大表观比热等特点,极大的提高了SiO2气凝胶的高温短效隔热性能,能够满足航空航天、军用等高温短效隔热,也满足工业高温热防护等长效隔热要求。该材料通过添加纤维和吸热型遮光剂,解决了现有潜热型隔热材料强度较低、相变材料熔化后泄漏、热导率高和红外透光等缺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一种凹形靶面多孔陶瓷太阳能空气吸热器芯体

    公开(公告)号:CN107763865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0908295.6

    申请日:2017-09-29

    Inventor: 李增耀 王鹏 王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凹形靶面多孔陶瓷太阳能空气吸热器芯体,本发明的入口面形式为凹形靶面,对于直径为80mm的聚光靶面,取凹形靶面开口直径为70mm,边缘留有厚度为5mm的加强筋。使用抛物面拟合凹形靶面,给定沿材料径向剖分的抛物线方程,取抛物线方程在吸热芯体厚度方向上截距的绝对值作为凹面深度值。本发明使得吸热芯体在换热特性优化的同时,也具备更好的阻力特性。

    一种环形通道内螺旋列管式气‑气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7192279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401438.4

    申请日:2017-05-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024

    Abstract: 一种环形通道内螺旋列管式气‑气换热器,涉及气‑气换热器领域,包括若干沿环形通道周向均匀设置在环形通道内的换热单元;环形管道内冷气流沿轴向运动,所述的换热单元包括分别沿冷气流流向布置的热气流流入集气管和热气流流出集气管,以及两端分别与热气流流出集气管和热气流流入集气管连通的若干螺旋换热管;螺旋换热管沿冷气流流向依次排列分布形成换热管束;热气流流出集气管的出口和热气流流入集气管入口位于换热单元的同一端,且均穿过环形通道的内壁或外壁设置,换热单元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一种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法的变气氛压力导热系数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928975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378618.0

    申请日:2016-05-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5/20 G01N25/1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法的变气氛压力导热系数测试装置,其中,双螺旋测试探头放置于两块相同且表面平整的被测材料之间,被测材料和测试探头整体放置于管式高温炉内,由管式高温炉和温控系统提供可控的环境温度,高压气源与分子泵组配合控制管式高温炉内的气氛类型和压力,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分别与温控系统和Hot Disk导热仪相连,且与双螺旋测试探头相连的Hot Disk导热仪为双螺旋测试探头提供测试功率和加热时间,由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依据瞬态平面热源法理论计算获得被测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本发明对瞬态平面热源法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变气氛压力条件下的导热系数测试,多孔材料导热系数测试的气氛压力范围为目前国内报道的最大测试范围。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的除尘冷却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268896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310173652.0

    申请日:2013-0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的除尘冷却一体化装置,包括除尘系统、冷却管路系统、水池、以及安装于水池上的太阳能光伏板,其中,除尘系统包括安装于太阳能光伏板顶端的喷淋管,喷淋管通过水泵与水池相连通,太阳能光伏板安装有用于清洗太阳能光伏板的毛刷,太阳能光伏板的底端通过管道与水池相连通;冷却管路系统包括带有冷却管道的冷却板,冷却板的出口与入口与横卧螺旋管相连通,横卧螺旋管放置于水池中。本装置极大节约人工成本和洗涤用水,能及时进行除尘操作,能有效提高太阳能光伏板的发电效率。与单独的除尘装置、冷却装置相比,本装置实现除尘冷却的一体化,装置综合能耗低,达到同样产能设备投资少。

    一种纳米多孔结构烟气冷凝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1893389A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1010227848.X

    申请日:2010-07-15

    Abstract: 一种纳米多孔结构烟气冷凝式换热器,将纳米多孔结构陶瓷管应用于烟气冷凝式换热。该纳米多孔结构换热器由若干单根纳米多孔结构陶瓷管装配成束组成。纳米多孔结构陶瓷管可以有选择性地从烟气中吸收低压水蒸气,低压水蒸气以凝结液的形式依靠微纳米孔隙凝结原理进入微孔。然后,凝结水以液体的形式被回收和再利用。本发明能够高效地实现低温烟气中余热的回收和利用,在能源节约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一种球凹-V凹连通式强化传热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43407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93234.8

    申请日:2024-0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凹‑V凹连通式强化传热结构,包括基板和多个凹坑单元;凹坑单元包括球凹和V凹,球凹与V凹连通且球凹布置于V凹上游;凹坑单元沿基板一侧表面顺排排列;基板其他壁面保持平整。与典型V凹传热结构相比,本发明的传热结构凹坑中回流区减小、更多的高速流体冲击凹坑迎风面,从而增强冷、热流体能量交换,进而提高了传热能力。此外,V凹结构支腿中生成的强度更大的纵向涡旋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传热效果。综上所述,该强化传热结构能够提高相关应用设备的综合热性能,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小空间空气净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39342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635286.5

    申请日:2022-0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小空间空气净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内部设置有:进口流量调节系统,用于控制装置的进气流量大小;空气净化系统,用于空气的净化处理;后处理系统,用于对空气作进一步地净化处理;所述空气净化系统位于所述进口流量调节系统和所述后处理系统之间,所述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电晕放电装置支撑架,所述电晕放电装置支撑架固定在所述装置外壳内壁上,所述电晕放电装置支撑架上设有电晕放电线状阴极、电晕放电阳极收集壁。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小型电晕放电空气净化器的除尘效率,同时兼顾对空气的杀菌除味。

    一种适用于大温差、变压力条件的块体多孔材料隔热性能测试实验系统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72658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11025956.6

    申请日:2019-10-25

    Inventor: 李增耀 庞昊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温差、变压力条件的块体多孔材料隔热性能测试实验系统及测试方法,属于材料性能测试装置技术领域。该实验系统包括恒温环境、实验台主体、数据采集单元、冷却装置、加热装置和变气氛压力/种类装置。由于多孔隔热材料骨架和气体热响应差异较大,采用非稳态法测量热导率误差较大;且部分隔热材料服役环境复杂,仅通过热导率一个指标无法全面的表征材料隔热性能;现有的背温测试冷面环境不可控。因此,本实验系统控制材料冷面温度恒定,完整地测试材料热面温度从初始稳态、经热扰动后的非稳态过程、达到最终稳态全过程的响应特性,进而研究其隔热性能。本发明的实验台主体是“三明治”式对称结构,可保证理想的加热条件;并且,该实验系统可实现大温差/高温、非稳态过程和瞬压变、近真空、变气氛种类/压力等复杂条件下材料隔热性能测试。

    水平管束及单管外制冷工质降膜蒸发、池沸腾和凝结相变换热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192571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453004.9

    申请日:2017-06-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9/002 F25B41/00 F25B45/00

    Abstract: 一种水平管束及单管外制冷工质降膜蒸发、池沸腾和凝结相变换热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可以进行不同管束(排)及单管外的降膜蒸发、膜状凝结和满液式沸腾传热测试,还可进行传热管水侧单向强制对流流动阻力系数测试。它的特点在于测试装置包括制冷工质、加热水和冷却水三个循环系统。测试装置可以测试任意管排间距(2mm以上),任意管排布置方式,管束(排)外的降膜蒸发和膜状凝结换热。可同时获得管束中任意一根传热管的相变传热系数。测试工况蒸发饱和温度可在‑10‑20℃、冷凝饱和温度可在30‑50℃、测试压力可在0‑2.5MPa范围内变化。可根据需求更换降膜分配器。本发明集水平单管、管束外相变换热和单管水侧压降测试为一体,可满足不同研究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