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45050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0141491.0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候钢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05%~0.08%、Si:0.10%~0.18%、Mn:1.06%~1.45%、Cr:0.46%~0.57%、Ni:0.32%~0.78%、Cu:0.26%~0.31%、P:0.06%~0.010%、S:0.06%~0.010%、Ti:0%~0.12%、Mo:0%~0.6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通过合理的化学成分设计,再通过中频感应炉冶炼出符合成分设计范围的铸锭,最终得到组织为铁素体和马氏体的耐候钢。本发明耐候钢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添加Mo、Ti等微合金元素,不仅能满足海洋这种高湿高盐雾的苛刻服役环境对高耐候性的要求,还能满足钢材稳定的力学性能要求。本发明在保证耐候钢良好的耐海洋环境腐蚀的同时有效提高耐候钢的强度,该方法经济、高效,方法简单且易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32619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29610.7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相硼化物陶瓷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不同比例的TiB2与MoB2陶瓷颗粒混合,使MoB2陶瓷颗粒纳米化,随后将混合后的陶瓷颗粒与铜钛合金粉球磨,将金属粉末包裹在陶瓷颗粒表面;将混合物注入石墨模具中,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双相硼化物陶瓷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随后结合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导电性;最后采用电子束强化技术来提高复合材料表层的硬度及耐磨性,陶瓷颗粒与铜基体之间的界面紧密结合,其结合方式为冶金结合,实现硼化物陶瓷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强度‑导电性‑耐磨性之间的强耦合。
-
公开(公告)号:CN116145010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79727.X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真空热处理工艺的轻型高强度材料制备方法,将TiAl固体颗粒、Nb单质颗粒和Mo单质颗粒混合得到固体颗粒;对真空熔炼炉进行抽真空处理并通入保护气体,然后对固体颗粒进行熔炼,得到TiAl‑Nb‑Mo试样;对TiAl‑Nb‑Mo试样进行线切割和粗加工;对TiAl‑Nb‑Mo试样进行真空热处理工艺,然后随炉冷却得到轻型高强度材料TiAl‑Nb‑Mo。本发明制备方法通过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和热处理有效改善了材料的组织结构,实现材料轻量化的同时,减少结构材料中的裂纹和气孔等缺陷,有效提高材料的显微硬度和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145009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79277.4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层状结构的轻质高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数称取TiAl,Nb和Mo固体颗粒,然后根据合金成分将固体颗粒混合后装入炉仓内,并完成三次抽真空操作和三次冲Ar气操作,确保熔炼时炉仓内Ar气保护气氛,打开冷却循环水,调整熔炼电流、电压,以及引弧针与固体颗粒之间的距离,确保引弧以及固体颗粒充分熔炼,对熔炼试样进行反复熔炼以确保熔炼试样各部分充分熔炼并均匀混合,制得TiAl‑Nb‑Mo高温结构材料;本发明有效改善了高温结构材料的组织结构,提高了高温结构材料的强度以及塑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2620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29611.1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合成CrB2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氧化石墨烯均匀分散,通过化学镀覆的方法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表面金属化,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金属镀层,随后将金属化的氧化石墨烯与Cu、Cr和B粉混合,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原位合成CrB2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最后分析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阐明了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形成了具有减摩抗磨特性的复合材料。本发明为电子、电气和电工领域高强、高导及高耐磨性铜基复合材料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145050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41491.0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候钢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05%~0.08%、Si:0.10%~0.18%、Mn:1.06%~1.45%、Cr:0.46%~0.57%、Ni:0.32%~0.78%、Cu:0.26%~0.31%、P:0.06%~0.010%、S:0.06%~0.010%、Ti:0%~0.12%、Mo:0%~0.6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通过合理的化学成分设计,再通过中频感应炉冶炼出符合成分设计范围的铸锭,最终得到组织为铁素体和马氏体的耐候钢。本发明耐候钢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添加Mo、Ti等微合金元素,不仅能满足海洋这种高湿高盐雾的苛刻服役环境对高耐候性的要求,还能满足钢材稳定的力学性能要求。本发明在保证耐候钢良好的耐海洋环境腐蚀的同时有效提高耐候钢的强度,该方法经济、高效,方法简单且易于推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