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砂筛管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44140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549531.0

    申请日:2018-1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砂筛管,包括内筛管和外筛管,所述外筛管套在内筛管外侧,所述内筛管和外筛管之间设有第一筛网层和第二筛网层,所述内筛管和外筛管内壁上均设有防腐层,所述内筛管包括由外至内的防护外壳层、防砂筛网层、砾石充填层和割缝筛管层,所述外筛管轴向上开设至少一组过滤缝,每组过滤缝包含多个缝条。本发明采用的筛网层缓冲性能好,减少了冲击力,能够延长筛管的使用寿命。

    一种可视化模拟动态单缝内支撑剂沉降规律的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75444B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510755920.9

    申请日:2015-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模拟动态单缝内支撑剂沉降规律的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人工裂缝单元和支撑单元,人工裂缝单元包括硅胶环、两块透明面板和两个外框,硅胶环的横截面形状为Y字形,Y字形的开口部分为硅胶环内圈且Y字形的闭口部分为硅胶环外圈,两块透明面板平行地固定在硅胶环内圈中,两个外框平行地夹住硅胶环外圈并固定,外框的两侧设置有开口并且两个外框在人工裂缝单元的两侧分别形成压裂液入口和压裂液出口,透明面板上均布有多个小孔;支撑单元包括支架和弹簧,支架包括底支架和侧支架,人工裂缝单元固定在底支架上,侧支架位于人工裂缝单元的两侧并且侧支架通过弹簧分别与人工裂缝单元的两块透明面板连接。

    一种可视化模拟动态单缝内支撑剂沉降规律的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75444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755920.9

    申请日:2015-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模拟动态单缝内支撑剂沉降规律的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人工裂缝单元和支撑单元,人工裂缝单元包括硅胶环、两块透明面板和两个外框,硅胶环的横截面形状为Y字形,Y字形的开口部分为硅胶环内圈且Y字形的闭口部分为硅胶环外圈,两块透明面板平行地固定在硅胶环内圈中,两个外框平行地夹住硅胶环外圈并固定,外框的两侧设置有开口并且两个外框在人工裂缝单元的两侧分别形成压裂液入口和压裂液出口,透明面板上均布有多个小孔;支撑单元包括支架和弹簧,支架包括底支架和侧支架,人工裂缝单元固定在底支架上,侧支架位于人工裂缝单元的两侧并且侧支架通过弹簧分别与人工裂缝单元的两块透明面板连接。

    一种双润湿性页岩的液体表观渗透率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36862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111436249.3

    申请日:2021-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润湿性页岩的液体表观渗透率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双润湿性页岩基质的和液体的相关参数;确定双润湿性页岩的有机质孔径分布、无机质孔径分布以及孔隙度;测量双润湿性页岩基质的表观接触角,并根据表观接触角计算有机质接触角和无机质接触角;最后计算双润湿性页岩的液体表观渗透率。本发明考虑了有机质与无机质的传输机理,并将速度分布、密度分布、表观粘度、滑移长度、页岩孔隙的迂曲度、孔隙度等参数引入页岩基质的宏观渗透率表征中;然后,将多孔介质的结构参数与单管模型相结合,耦合多种输运机制,建立了统一的液体表观渗透率模型,为页岩气的精确数值模拟提供了关键的输入参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种模拟压裂液返排控制支撑剂回流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76796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594394.1

    申请日:2017-0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267 E21B4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拟压裂液返排控制支撑剂回流的实验装置及方法,包括搅拌罐、螺杆泵、可视化铺砂装置、废液罐、氮气瓶、气源分配器、压裂液搅拌罐、压裂液管、压裂泵;所述搅拌罐、螺杆泵、可视化铺砂装置、废液罐依次通过管线连接,所述可视化铺砂装置、废液罐之间设有流量计;所述氮气瓶、气源分配器、可视化铺砂装置依次通过管线连接,所述压裂液搅拌罐、压裂泵、压裂液管依次连接,所述压裂液管上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可视化铺砂装置通过管线连接。本发明使用气源分配器及其管线系统来模拟地层气体滤失时的过程,通过液体循环系统注入管路来模拟压裂液返排及地层流体向裂缝滤失过程,从而与现场的实际压裂返排过程相吻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