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多段压裂水平井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6179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53011.X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多段压裂水平井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应用滤波方法处理测井数据,得到岩石孔隙度ϕ和渗透率K;步骤S2,建立规则的水平井模型;步骤S3,建立随机水平井地质模型;步骤S4,建立水平井地质模型;步骤S5,建立多段压裂水平井模型。本发明达成了以下技术效果,(1)将测井数据通过滤波处理及拓展后插入经过卷积创建的地质模型中,结合地震解释结果,将对应位置的地质模型进行修改;(2)将水平井地质模型经过卷积神经网络处理;(3)定义了裂缝的长度,宽度,渗透率以及压裂裂缝的压裂级数,创建裂缝模型,并将生成的裂缝插入地质模型中。

    考虑3D物理建模的水驱气藏储层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4686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27798.7

    申请日:2023-04-20

    Inventor: 李闽 熊鑫 李星甫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考虑3D物理建模的水驱气藏储层评价方法,包括根据目标气藏参数、相似准则确定大尺度三维物理模型参数;根据大尺度三维物理模型参数构建大尺度孔隙网络模拟模型;组装三维大尺度物理模型实验系统;对三维大尺度物理模型实验系统进行衰竭式水侵实验,计算水侵量;根据不同采气速度下的水侵量来得到不同采气速度下的采出程度,并评价储层提高采收率效果。本发明可以研究不同采气速度下的水侵规律(舌进规律);还可以研究在不同水侵速度下的产气量、产水量、水侵入的规律及水气分布规律;并结合水驱气相对渗透率曲线、孔隙网络模拟和气水分布情况来分析形成气水分布规律的机制,为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一种致密岩石气相相对渗透率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14018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1710039784.2

    申请日:2017-0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岩石气相相对渗透率测量装置,它包括:岩心夹持器、围压泵、可变体积上游压力室、可变体积下游压力室、高压气源、控制台和核磁共振仪;所述高压气源的出气口依次通过阀门a、第一压力控制器和阀门b与可变体积上游压力室的进口相连接,可变体积上游压力室的出口通过阀门c与岩心夹持器相连接;岩心夹持器通过阀门d与可变体积下游压力室的进口相连接,可变体积下游压力室的出口通过阀门f与泄压口相连接;岩心夹持器设置在核磁共振仪的测量腔内部。本发明同时基于本测量装置提供了一套测量方法。本发明具有能够快速、有效地测得致密岩石的气体相对渗透率的有益效果。

    一种考虑岩层走势的微观渗吸研究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08131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606293.9

    申请日:2022-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岩层走势的微观渗吸研究装置及使用方法,装置主要包括恒温系统、倾角调节旋钮、荧光光源、观察装置、进液系统、计算机,本装置及方法能在考虑岩层走势,温度的情况下,借助荧光反应,在微观上观察岩心渗吸的整个过程,以研究岩心的渗吸机理。本装置及方法考虑全面,精度高,接近地层的实际情况,主要为在模拟实际地层条件下获取岩心在微观层面上的渗吸特征、研究岩心的渗吸规律提供了设计原则,对进一步研究岩心渗吸机理以及油藏科学高效开发的指导等具有重大意义。

    一种非定常流固耦合多相渗流模型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86302B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2111662690.3

    申请日:2021-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定常流固耦合多相渗流模型构建方法,包括根据岩心尺度孔隙网络结合非定常流动模型分析流体在孔喉通道中的非定常流动,获得圆形管束中流体轴向速度分布,分别构建非定常单相液体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和非定常单相气体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利用非定常单相液体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和非定常单相气体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结合孔隙网络模型中混合流体的特性参数构建非混相驱替过程下的流固耦合多相渗流数学模型,将岩心数字化孔隙网络模型与非定常流固耦合多相渗流数值模拟方法结合,进行岩心流固耦合渗流模拟。本发明可模拟再现室内岩心流动实验过程,实现室内岩心的数字化单相和多相流固耦合渗流模拟分析与测试。

    一种研究岩心端面效应的水驱油实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5868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0655046.7

    申请日:2021-06-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究岩心端面效应的水驱油实验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夹持长岩心的岩心夹持器,提供恒定压力的I SCO驱替泵、手动加压泵、内部充满重水的中间容器、压力自动采集仪以及核磁共振分析仪,所述压力自动采集仪包括进口端压力自动采集仪和出口端压力自动采集仪,本装置及方法可以同时研究低渗透岩心在恒压水驱油过程中驱替效率、残余油状态下孔喉壁薄膜厚度、可动流体截止值、平均含油饱和度等参数的变化特征。本装置操作简便、方法合理,主要为研究岩心的端面效应、获取不同截面下水驱油的孔喉分布以及驱替到的大小孔隙所占比例提供了设计原则,对更加真实反应储层渗流特点等具有重大意义。

    一种基于孔隙网络模型的非稳态两相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63379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0992354.4

    申请日:2020-09-21

    Inventor: 唐雁冰 杨鑫 李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孔隙网络模型的非稳态两相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孔隙网络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的非稳态渗流方程计算流体流量及压力;根据计算得到的流体流量及压力,结合相对渗透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非稳态两相相对渗透率;根据驱替过程中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两相相对渗透率数据,绘制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本发明能够计算得到更符合储层物性特征的相对渗透率,并以此绘制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为油气藏开发提供准确的技术指导。

    一种基于动态网络模拟的气水非稳态两相渗流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82917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769422.0

    申请日:2020-08-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动态网络模拟的气水非稳态两相渗流模拟方法,包括获取通过核磁共振实验得到的岩心T2谱,转换得到孔喉半径分布频率,并根据孔喉半径分布频率拟合得到孔喉分布函数;获取通过微CT扫描得到用于建立无序网络模型的岩心孔喉长度和配位数,建立符合储层物性的孔隙网络模型;在建立的孔隙网络模组中引入非稳态渗流理论,根据流体流动、界面移动和孔隙压力扩散过程结合动态网络模拟算法和非稳态渗流理论对气水两相流体非稳态渗流和压力传播过程进行模拟。本发明在传统气水两相渗流过程中考虑了气水两相非稳态渗流这一特征,在模拟过程中考虑了流体的压缩性,且考虑了非稳态过程的动态网络模型能够更精确描述孔隙级气水两相流动过程。

    一种三维非均质油藏多井网模式水驱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02201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2010000391.2

    申请日:2020-0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非均质油藏多井网模式水驱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包括储层模拟系统,分别与所述储层模拟系统相连的注入系统和实验计量系统,所述储层模拟系统包括实验箱体、绝缘滤网和测量电极,所述绝缘滤网可拆卸设置将实验箱体分为多层;所述注入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注入泵、油水储存罐、压力计和多通阀,所述油水储存罐通过所述多通阀和注入管线与实验箱体的各层相连;所述实验计量系统包括多路电阻测量仪和流量计量系统,多路电阻测量仪与测量电极相连,流量计量系统通过排出管线与实验箱体的各层相连。本发明能够确保分层填实填平程度,更准确模拟隔夹层发育情况,能够在模拟多井网模式下分层计量产油产水,并实时测量电阻获得饱和度分布。

    一种微纳米管夹持装置、微纳米气液流动实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87698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734643.1

    申请日:2019-08-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纳米管夹持装置、微纳米气液流动实验装置及方法。所述微纳米管夹持装置包括常规实验管线、上游中空密封螺栓、密封环、上游密封腔、流体缓冲腔、下游密封腔、机械压实密封套环、耐高压微纳米管对接套管、下游中空密封螺栓、微纳米管、密封套;所述微纳米管夹持装置耐高压性能和密封性能突出,能够实现常规渗流实验与微纳米实验的无缝对接;同时,将本发明的微纳米管夹持装置设置于微纳米气液流动实验装置中,能够模拟真实地层高压条件,使得微纳米尺度气液相流动实验更加准确地反映真实地层非线性渗流机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