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43098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310526938.2
申请日:2013-10-3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变特性研究的剪切流变装置。该流变装置包括风室,所述风室上连接有支架、动力装置、输风管线,所述风室出风口端面与第一布风板连接,所述第一布风板上连接有由外筒、内筒以及第二布风板所围成的环形载物槽,所述环形载物槽内设置有环形盖板,该装置还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扭矩传感器、转速传感器以及摄像装置。该流变装置通过传感器所监测到试样在裹气下剪切流变的定量化数据,实现对不同风量和转速下试样剪切流变特性的定量化研究,为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物理力学参数,对于进一步掌握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具有潜在的巨大推动力,适合在实验设备领域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411812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310370939.2
申请日:2013-08-2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为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物理力学参数的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化试验用样的配制方法。该配制方法对原型滑坡堆积体组成颗粒的物理力学特性和级配分布情况进行室内实验分析,选取试验模型用相似材料;并确定拟配制试验模型的总厚度,并根据原型滑坡堆积体中的分层厚度换算出试验模型中各分层厚度;接着计算出试验模型中各分层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含量,以及各分层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质量,最后对试验模型的各层进行配制。该方法更加贴切的实现了对高速远程滑坡整体堆积特性的模拟,为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理力学参数,适合在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研究领域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543098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526938.2
申请日:2013-10-3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变特性研究的剪切流变装置。该流变装置包括风室,所述风室上连接有支架、动力装置、输风管线,所述风室出风口端面与第一布风板连接,所述第一布风板上连接有由外筒、内筒以及第二布风板所围成的环形载物槽,所述环形载物槽内设置有环形盖板,该装置还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扭矩传感器、转速传感器以及摄像装置。该流变装置通过传感器所监测到试样在裹气下剪切流变的定量化数据,实现对不同风量和转速下试样剪切流变特性的定量化研究,为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物理力学参数,对于进一步掌握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具有潜在的巨大推动力,适合在实验设备领域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411812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70939.2
申请日:2013-08-2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为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物理力学参数的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化试验用样的配制方法。该配制方法对原型滑坡堆积体组成颗粒的物理力学特性和级配分布情况进行室内实验分析,选取试验模型用相似材料;并确定拟配制试验模型的总厚度,并根据原型滑坡堆积体中的分层厚度换算出试验模型中各分层厚度;接着计算出试验模型中各分层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含量,以及各分层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质量,最后对试验模型的各层进行配制。该方法更加贴切的实现了对高速远程滑坡整体堆积特性的模拟,为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理力学参数,适合在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研究领域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203572758U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320677883.0
申请日:2013-10-3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1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变特性研究的剪切流变装置。该流变装置包括风室,所述风室上连接有支架、动力装置、输风管线,所述风室出风口端面与第一布风板连接,所述第一布风板上连接有由外筒、内筒以及第二布风板所围成的环形载物槽,所述环形载物槽内设置有环形盖板,该装置还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扭矩传感器、转速传感器以及摄像装置。该流变装置通过传感器所监测到试样在裹气下剪切流变的定量化数据,实现对不同风量和转速下试样剪切流变特性的定量化研究,为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物理力学参数,对于进一步掌握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具有潜在的巨大推动力,适合在实验设备领域推广应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