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5910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31811.5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相线路三角型架设工况的非接触电压测量解耦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电压测量技术领域,解决了难以在配电网三相电压接近平衡的工况下标定系数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设计适用于三相线路的电压传感机构,建立三相运行时电压传感机构测量等效电路;步骤2:根据实际工况下三相线路与电压传感机构的几何关系,推导分布电容解析表达式,近似等效电容后得到三相线路响应电压方程式;步骤3:设计解耦矩阵,提出三相线路响应电压解耦算法,将三相耦合方程解耦至三个独立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方程式中的系数;计算相对误差是否小于2.5%。本发明实现了三相线路非接触电压的测量,经仿真计算相对误差小于2.5%。
-
公开(公告)号:CN116413499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394358.6
申请日:2023-04-1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适配对地电容变化的非接触电压测量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电压测量技术领域,解决了电压测量装置感应极板的对地电容难以整定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步骤1:建立单相线路与单路感应极板的电场耦合模型,得到电压测量的等效电路模型;步骤2:量化单路电压测量模型中对地电容变化引起的误差,建立双路测量模型,利用满秩方程组消除对地电容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步骤3:根据双路测量的数学模型,量化模型的参数敏感度,优化耦合机构参数;步骤4:实验整定固定参数r、b,设计电压计算单元电压信号采集与计算测量的平台。本发明用于利用双路耦合机构的响应方程,消去变化的对地电容,使得测量装置可自适应的匹配变化的测量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15204243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1119765.8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似三角波形匹配延拓的LMD端点效应改善方法,属于信号处理技术领域,以左端信号为例,包括:对任意信号,以端点、第一个极大值点与第一个极小值点组成样本三角波形,记为其对应的特征三角形,称为样本特征三角形;计算待匹配三角形起点或终点对应的时刻;计算得到三边比例值;计算得到匹配误差;将最小匹配误差与预设的最小匹配误差阈值进行对比,得到最优匹配波形,根据最优匹配波形对信号左端进行延拓;若未匹配到最优匹配波形,则根据信号中的极值点计算平均波形;利用平均波形对信号左端进行延拓,并利用三次样条插值法计算得到每个左端延拓信号中离散采样点的信号值。本发明解决了端点效应对LMD分解过程影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1349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394356.7
申请日:2023-04-1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比参数自适应调整的非接触电压测量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电压测量技术,解决了电压测量装置无法适应对地电容变化的测量工况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步骤1:设计测量单相电压的双电路耦合机构,结合测量装置内外层铜箔与电力线及大地间耦合电容,得到电压测量的等效电路模型,建立双路响应电压方程;步骤2:分析两路变比在对地电容变化时的数值特征,建立判别对地电容变化的表达式,建立适应对地电容变化的变比系数调整算法;步骤3:设计标定调整算法中步长w、启动阈值tol的实验方法;搭建含数据获取以及数据处理模块的测量硬件平台。本发明建立了对地电容变化的判别式和变比调整算法,实现了装置自适应对地电容变化的测量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15204243B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211119765.8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18/10 , G06F18/213 , G06F18/24 , G06F1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似三角波形匹配延拓的LMD端点效应改善方法,属于信号处理技术领域,以左端信号为例,包括:对任意信号,以端点、第一个极大值点与第一个极小值点组成样本三角波形,记为其对应的特征三角形,称为样本特征三角形;计算待匹配三角形起点或终点对应的时刻;计算得到三边比例值;计算得到匹配误差;将最小匹配误差与预设的最小匹配误差阈值进行对比,得到最优匹配波形,根据最优匹配波形对信号左端进行延拓;若未匹配到最优匹配波形,则根据信号中的极值点计算平均波形;利用平均波形对信号左端进行延拓,并利用三次样条插值法计算得到每个左端延拓信号中离散采样点的信号值。本发明解决了端点效应对LMD分解过程影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192172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599859.9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载LiDAR地面点云简化方法,包括:S1、对原始LiDAR地面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S2、基于原始LiDAR地面点云数据,选择m个地形特征因子;S3、引入半变异函数,基于预处理后的原始LiDAR地面点云数据,确定各地形特征因子的空间自相关范围;S4、基于各地形特征因子的空间自相关范围,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层次聚类,获得对应的聚类结果;S5、根据聚类结果,进行特征点选择,进而得到点云简化结果。本发明引用了聚类思想,在简化的过程中考虑了特征点空间分布上的合理性及地面点之间的地形相似特征性,最终实现了以较少点云构建高精度DEM,为地面点云简化提供了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3192172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110599859.9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T15/00 , G06T5/00 , G06V10/762 ,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载LiDAR地面点云简化方法,包括:S1、对原始LiDAR地面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S2、基于原始LiDAR地面点云数据,选择m个地形特征因子;S3、引入半变异函数,基于预处理后的原始LiDAR地面点云数据,确定各地形特征因子的空间自相关范围;S4、基于各地形特征因子的空间自相关范围,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层次聚类,获得对应的聚类结果;S5、根据聚类结果,进行特征点选择,进而得到点云简化结果。本发明引用了聚类思想,在简化的过程中考虑了特征点空间分布上的合理性及地面点之间的地形相似特征性,最终实现了以较少点云构建高精度DEM,为地面点云简化提供了新思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