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波管中待测模型表面压力全区域测量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68774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29922.X

    申请日:2024-06-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待测模型的压力测量方法及装置,为解决现有传感器安装可能改变流场甚至破坏模型结构且只能获得单点数据,而普通压敏漆测量方法无法应对氧浓度急剧变化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激波管中待测模型表面压力全区域测量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1)获得静态标定曲线;2)获得参考光强Iref、参考压力Pref;3)获得动态标定光强I和动态标定压力P;4)获得动态标定曲线;5)对待测模型进行测量,获得光强数据;6)采用分段重构方法,利用静态标定曲线和动态标定曲线重构得到压力数据,完成测量。装置包括:激波管、设置在激波管壁面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动态标定板,压力标定舱,以及同步机、高速相机、激发光源和数据采集处理模块。

    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玻璃内腔温度场测量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6422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56208.5

    申请日:2024-05-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玻璃内腔温度场测量系统及方法,属于光纤传感技术领域,解决夹层玻璃内腔中难以安装温度传感器,无法实时测量玻璃内腔温度场变化的技术问题,其测量系统包括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光纤紧护套、OFDR解调仪、数据处理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位于光纤紧护套内,光纤紧护套与玻璃胶层粘接,OFDR解调仪用于采集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至数据处理器。其测量方法包括夹层玻璃嵌入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温度标定、采集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起始和截止位置横坐标距离值、求取无光纤传感器位置的温度、构建层间方向温度场分布、构建夹层玻璃内温度场实时分布。本发明用于玻璃内腔温度场测量。

    大规模城市建筑群表面测点的三维坐标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4588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38844.5

    申请日:2024-04-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城市建筑群表面测点的三维坐标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测点布设方法效率低下、无法实现规则且均匀化布设,以及布设自适应性差的问题,具体为:获取有效建筑GIS数据和投影坐标系代号;进行建筑属性信息和轮廓数据解析;进行投影坐标系变换;进行建筑轮廓数据创建和建筑属性信息绑定;对任一栋建筑逐一计算其所有轮廓边长、方位及中点坐标,预设水平方向测点间距,利用线性插值函数计算选取建筑的建筑轮廓上所有测点的平面坐标,直至遍历该栋建筑所有轮廓;预设竖直方向测点间距,自下而上计算所有测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坐标,直至遍历该栋建筑所有楼层,得到所有测点的三维坐标;最后得到所有建筑表面测点的三维坐标。

    一种具有二维均匀分布的气固燃烧喷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633650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10400036.8

    申请日:2023-04-14

    Abstract: 为了解决基于现有的喷嘴结构进行热辐射效应考核时,因局部热流过高而导致热流均匀性较低,最终无法真实反映目标表面强爆炸场的热辐射作用效果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二维均匀分布的气固燃烧喷嘴结构,该结构包括输送管道和喷嘴主体;其中,喷嘴主体呈鸭嘴式结构,喷嘴主体内设有空腔,主管道与喷嘴主体的后端端部连接且与空腔连通;喷嘴主体的前端端部设有多个均匀排布的喷射孔,喷射孔与空腔连通,整体结构简单,且可实现二维均匀分布的热流,基于此结构获得的热辐射场,可真实地反映目标表面强爆炸场的热辐射作用效果,进而为热辐射考核提供理论支撑。

    复眼事件相机与转台协同的多目标检测跟踪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9429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36866.9

    申请日:2024-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复眼事件相机与转台协同的多目标检测跟踪系统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带宽和计算量大、浪费资源,或不适于大视场多目标检测跟踪的问题。系统包括中控单元、防御单元、M个底座、N个二维转台,及M组复眼事件相机、N个高速相机;中控单元分别与用于接收打击信号的防御单元、采集事件流的复眼事件相机、接收转动信号的二维转台、采集目标图像数据的高速相机通讯连接,用于接收复眼事件相机采集的事件流并发现目标和计算目标在世界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向二维转台发送转动信号并跟踪目标、接收高速相机采集的目标图像数据并检测识别敌方目标和计算敌方目标在世界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向防御单元发送打击信号。

    一种击波管驱动段注气用耐高温高压柔性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927757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65086.7

    申请日:2024-02-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连接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击波管驱动段注气用耐高温高压柔性连接结构。该结构包括波纹管、加强环、加强套,以及分别设置于波纹管两端的两个连接单元;连接单元包括连接法兰、内衬接管、外接组件和加强接环;两个连接法兰相互远离一端分别与击波管驱动段和高温高压储气结构连接,相互靠近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内衬接管连接;波纹管套装于内衬接管上,外接组件套装于波纹管外侧,并与对应的连接法兰连接;多个加强环分别套装于波纹管上;加强套套装于波纹管上;加强套的端部套装于外接组件上,加强接环套装于加强套上。本发明可满足击波管驱动段注气温度500℃、压力达到15MPa、保温保压时长5~10min的实验要求。

    一种外泄气体可控雷管起爆防护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1961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603568.8

    申请日:2023-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泄气体可控雷管起爆防护装置及其安装方法,以解决现有雷管起爆防护装置存在的雷管无定位、结构承压大、损坏风险大、操作不便的问题。具体包括圆桶状防护罐、盖装在防护罐开口处的端盖、设置在端盖中心处且夹持端位于防护罐内的雷管夹持部件、位于防护罐内且一端被所述夹持端夹持的雷管、套装在雷管另一端外的对接帽、柔爆索;防护罐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泄压孔;雷管的中心轴与防护罐的中心轴重合,其雷管线穿出端盖与起爆线缆连接;夹持部件的轴向长度与防护罐的轴向长度相匹配,使得雷管的起爆点接近于防护罐内腔的几何中心;柔爆索的一端从对接帽中心穿过并与雷管另一端端面中心相抵,柔爆索的另一端从防护罐侧壁穿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