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机匣
    1.
    发明公开
    一种排气机匣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80769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708693.0

    申请日:2022-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气机闸,包括:环形排气机闸主体、突扩圆管、压力调节阀及出口管,所述环形排气机闸主体包括环形集气扩张段、切向出气段及轴向渐扩段,所述环形排气闸主体通过所述切向出气段与突扩圆管的一端连接,压力调节阀的一端与突扩圆管的另一端连接,压力调节阀的另一端与出口管连接。通过设置切向出气段及周向集气扩张通道,实现了对高速旋流气体的流出方向进行转换,保证了上游叶片排流场沿周向分布的周期性,避免了叶轮机械实验台下游障碍物对上游流场形成干扰。通过设置压力调节阀实现了排气压力损失的可控性,从而实现了对排气机匣内压力的调节。解决了叶轮机械实验台排出的气体难以收集的问题。

    一种并联流量计组切换测量的流量系数修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76286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577542.6

    申请日:2022-12-09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联流量计组切换测量的流量系数修正方法。包括:将并联流量计组作为实验件的待修正流量计并设置实验件的参考流量计;确定参考流量计对应的绝热指数相关函数的第一测量值以及待修正流量计对应绝热指数相关函数的第二测量值;将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的比值作为流量修正系数;确定并联流量计组中的流量计个数,根据流量计个数和流量修正系数确定各流量计对应的子流量修正系数;通过子流量修正系数对各流量计进行流量系数修正,以实现并联流量计组的流量系数修正。确定出每个流量计的子流量修正系数,可使并联流量计组测量流量的平滑过渡,保证了修正精度。流量系数修正法对实验测量工况的要求低,减少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一种串联流量计组的质量流量修正方法、装置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026436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621907.0

    申请日:2022-12-16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联流量计组的流量系数修正方法。包括:将串联流量计组作为实验件的待修正流量计并设置实验件的参考流量计;确定参考流量计对应的第一质量流量以及待修正流量计对应的第二质量流量;根据第一质量流量和第二质量流量确定质量流量修正系数;确定串联流量计组中的流量计个数,根据流量计个数和质量流量修正系数确定各流量计对应的子质量流量修正系数;通过子质量流量修正系数对各流量计进行质量流量修正,以实现串联流量计组的质量流量修正。保证了修正精度,确定出每个流量计的子流量修正系数,可使串联流量计组测量质量流量时平滑过渡,解决了串联层流流量计组中各流量计切换测量过程中所测量极小质量流量不连续的问题。

    一种预旋供气系统温降的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979464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79240.X

    申请日:2022-12-26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旋供气系统温降的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包括:确定喷嘴入口的气流总温;确定喷嘴出口的静压和总压;根据气流总温、静压和总压确定喷嘴出口气流速度;确定喷嘴的相关参数,其中,相关参数包括喷嘴几何偏转角度、喷嘴出口中心半径和供气孔出口中心半径;根据相关参数和喷嘴出口气流速度确定预旋供气系统温降。无需在涡轮盘上布置测点,降低了加工成本,简化了设计流程。直接通过引压管将喷嘴出口压力信号传输至压力扫描阀,参数传输更方便也更稳定。直接在喷嘴出口布置引压管,可以适应更多的实验工况需求。

    一种旋转盘上气体转动温度标定及验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98108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0833579.5

    申请日:2020-08-19

    Abstract: 一种旋转盘上气体转动温度标定及验证方法,利用温度扫描阀、数据记录仪、K型热电偶以及保温瓶对转动件上的气流温度测量进行标定,在静止状态下利用保温水浴作为温度源,将经过更高精度装置标定的K型热电偶的测量信号作为标准信号标定数据记录仪的温度测量信号,进而提高旋转盘上气流温度的测量精度,能够将转动温度的测量误差控制在±1℃以内,并能够在转动状态下对标定的效果进行检验。本发明能够简便的对气体转动温度测量进行标定并进行检验,为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旋转盘腔流动传热实验,包括航空发动机预旋系统温降特性实验的转动温度测量提供标定与验证手段,保证转动温度的测量精度,进而为航空发动机内旋转盘腔系统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一种旋转盘腔中气流相对总温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08815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10878799.7

    申请日:2019-0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盘腔中气流相对总温的测量方法,根据旋转盘腔中气流相对总温 与绝对总温T*及气流旋转比β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来间接获得相对总温 回避了在转盘上安装总温探针直接测量气流相对总温的技术困难。相较于传统的直接在转子上安装热电偶测量气流相对总温的方法而言,在静止的实验件上布置并固定温度、压力测点相对简单,技术难度和实验成本大大降低。此外,这种测量方法避免了转盘上测量得到的参数信号传输出来的技术要求,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可靠性。运用CFD对本方法进行验证,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得到的气流相对总温与实际相对总温的偏差在1%以内,本方法的准确性很高。

    一种用于预旋供气系统喷嘴面积可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64148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92808.8

    申请日:2024-1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预旋供气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旋供气系统喷嘴面积可调装置,包括:多个进气引导组件、多个进气挡板以及驱动组件,多个进气引导组件均布设置于喷嘴内环上,且每个进气引导组件与一个叶孔式预旋喷嘴的叶片前缘连接,进气引导组件内形成进气导流通道,进气导流通道与对应的叶孔式预旋喷嘴的喷嘴流道连通;进气挡板沿径向穿设于喷嘴外环上,且进气挡板与进气引导组件一一对应;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多个同步进气挡板进入进气导流通道内,以调整进气导流通道的进气面积。本发明能有效控制喷嘴流道的进气总面积的大小,从而主动控制预旋供气系统的引气量大小,提升发动机运行效率。

    一种旋转盘腔中表面传热系数瞬态测量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43830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37943.5

    申请日:2024-11-15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旋转盘腔中表面传热系数瞬态测量方法及系统,属于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技术;方法步骤为:设计转静盘腔结构的盘腔间隙比,得到增大盘腔间隙的转静盘腔结构,该结构的盘腔内流动特性符合自由盘的流动特性;在所述增大盘腔间隙的转静盘腔结构上布置压力测点和温度测点;计算符合自由盘流动换热特性的工况;基于所计算工况进行瞬态换热实验;基于实验中测点所采集数据,计算旋转盘腔中的换热温度,并根据表面传热系数瞬态测量方法获得旋转盘腔中表面传热系数。本发明解决了旋转盘腔中表面传热系数瞬态测量方法的准确性验证问题。

    一种径向进气发动机高空试车台的进气蜗壳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11713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17772.4

    申请日:2024-02-2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径向进气发动机高空试车台的进气蜗壳及方法,属于航空发动机高空试车台领域;进气蜗壳包括蜗壳主体,其进气口安装有引气圆管,其出气口通过硅橡胶出口安装边与发动机进气安装边密封柔性连接;所述蜗壳主体是径向截面为90°弯道的圆环结构,进气口位于环形外缘,其轴向与蜗壳主体的轴向平行,出气口是位于环形内缘的径向环形出气口,出口气体流向与蜗壳主体的轴向垂直;所述硅橡胶出口安装边是径向截面呈U型的环形结构,U型的两侧壁分别是连接出气口安装边和发动机进气安装边的法兰结构的径向截面。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蜗壳出口流场温度场不均匀、热膨胀量考虑不周,不适于高空试车台使用的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