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永磁驱动式滚动轴承多点润滑泵

    公开(公告)号:CN105156867B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510572076.6

    申请日:2015-09-1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永磁驱动式滚动轴承多点润滑泵,该润滑泵包括电磁‑永磁驱动机构、分别位于电磁‑永磁驱动机构两侧的泵头体,其中泵头体由缸体及与之配合的若干只泵柱塞组成,电磁‑永磁驱动机构上仅采用一个衔铁便可驱使两侧的滑动组件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使得泵头体在吸液与排液单向阀的配合下,不断地完成吸油与压油工作,从而实现对多个滚动轴承的脉冲式供油,使得滚动轴承处始终处于良好的油润滑环境下,同时还可以节省润滑油量,避免油液过多而造成的机器污染。该润滑泵的结构十分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适用于多场合下的滚动轴承润滑。

    一种电动双手揉搓仿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498900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310492635.3

    申请日:2013-10-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双手揉搓仿生装置,其中仅利用非常简单的丝杠、螺母、双面齿条、齿轮、连杆、中心铰接在机架上的滑块或中心固定在机架上的圆柱形外表面的导向件,便实现了复杂的模仿双手揉搓的平面运动,在连杆的下端固定不同功能的揉搓工具,便可形成各种功能不同的电动双手揉搓仿生装置。该仿生装置结构极为简单,造价特别低廉,工作可靠性高,能够满足不同行业对于揉搓仿生装置的需求。这与现有的那些结构庞大复杂、造价极其高昂的仿生装置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可广泛地推广使用。

    一种基于热致线膨胀的自锁夹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286710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310263646.4

    申请日:2013-06-2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热致线膨胀的自锁夹紧装置,包含微驱动装置和行程放大装置。微驱动装置采用温度敏感材料制成热敏驱动部件,利用半导体快速制冷/制热技术提供热源;行程放大采用一种内回流面积差动行程放大装置,保证放大系数的同时使输出活塞的尺寸不受制约。工作时,设置装置初始为制冷状态,利用回复室温过程中热敏驱动部件的伸长量驱动活塞运动,夹紧工件,并利用室温状态下所积蓄的温度势能保持长期夹紧。该装置结构紧凑简洁,无污染,绿色环保;一次夹紧与松开的工作过程仅需两次单向制冷,工作方式简单,能耗低;利用温度势能保持夹紧,不需持续提供能源,能源的利用率高。

    一种电动双手揉搓仿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498898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492543.5

    申请日:2013-10-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双手揉搓仿生装置,其中仅利用非常简单的丝杠、螺母、双面齿条、齿轮、连杆、中心铰接在机架上的圆柱体或滑座,便实现了复杂的模仿双手揉搓的平面运动,在连杆的下端固定不同功能的揉搓工具,便可形成各种功能不同的电动双手揉搓仿生装置。该仿生装置结构极为简单,造价特别低廉,工作可靠性高,能够满足不同行业对于揉搓仿生装置的需求。这与现有的那些结构庞大复杂、造价极其高昂的仿生装置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可广泛地推广使用。

    一种微驱动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夹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291572B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310262900.9

    申请日:2013-06-2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微驱动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夹紧系统,微驱动系统基于形状记忆效应,采用相互垂直的两个形状记忆合金杆驱动,第一形状记忆合金杆通电收缩通过传动杆组件推动驱动活塞前移,第二形状记忆合金杆通电收缩带动驱动活塞复位,同时两形状记忆合金杆可以互为产生塑性变形的拉伸动力源。该夹紧系统包括微驱动系统以及一种内回流面积差动行程放大装置,通过在输出活塞上设置回流孔,实现差动效果,使输出活塞的有效作用面积仅是活塞杆的横截面积,因此可以实现在减小行程放大装置体积的基础上提高放大系数。与传统驱动夹紧装置相比,本发明的夹紧系统体积小,结构简单,可控性好,能量转换环节少,能源的利用率高,不存在污染问题,且绿色环保。

    双手揉搓仿生机构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98901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493283.3

    申请日:2013-10-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37/122 F16H37/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手揉搓仿生机构,其中仅利用简单的齿轮、连杆、中心铰接在机架上的圆柱体或滑座,便实现了复杂的模仿人双手揉搓的平面运动,其结构极为简单,造价特别低廉,工作可靠性高,能够满足不同行业对于揉搓仿生机构的需求。这与现有的那些结构庞大复杂、造价极其高昂的仿生装置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能够以极低的造价来满足各类相应产品对双手揉搓机构的需求,可广泛地推广使用。

    一种微驱动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夹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291572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262900.9

    申请日:2013-06-2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微驱动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夹紧系统,微驱动系统基于形状记忆效应,采用相互垂直的两个形状记忆合金杆驱动,第一形状记忆合金杆通电收缩通过传动杆组件推动驱动活塞前移,第二形状记忆合金杆通电收缩带动驱动活塞复位,同时两形状记忆合金杆可以互为产生塑性变形的拉伸动力源。该夹紧系统包括微驱动系统以及一种内回流面积差动行程放大装置,通过在输出活塞上设置回流孔,实现差动效果,使输出活塞的有效作用面积仅是活塞杆的横截面积,因此可以实现在减小行程放大装置体积的基础上提高放大系数。与传统驱动夹紧装置相比,本发明的夹紧系统体积小,结构简单,可控性好,能量转换环节少,能源的利用率高,不存在污染问题,且绿色环保。

    双工位气动冲压机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582098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51273.X

    申请日:2012-03-0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工位气动冲压机,通过采用双作用气缸作为动力源,在机架上设置能够随着双作用气缸的活塞的移动而摆动的杠杆,并在杠杆上设置能够与冲压头上滚轮相配合传动的滚轮,双作用气缸在工作时活塞在缸筒中不断地进行左移和右移,实现了杠杆左侧的第一冲压头和右侧的第二冲压头交替的冲压工作。该双工位气动冲压机在工作过程中没有空行程,冲压时输出力与中压的液压传动系统中活塞杆输出的作用力大致相同,其冲压效率高,能源利用率高,同时,该双工位气动冲压机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经济性好,其采用气压传动作为动力源,工作过程中无污染,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冲压生产加工中。

    永磁助力机械增力电磁冲压机

    公开(公告)号:CN102555258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43720.7

    申请日:2012-02-2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助力机械增力电磁冲压机,包括由轭铁、电磁线圈和衔铁构成的电磁驱动装置,所述电磁冲压机包括上下设置的两电磁驱动装置,两所述电磁驱动装置的上、下衔铁通过过渡体连接,上电磁驱动装置上方设有与冲压机机体固连的上永磁铁,下电磁驱动装置下方设有与冲压机机体固连的下永磁铁。本发明在输入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冲头向下运动的合力增加,冲头冲击力可达电磁驱动力的20倍以上,合力增加又同时使冲头向下运动的速度增加,从而使冲头冲量增大,冲压效果好。本发明采用了二级肘杆机械增力装置,当各角度选择适当时,力放大系数可达6.7以上,冲头冲力大,可用于冲压硬度较高的材料。

    一种双作用柱塞泵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07066A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1110185308.4

    申请日:2011-07-0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作用柱塞泵,包括左液压泵及右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右液压机构,所述左、右液压机构间设有一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驱动端与伺服电机连接,所述左、右液压机构经曲柄连杆传动机构与所述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连接,所述左、右液压机构的出油口分别经单向阀与执行机构连接,所述左、右液压机构的回油口分别经单向阀与油箱连接。本发明可实现输出流量的恒流输出,摩擦和震动较小,噪音污染小,且结构也较为简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