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17745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328445.7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 ,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纤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采用气流成网方法将剥离的短纤维在输出网帘上形成第一纤网层,该气流成网方法所采用的抽吸装置产生将第一纤网层吸附在输出网帘上的抽吸气流;采用溶液喷射纺丝法连续喷出纳米纤维,纳米纤维在该溶液喷射纺丝法的气流和抽吸气流的共同作用下朝向第一纤网层上运动,并通过导流板改变部分抽吸气流和部分纳米纤维的运动路径进而调整纳米纤维在第一纤网层上的沉积区域大小,第一纤网层上的获得沉积纳米纤维的部分形成了第二纤网层;将复合有第一纤网层和第二纤网层的纤网经压辊压合处理,连续获得混合纤网;该方法制成的纤网兼具较好的过滤性能以及强度,且克重可调、具有较好的蓬松感。
-
公开(公告)号:CN114214765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37585.7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组分复合光致发光纱线,将至少一种长余辉材料和纤维素溶解,经脱泡得到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纳米光致发光纤维素纤网;将棉进行干法成网或湿法成网得到棉纤网;最后将两种纤网制成纱线后进行赛络菲尔纺,得到双组分复合光致发光纱线。本发明的双组分复合光致发光纱线发光效果稳定,机械性能优良,可减少长余辉材料的使用量,绿色环保,可实现棉材料的防伪,检测方法简便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588882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60201.0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B01J31/06 , C02F1/30 , D06M11/42 , D06M11/49 , B01J23/72 , B01J23/745 , B01J31/28 , B01J37/02 , B01J33/00 , B82Y30/00 , B82Y40/00 , C02F101/38 , D06M10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棉织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偏位双光源下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具体为一种氧化亚铜‑羟基氧化铁复合棉织物在偏位双光源下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方法。所述的氧化亚铜是由铜泡沫经过高温加热,稀盐酸处理,去离子水清洗,超声振动后制得,其具有立方体结构;羟基氧化铁是由氯化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制得。将经过碱处理的棉织物浸渍在氧化亚铜‑羟基氧化铁混合溶液中进行吸附,制备出Cu2O/FeOOH/棉光催化体系,使其在偏位双光源的照射下降解有机物,可以得到优异的光催化效果。该光催化剂对甲基橙在1h内的降解率最高可达97.5%。本发明过程简单、原料成本低、可回收、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559019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211217754.3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性压阻式应变传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传感纤维具有同轴结构,其外层为通过预制件‑热拉伸工艺制备得到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中空SEBS纤维,内层为将经电压作用内化得到的铜颗粒掺杂镓基液态金属注入SEBS纤维中空通道内得到的复合金属层。上述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大规模生产;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传感纤维可拉伸、压缩,其电性能在较大的受力范围内呈规律性变化,且具有高灵敏度以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压阻式应变传感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且该传感纤维在施加0.1‑1V直流电压的条件下,在2min内可升温至80℃以上,具有良好的焦耳热效应,在制备电加热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189997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724150.8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通道螺旋结构的摩擦发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纤维由SEBS预制件经过热拉伸,加捻,注入电极制成,其为芯鞘结构,芯层是由两根液态金属电极螺旋卷绕而成;在芯层外包覆鞘层,鞘层是使用自制模具在硫化机内加热固结而成的矩形结构的介质层。本发明的热拉伸摩擦发电纤维选用螺旋结构,拉伸性能好;芯层选用液态金属,变形能力和导电性能好;鞘层选用SEBS,具有优异的弹性和伸长率。上述纤维可用于自供电传感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04338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599719.2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D02G3/36 , D02G3/44 , D02G3/04 , D02G3/40 , D06M13/188 , D06M11/76 , D06M15/572 , D01F6/48 , D01F1/10 , H02N1/04 , A61B5/11 , D06M10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供电纳米纤维包覆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碳纤维缠绕在聚氨酯外层,得到芯纱;将芯纱浸没于发泡液中,取出后对碳纤维进行脉冲加热使聚氨酯发泡,形成具有微孔结构的芯纱;将石墨烯与聚偏二氟乙烯混合制成PVDF‑石墨烯纺丝液,以PVDF‑石墨烯纺丝液为正、负极纺丝液进行双电极静电纺丝得到外包纱,对具有微孔结构的芯纱进行包覆,纺丝结束后对碳纤维进行脉冲加热直至完成对PVDF的退火。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纤维包覆纱具有较好的自供电作用,能量转化率高,并且具有较好的弹性,可以适应人体运动引起的剧烈复杂变形,同时满足了与纺织技术的兼容性和人体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17745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0328445.7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 ,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纤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采用气流成网方法将剥离的短纤维在输出网帘上形成第一纤网层,该气流成网方法所采用的抽吸装置产生将第一纤网层吸附在输出网帘上的抽吸气流;采用溶液喷射纺丝法连续喷出纳米纤维,纳米纤维在该溶液喷射纺丝法的气流和抽吸气流的共同作用下朝向第一纤网层上运动,并通过导流板改变部分抽吸气流和部分纳米纤维的运动路径进而调整纳米纤维在第一纤网层上的沉积区域大小,第一纤网层上的获得沉积纳米纤维的部分形成了第二纤网层;将复合有第一纤网层和第二纤网层的纤网经压辊压合处理,连续获得混合纤网;该方法制成的纤网兼具较好的过滤性能以及强度,且克重可调、具有较好的蓬松感。
-
公开(公告)号:CN114214765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111537585.7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组分复合光致发光纱线,将至少一种长余辉材料和纤维素溶解,经脱泡得到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纳米光致发光纤维素纤网;将棉进行干法成网或湿法成网得到棉纤网;最后将两种纤网制成纱线后进行赛络菲尔纺,得到双组分复合光致发光纱线。本发明的双组分复合光致发光纱线发光效果稳定,机械性能优良,可减少长余辉材料的使用量,绿色环保,可实现棉材料的防伪,检测方法简便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5559019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217754.3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性压阻式应变传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传感纤维具有同轴结构,其外层为通过预制件‑热拉伸工艺制备得到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中空SEBS纤维,内层为将经电压作用内化得到的铜颗粒掺杂镓基液态金属注入SEBS纤维中空通道内得到的复合金属层。上述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大规模生产;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传感纤维可拉伸、压缩,其电性能在较大的受力范围内呈规律性变化,且具有高灵敏度以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压阻式应变传感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且该传感纤维在施加0.1‑1V直流电压的条件下,在2min内可升温至80℃以上,具有良好的焦耳热效应,在制备电加热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043385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211599719.2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D02G3/36 , D02G3/44 , D02G3/04 , D02G3/40 , D06M13/188 , D06M11/76 , D06M15/572 , D01F6/48 , D01F1/10 , H02N1/04 , A61B5/11 , D06M10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供电纳米纤维包覆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碳纤维缠绕在聚氨酯外层,得到芯纱;将芯纱浸没于发泡液中,取出后对碳纤维进行脉冲加热使聚氨酯发泡,形成具有微孔结构的芯纱;将石墨烯与聚偏二氟乙烯混合制成PVDF‑石墨烯纺丝液,以PVDF‑石墨烯纺丝液为正、负极纺丝液进行双电极静电纺丝得到外包纱,对具有微孔结构的芯纱进行包覆,纺丝结束后对碳纤维进行脉冲加热直至完成对PVDF的退火。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纤维包覆纱具有较好的自供电作用,能量转化率高,并且具有较好的弹性,可以适应人体运动引起的剧烈复杂变形,同时满足了与纺织技术的兼容性和人体舒适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