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延硅晶片的制造方法、外延硅晶片及固体摄像元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71265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880083648.6

    申请日:2018-08-2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获得具有高吸杂能力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背面照射型固体摄像元件中的白色损伤缺陷的外延硅晶片的外延硅晶片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第1工序,对硅晶片的表面(10A)照射使用伯纳型离子源或IHC型离子源所生成的CnHm的簇离子(12),在硅晶片(10)内形成由簇离子(12)的构成元素即碳及氢固溶而成的改性层(14),其中,n=1或2,m=1、2、3、4或5;以及第2工序,在第1工序之后,在表面(10A)上形成硅外延层(16),第1工序中,使改性层(14)中的碳及氢的浓度分布的峰的位置分别为距离表面(10A)超过150nm且为2000nm以内。

    半导体外延晶片的制造方法以及固体摄像元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96239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1680074745.X

    申请日:2016-12-05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形成外延层后在半导体晶片的表面部使氢的峰值浓度增加的半导体外延晶片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半导体外延晶片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工序,对半导体晶片的表面照射含有氢作为构成元素的簇离子,在该半导体晶片的表面部形成含有所述氢的所述簇离子的构成元素固溶而成的改性层;第二工序,在该第一工序之后,对所述半导体晶片照射频率300MHz以上且3THz以下的电磁波而将所述半导体晶片加热;以及第三工序,在该第二工序之后,在所述半导体晶片的所述改性层上形成外延层。

    半导体外延晶片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5475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080015685.0

    申请日:2020-02-07

    IPC分类号: H01L21/265 H01L21/32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更高的吸杂能力的半导体外延晶片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半导体外延晶片(100)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工序,对半导体晶片(10)的表面(10A)照射包含碳、氢及氮作为构成元素的簇离子(12),在该半导体晶片(10)的表层部形成固溶有所述簇离子的构成元素的改性层(14);以及第二工序,在所述半导体晶片(10)的改性层(14)上形成外延层(16)。

    外延晶片的制造方法和外延晶片

    公开(公告)号:CN106062937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480068022.X

    申请日:2014-12-10

    摘要: 提供抑制外延缺陷的形成、同时具有优异的吸杂能力的外延晶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簇离子照射工序,以2.0×1014/cm2以上1.0×1016/cm2以下的剂量对具有0.001Ω·cm以上0.1Ω·cm以下的电阻率的硅晶片10的表面照射至少含有碳的簇离子16,形成簇离子16的构成元素在硅晶片10的表面部固溶而成的改性层18;和外延层形成工序,在硅晶片10的改性层18上形成具有比硅晶片10高的电阻率的外延层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