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79310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390525.X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湍流区域识别方法,涉及计算流体动力学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需要进行流动分析的流场;步骤2:计算所述流场的湍流区域识别值σ;步骤3:判断所述湍流区域识别值σ是否为0,若是则该流场为湍流区域,若否则不是;所述湍流区域识别值σ基于局部雷诺数与涡拉伸函数得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依赖涡粘性系数的湍流区域识别方法,使得湍流区域识别的方法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2985746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438855.2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前后移动并可调宽度的开口射流风洞收集器及试验方法,所述收集器整体可前后移动并且所述收集器宽度可调。本发明设计的可前后移动并可调宽度的开口射流风洞收集器,避免了在试验所需风速下边缘音反馈频率与宽度方向的压力驻波频率一致,不会造成强烈的结构共振,抑制了整个驻室内的远场低频压力脉动,并满足了先进飞行器或高速列车等对开口射流风洞高试验风速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197933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431504.0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宽度的开口射流风洞驻室及开口射流风洞试验方法,所述驻室包括喷口、射流试验段和收集器,所述驻室为可调宽度驻室。经过大量试验、数值模拟和系统的理论分析对本发明的可调宽度驻室进行验证,本发明的可调宽度驻室能够在所需试验风速条件下通过减小或增加驻室宽度将共振移至其它风速,避免边缘音反馈与驻室宽度方向的平面压力驻波发生共振,达到消除所需试验风速条件下的低频压力振荡的目的,从而能够满足先进飞行器或高速列车等对开口射流风洞高试验风速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985746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438855.2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前后移动并可调宽度的开口射流风洞收集器及试验方法,所述收集器整体可前后移动并且所述收集器宽度可调。本发明设计的可前后移动并可调宽度的开口射流风洞收集器,避免了在试验所需风速下边缘音反馈频率与宽度方向的压力驻波频率一致,不会造成强烈的结构共振,抑制了整个驻室内的远场低频压力脉动,并满足了先进飞行器或高速列车等对开口射流风洞高试验风速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197933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431504.0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宽度的开口射流风洞驻室及开口射流风洞试验方法,所述驻室包括喷口、射流试验段和收集器,所述驻室为可调宽度驻室。经过大量试验、数值模拟和系统的理论分析对本发明的可调宽度驻室进行验证,本发明的可调宽度驻室能够在所需试验风速条件下通过减小或增加驻室宽度将共振移至其它风速,避免边缘音反馈与驻室宽度方向的平面压力驻波发生共振,达到消除所需试验风速条件下的低频压力振荡的目的,从而能够满足先进飞行器或高速列车等对开口射流风洞高试验风速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079310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911390525.X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湍流区域识别方法,涉及计算流体动力学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需要进行流动分析的流场;步骤2:计算所述流场的湍流区域识别值σ;步骤3:判断所述湍流区域识别值σ是否为0,若是则该流场为湍流区域,若否则不是;所述湍流区域识别值σ基于局部雷诺数与涡拉伸函数得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依赖涡粘性系数的湍流区域识别方法,使得湍流区域识别的方法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