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育苗观察实验箱
    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537200U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20834451.X

    申请日:2023-04-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育苗观察实验箱,包括实验箱、矩形支撑片、轻质透光板以及矩形透光搭板,实验箱前端贯穿设置有透明玻璃板,实验箱前端右侧安装有微型增氧泵,实验箱内部下端铺设有泥沙层,实验箱内部右端上侧开设有条形搭槽,实验箱内部左端上侧贯穿开设有滑动插槽,轻质透光板插设在滑动插槽内,且其左端安装有推拉把手,实验箱内部前后端均安装有两个矩形支撑片,四个矩形支撑片下端均设置有固定式挂环,该设计解决了原有装置采用筛网进行投喂效果一般,且不能对箱内各处螃蟹进行均匀及定量投料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实用性好,能够对实验箱内的中华绒螯蟹进行均匀定量投料,从而便于工作人员的育苗实验,且便于观察,利于推广。

    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添加养料混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140094U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21019661.5

    申请日:2022-04-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添加养料混合装置,包括:固定架、混料筒、排料机构和混合机构,混料筒的外壁设置转动轴且通过转动轴与固定架转动连接,固定架的外壁上安装有电机二,电机二的动力输出端与转动轴连接,排料机构安装在混料筒的外壁下端,混料筒的顶面中部安装有电机一,电机一的动力输出端延伸至混料筒内部并与混合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固定杆和搅拌轮,通过搅拌轮和传动杆表面的搅拌杆来对内部物料进行搅拌,搅拌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受到齿轮与内齿环的影响产生自转,并带动搅拌轮周围物料混合,多种混合方式,提高混合均匀度和速度。

    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精准投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8499812U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220990089.0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精准投喂装置,包括固定底块、进料口和支撑柱体,所述支撑柱体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外壳一,所述固定外壳一的两端底部均设置有落料管,所述落料管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板,所述落料管上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固定外壳一的内部设置有两组转动组件,所述支撑柱体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与转动组件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支撑柱体的两端上均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外壳二,所述固定外壳二的内部与出料管之间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进料口的内部设置有隔板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外壳一和出料管,可以便捷的将饵料分散在各处,避免出现集中抢食的现象。

    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水下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8382708U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21002825.3

    申请日:2022-04-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水下监测装置,包括电源箱、转筒和水质监测仪,所述电源箱的底部拐角端固定设有支撑腿,所述电源箱的左端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部前后端固定设有支板,所述转筒设于所述支板的左端中间,所述转筒的外部环绕连接有电源线,所述水质监测仪电性连接于电源线的下端,所述转筒的前端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前端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前端转动连接于支板,所述限位板的后端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后端连接有驱动电机。该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水下监测装置,便于自动化控制转筒转动收卷电源线,高效控制水质监测仪伸入于水下监测水质状态,提高中华绒螯蟹育苗效率。

    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抽验打捞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694963U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20989819.5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抽验打捞装置,包括横板、立柱、驱动电机、转轴杆和捞筒,所述立柱固定设于所述横板的底部右端,所述横板的左端开设有通孔,所述转轴杆的前后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转轴杆的前端贯穿连接有辅助转轴盘,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于通孔的右端,所述驱动电机的前端经过驱动轴连接有主动转轴盘,所述辅助转轴盘与主动转轴盘之间连接有皮带链,所述主动转轴盘的前端连接有支架板,所述转轴杆的外端环绕连接有绳索,所述捞筒固定设于绳索的下端。该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抽验打捞装置,可将设备稳定安装于塘边,方便自动化控制绳索在转轴杆上转动从而达到升降作用,使得捞筒伸入水塘内打捞育苗进行抽验。

    一种通过互动行为辨别好斗中华绒鳌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0225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41821.1

    申请日:2024-0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互动行为辨别好斗中华绒鳌蟹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中华绒螯蟹互动行为谱;(2)通过数据分析,获得好斗蟹和非好斗蟹的互动行为特征;(3)利用互动行为特征区分好斗蟹与非好斗蟹;(4)好斗蟹与非好斗蟹的验证。所述步骤(1)通过打斗实验总结和描述两只蟹相遇后发生的所有互动行为,形成互动行为谱。打斗实验的装置包括一带隔板的圆柱形实验水箱和录像系统,录像系统包括一摄像头,摄像头放置于实验水箱的正上方。本发明阐明好斗蟹的形成机制,以便形成人为干扰技术,筛选出好斗蟹个体,可以将好斗蟹与非好斗蟹分开养殖,有效减少了蟹的打斗行为,有利于中华绒螯蟹产量和品质提升。

    一种提高伊乐藻抗高温胁迫能力的人工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49593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290954.X

    申请日:2023-03-23

    Abstract: 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伊乐藻抗高温胁迫能力的人工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伊乐藻苗进行预培养;(2)配制营养液;(3)取经步骤(1)处理后的一定数量的伊乐藻苗,放入塑料盒,每天加一定数量的营养液,每天光照一定的时间;(4)在不同的光照强度、株型和培养时间下,观察经步骤(3)处理后伊乐藻苗的株高、根长、分蘖数、根数;(5)通过步骤(4)的数据对比,验证得出伊乐藻最适宜的光照强度、枝型和培养时间的最终结论,并将该结论用于伊乐藻同等条件下的大规模养殖方案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