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3063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380801.4
申请日:2023-04-11
申请人: 电子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2F1/155 , H01Q17/00 , G02F1/1514 , G02F1/153 , G02F1/163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容电磁波吸收的热红外电致变色器件,属于电致变色技术领域,包括红外透明封装层,以及封装在内部的自上而下的热红外电致变色层、透电磁波工作电极、电解质层、电磁波吸收对电极材料层和对电极;其中,透电磁波工作电极包括上层的图案化金属导电层,以及下层的具有孔隙的透电磁波基底;电磁波吸收对电极材料层为包括导电聚合材料和磁损耗型电磁波吸收材料的复合物。本发明将工作电极设计为具有透电磁波作用,对电极材料层设计为具有电磁波吸收功能,使电磁波吸收集成在热红外电致变色器件内;在不影响热红外电致变色器件的热红外发射率调控功能的情况下,满足热红外电致变色器件兼容电磁波吸收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337798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110396898.9
申请日:2021-04-13
申请人: 电子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C23C14/34 , C23C14/54 , C23C14/04 , H01L21/285
摘要: 本发明涉及薄膜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所提供的薄膜制备方法,其可基于对靶材进行旋转并控制其旋转的速度,可使前一种靶材的待沉积材料还在岛状生长状态未形成层状薄膜时,另一种靶材继续进行沉积,即可实现不同靶材的待沉积材料以原子混合的方式进行沉积,因此无需在额外设置热处理过程即可实现多种材料的均匀混合,大大降低了薄膜制备难度,提升了薄膜制备的精准度和良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通量组合材料芯片制备方法及系统,其也可实现不同靶材的待沉积材料以原子混合的方式进行高通量组合沉积,使高通量组合材料芯片的制备流程简化,结合相关高通量表征技术,为材料基因数据库的构建快速提供海量的材料数据,最终推动材料按需设计和智能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12965312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334692.3
申请日:2021-03-29
申请人: 电子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2F1/1516 , G02F1/155 , G02F1/1523 , G02F1/163 , G02F1/01 , G02F1/00
摘要: 一种智能热控薄膜器件,属于热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底层衬底,形成于底层衬底之上的热致变发射率层,形成于底层衬底之上、未覆盖热致变发射率层区域的电致变发射率功能单元,所述电致变发射率功能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铝箔、离子存储层、对电极、吸附电解质的有机滤膜、工作电极、电致变发射率薄膜、封装层,所述铝箔与底层衬底紧密贴合。本发明将电致变发射率功能单元和热致变发射率功能单元集成在同一衬底上,可同时在相互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通过响应温度变化和主动调控电压来调整发射率,从而满足热控制的需求,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同时充分发挥电致变色和热致变功能来满足热控需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525040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010361968.2
申请日:2020-04-30
申请人: 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 一种红外调控仿生叠层器件,属于红外调控技术领域。所述红外调控仿生叠层器件由4层功能层叠加得到,自下而上依次为底层电极、离子传输层、电致变红外发射率层和顶层仿生电极,其中,所述顶层仿生电极为叶脉结构的金属导电网络,所述金属导电网络包括不同直径的金属导电纳米线构成的多级分支结构。本发明创造性的将仿生树叶结构引入到红外调控器件中,顶层仿生电极为叶脉结构的金属导电网络,大大提高了电极的红外透过性能,并使得器件结构上呈现与树叶相仿的光谱特征;电致变红外发射率层中,通过将具有叶绿素光谱特性的分子作为插层分子引入到石墨烯片层间,在进一步提高器件的红外调控性能的同时,使得器件的光谱特征更接近于真实树叶。
-
公开(公告)号:CN113340154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559049.0
申请日:2021-05-21
申请人: 电子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F41H3/00
摘要: 一种红外隐身控制系统,属于红外隐身技术领域。所述红外隐身控制系统包括红外光电搜索器、数据处理平台、电致变色驱动控制平台和阵列式电致变色器件;红外光电搜索器用于采集环境红外图像信息,数据处理平台用于对采集的环境红外图像信息进行目标检测、目标分割、温度补偿、温度信息提取后,传输至电致变色驱动控制平台,驱动对应位置的电致变色单元,调整其发射率。本发明将接近真实环境的红外图像信息进行分块处理,并将每个图像块的位置信息和温度信息对应起来,并与电致变色单元的布置位置对应,使红外隐身系统能同时对各电致变色单元进行独立调控,有效提高了控制精确性和控制效率,缩短了阵列式电致变色器件对环境红外特征的响应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3079623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34711.2
申请日:2021-03-29
申请人: 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 一种W波段毫米波芯片多层介质基板,包括:第一地层、第一介质层、第二地层、第二介质层、控制层、第三介质层、电源层、第四介质层、第三地层、第五介质层、射频层、第六介质层、第四地层、第七介质层和天线层,第四地层通过垂直通孔实现与射频层的第二端的连接;射频层的第一端通过垂直通孔实现与第三地层、电源层、控制层、第二地层和第一地层的连接;射频层为多段不同阻抗的微带线结构。本发明通过合理规划金属层的结构,射频层设置于两层地层之间,并在信号传输结构周围设置屏蔽柱,在保障射频信号抗干扰性的同时,在同层或异层之间进行高密度布线,适用于天线与芯片一体化封装互连结构应用场景,满足目前功能复杂、集成度高和重量轻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635050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821531.X
申请日:2019-09-02
申请人: 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 一种压力协助制备高质量钙钛矿薄膜的方法,属于光电薄膜制备技术领域。首先,在基底上制备钙钛矿前驱体薄膜;然后,将两个带钙钛矿前驱体薄膜的基底相对放置,使钙钛矿前驱体薄膜紧贴在一起,并在顶部薄膜上方施加压力,底部薄膜上加热退火,缓慢生长钙钛矿晶体;退火结束后,取下顶部带钙钛矿薄膜的基底,即可得到所述高质量的底部钙钛矿薄膜。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钙钛矿薄膜具有微米级的晶粒、微秒级的载流子寿命、高的结晶性、少的晶界和低的缺陷态密度,有效提升了钙钛矿薄膜的光电性能及长期稳定性,相应地提升器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969904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224660.8
申请日:2014-05-26
申请人: 电子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2F1/1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柔性电致变色层与器件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与器件领域。所述柔性电致变色层是将电致变色材料浆料涂覆于泡沫金属上,然后压片得到的致密的电致变色层。该柔性电致变色层中电致变色材料镶嵌于泡沫金属三维空间内,电致变色材料与泡沫金属衬底的附着力好,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该方法克服了电致变色粉末颗粒不容易成膜的难题,适用于所有电致变色粉末颗粒;得到的电致变色层的大小取决于泡沫金属衬底的大小,非常有利于大面积柔性电致变色层与器件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5676556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159245.8
申请日:2016-03-18
申请人: 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环境颜色自适应装置,包括CMOS摄像头数据采集模块、SDRAM数据存储模块、FPGA主控模块、D/A转换器、恒流驱动电路、A/D转换器和电致变色器件,采用恒流驱动电路驱动电致变色器件,并同时通过A/D转换器实时监测电致变色器件两端的电压,当达到外界环境颜色对应的电压时,FPGA控制D/A转换器切断电流的输出,使电致变色器件显示出与外界环境颜色一致的颜色。本发明自适应装置中采用恒流驱动方式驱动电致变色器件,相对于恒压驱动,有效地缩短了器件的响应时间,自适应效果更佳;采用CMOS摄像头获取颜色信息,颜色感应范围和距离广,且具有功耗低、集成度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900672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202831.1
申请日:2015-04-27
申请人: 电子科技大学
CPC分类号: Y02E10/549 , Y02E60/13 , H01L27/301 , H01G11/08 , H01L51/4226 , H01L51/4233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结合的能量转换/存储集成器件,属于能量转化与存储器件技术领域。所述集成器件自下而上依次为透明导电衬底、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吸光层、双功能层、电解质层和超级电容器上电极层,所述双功能层同时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空穴传输层和超级电容器的下电极层。本发明集成器件采用既可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空穴传输材料又可作为超级电容器下电极的电极材料的双功能层材料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结合,实现了能量转换和存储的双重功能,减小了器件的厚度,简化了制备工艺,降低了成本,有利于小型化电子设备的实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