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兹回旋行波管低速度零散磁控注入电子枪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00670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60303.4

    申请日:2024-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旋行波管低速度零散磁控注入电子枪及设计方法,属于真空电子器件领域。该电子枪包括阴极和阳极;阴极包括阴极底台、后成型极、发射带和前成型极,其中阴极底台的半径大于后成型极,发射带母线为圆弧曲线,前成型极整体表面为圆弧面;此外,在阴极的设计中,通过两次建模并分别仿真优化部分参数,使得一次仿真优化过程的参数减少,优化目标更明确,有效降低了设计难度并缩短了设计时间。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由于阴极尺寸过小产生的电子枪枪区电场过高的问题,同时解决了阴极的突变结构对发射带表面电场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效降低了电子枪速度零散。

    一种适用于太赫兹频段的速调管混合永磁聚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12257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506637.1

    申请日:2024-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太赫兹频段的速调管混合永磁聚焦系统,包括:沿磁聚焦系统轴向方向依次排列的屏蔽极靴、周期永磁组件、隔离极靴和混合永磁组件,屏蔽极靴置于电子注输入端,混合永磁组件置于电子注输出端;其中,混合永磁组件包括混合磁环单元和包裹极靴,包裹极靴包裹在混合磁环单元外围;周期永磁组件包括周期性排列的多组磁体单元和多组极靴单元;屏蔽极靴、隔离极靴、混合永磁组件、包裹极靴、磁体单元和极靴单元均为环状结构。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巧,且通过采用周期永磁组件与混合永磁组件相结合的方式,使电子注能够在末端被更好地聚束,达到减少功率损耗以及提高流通率的目的,进而有效改善整个速调管的性能。

    一种用于高阶模回旋行波管的高频介质加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937584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618636.7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阶模回旋行波管的高频介质加载结构,属于微波、毫米波电真空器件技术领域。应用于85‑100GHz频段,工作模式为TE03模,包括同轴且依次连接的输入段、过渡段、预群聚段和输出段;输入段、过渡段、预群聚段、输出段的内部腔体为半径相同的圆柱形腔体;其中过渡段的圆柱形腔体外侧加载有锥形介质环结构;预群聚段的圆柱形腔体部分沿角向均匀插入有若干介质插片,且介质插片的长度与预群聚段的长度相同。本发明结构提高了竞争模式的起振长度,增加了起振电流,进而抑制竞争模式的振荡;并实现了回旋行波管稳定的高功率、宽带宽和高增益输出,有效增大高频系统的体积,提高了高频系统的功率容量,降低高频系统的加工难度和成本。

    一种应用于回旋行波管的超表面输出窗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927397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0601352.7

    申请日:2022-0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回旋行波管的超表面输出窗结构,属于微波、毫米波电真空器件技术领域。包括中层蓝宝石窗片和其两侧设置的氧化铍匹配窗片;氧化铍匹配窗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圆柱形通孔。本发明的超表面输出窗结构易于打磨加工,真空气密性好,便于观察回旋行波管内部工作状况;同时具有较好的导热性,可以有效实现介电常数完美匹配,扩展输出窗带宽。

    一种四段式介质加载回旋行波管高频互作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420470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1275614.2

    申请日:2020-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段式介质加载回旋行波管高频互作用结构,涉及微波、毫米波电真空器件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光滑波导段、介质加载互作用段、角向功分型漂移段、输出光滑波导段。电子注在角向功分型漂移段中只作漂移运动,群聚状态会得到进一步加强,最后群聚好的回旋电子注运动到输出光滑波导段,在输出光滑波导段中发生强烈的电子注‑波互作用,辐射出高功率电磁波。本发明有效地降低了介质加载段的电磁耗散功率,提高回旋行波管的功率容量,同时有效增加了散热面积,解决了因吸收过量的高功率电磁波能量而过热出气的问题,提高了回旋行波管的功率容量。

    一种紧凑型回旋行波管输入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293015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103487.1

    申请日:2020-02-20

    Abstract: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紧凑型回旋行波管输入系统,涉及微波、毫米波器件技术领域。为了减小输入系统尺寸,进而减小回旋管整体尺寸,本发明提出一种紧凑型输入系统的设计方案。与其他类型的输入系统结构相比,本设计方案提出的输入系统采用单片扭波导结构将H面弯波导转换为E面弯波导,将输入系统的横向尺寸极大的减小,并且在7.45-8.95GHz范围内实现S11 0.45dB,完全满足回旋行波管设计的需求。

    一种高功率毫米波双锥体水负载

    公开(公告)号:CN107317077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710467947.7

    申请日:2017-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高功率毫米波双锥体水负载,属于微波功率吸收、测量技术领域。该水负载包括一端与回旋行波管输出辐射波导连接的圆波导、以及圆波导另一端连接的双锥体水负载,双锥体水负载由底部为圆形、顶部为圆锥形的内外两层壳体组成并形成中空水室,外层圆锥形壳体顶部设置有出水口、圆形底部处设置有进水口。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少水负载内部电磁反射,实现宽带低反射的设计目标;同时,双锥体结构缩小了水负载体积,提高了水室内壁水流流速,解决了水室局部过热的问题。因此,本发明能够有效提升水负载工作性能。

    一种双频大功率过模波导弯头

    公开(公告)号:CN107611528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710847170.7

    申请日:2017-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频大功率过模波导弯头,属于微波毫米波技术领域。该弯头包括90度弯曲椭圆波导、以及设置于其两端的输入端过渡结构、输出端过渡结构;所述波导弯头内壁光滑过渡。由于具有模式选择特性,可在不同频段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实现双频工作。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且对称,便于加工装配;宽带效率高,特别是对TE11模式有极宽的带宽;横截面尺寸大,功率容量高等优点。

    用于回旋行波管高频输出的抑制器

    公开(公告)号:CN107565200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710707394.8

    申请日:2017-08-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回旋行波管高频输出的抑制器,其包括主波导和至少一根分布于主波导轴向上的副波导,主波导和副波导的材质均为金属,且主波导中的寄生模相位与所述副波导中的工作模式相位相等;副波导两端的管口均设置有用于吸收从主波导中耦合进入副波导中的寄生模功率的吸波塞体;副波导与主波导共有的连接面上等间距地开设有若干将主波导内腔和副波导内腔连通的耦合孔;当主波导中的传输模式不被耦合至副波导中,且主波导中全部寄生模均能够被耦合至副波导中时,计算位于同一轴线上相邻两个耦合孔的间距。

    一种双频双模回旋行波管输入耦合器

    公开(公告)号:CN108550511B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810232668.7

    申请日:2018-03-21

    Abstract: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频双模输入耦合器,涉及微波、毫米波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回旋行波管输入耦合器。本发明采取以下的技术措施实现:该双波段(Ku/Ka波段)双工作模式(TE11/TE01模式)输入耦合器的结构主要三部分:工作在Ku波段的TE11模输入耦合器、工作在Ka波段的TE01模输入耦合器,以及具有选模特性的级联反射腔结构,从而实现发明目的。相比于传统的输入耦合器,本发明的输入耦合器既可以工作在Ku又可以工作在Ka波段;采用具有级联反射腔结构,实现了TE01模的全反射保证TE10模式单方向的由输出圆波导输出;采用翼片加载衰减材料,达到衰减TE01模的竞争模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