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采集设备及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845260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209995.6

    申请日:2017-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21/602 G06K17/0022 G06K2017/009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信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身份采集设备及系统。所述身份采集设备包括身份信息采集电路、微处理器和身份信息加密装置,所述身份信息采集电路和身份信息加密装置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身份信息采集电路用于采集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并将所述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身份信息采集电路发送的所述身份信息,并将所述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身份信息加密装置。所述身份信息加密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微处理器发送的所述身份信息,并对所述身份信息进行解码以读取所述身份识别卡的个人信息,所述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和识别卡编号。所述身份采集设备及系统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图像源兼容测试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197120B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710389790.0

    申请日:2017-05-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源兼容测试方法及系统。图像源兼容测试系统包括源设备、与所述源设备通信连接的图像注入设备以及与所述图像注入设备通信连接的待测图像处理设备。该方法包括:所述源设备响应待测图像的选择指令,获取待测图像;将所述待测图像发送给所述图像注入设备;所述图像注入设备接收所述待测图像,基于预设图像注入逻辑将所述待测图像注入到所述待测图像处理设备;所述待测图像处理设备将所述待测图像与采集的图像进行比对,得到对所述待测图像处理设备测试结果。本发明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待测图像数据流至图像处理设备,能够进行多个信号源协同仿真并进行同步控制,并且待测图像数据可以循环输出,支持重复的仿真。

    图像源兼容测试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197120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389790.0

    申请日:2017-05-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N5/04 H04N17/00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源兼容测试方法及系统。图像源兼容测试系统包括源设备、与所述源设备通信连接的图像注入设备以及与所述图像注入设备通信连接的待测图像处理设备。该方法包括:所述源设备响应待测图像的选择指令,获取待测图像;将所述待测图像发送给所述图像注入设备;所述图像注入设备接收所述待测图像,基于预设图像注入逻辑将所述待测图像注入到所述待测图像处理设备;所述待测图像处理设备将所述待测图像与采集的图像进行比对,得到对所述待测图像处理设备测试结果。本发明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待测图像数据流至图像处理设备,能够进行多个信号源协同仿真并进行同步控制,并且待测图像数据可以循环输出,支持重复的仿真。

    一种涡轮叶片热障涂层高温下气流激振数值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2316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869545.6

    申请日:2024-1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涡轮叶片热障涂层高温下气流激振数值分析方法,建立外流场几何模型和含有热障涂层的涡轮叶片几何模型,并分别设置计算网格;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涡轮叶片几何模型进行模态分析,获取其共振特性及临界转速;利用流体分析软件对外流场几何模型进行稳态气动分析,获取其稳态流场和稳态温度场,并作为非稳态流场的初始条件进行非稳态气动分析,获取涡轮叶片表面随时间周期变化的压强场;将所得压强场插值到热障涂层表面,将稳态温度场导入热障涂层和涡轮叶片,瞬态响应分析得到不同时刻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将危险位置点的压强场、应力场和位移场数据进行时间频谱变换,得到气流激振下热障涂层的动力响应幅值和频率。

    基于动态资源共享的数据中心任务混合部署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62616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110778960.0

    申请日:2021-07-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云计算资源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资源共享的数据中心任务混合部署方法及系统,将时间轴划分为多个时隙,获取本次时隙内到达的任务请求;为上一时隙未完成的离线任务重新计算资源需求并部署任务;将新到达的任务请求按照先在线后离线的顺序排序;确定在线任务峰值资源需求和当前时隙的预留资源门限并部署任务,为离线任务计算在单个时隙内完成所需的资源量并部署任务;在下一个调度时刻到来之前,将每个服务器上剩余资源按比例临时提供给该服务器上的离线任务使用。本发明利用在线工作负载的时变特性来最大化临时可用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保证延迟敏感服务的服务质量,并尽可能减轻混合部署对离线任务的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