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060993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111490284.3

    申请日:2021-1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加湿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湿器。加湿器包括主体结构、风机和加湿组件,主体结构设有容水腔,所述容水腔的上方设有风机腔和加湿腔,所述风机腔和所述加湿腔间隔开且连通,所述风机腔上设有进风口结构,所述加湿腔上设有出风口结构;所述风机腔和所述加湿腔均与所述容水腔连通;风机设置在所述风机腔内;加湿组件设置在所述加湿腔内。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风机腔和加湿腔设置在容水腔的上方,既增大了容水腔的体积,减少用户的换水频率,又降低了主体结构的高度,减小了加湿器的体积。

    一种出风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458641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164883.4

    申请日:2022-0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出风装置,包括:进风组件,包括设置有进风口和排风口的进风腔和动力组件;出风件,与进风腔的排风口连通设置,其上设置有若干出风口;分流结构,作用在排风口沿气体流动的下游侧,包括迎风端和若干分流壁,迎风端朝向排风口设置,分流壁设置在迎风端周侧,并对应出风口设置,分流结构沿远离排风口的方向,其径向截面的外径逐渐增大,适于将进风腔流向出风件的气流分流至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通过在排风口沿气体流动的下游侧设置分流结构,实现导流和散风,并通过外径逐渐增大的分流结构,提高对气流的导向效果,避免气流直接冲击至不同出风口间的阻风位置,提高分流的均匀性。

    风叶组件及出风设备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35255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552596.2

    申请日:2021-12-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叶组件及出风设备,风叶组件包括:电机,包括电机主体及伸出电机主体一侧的电机轴,电机轴包括靠近电机主体的第一连接段和远离电机主体的第二连接段;轴套,套设于第一连接段外;风叶主体,套设于轴套外;其中,轴套包括第一配合段和第二配合段,第一配合段与第一连接段靠近电机主体的一端过渡配合,第二配合段与第一连接段远离电机主体的一端过盈配合。上述风叶组件,通过第二配合段与第一连接段远离电机主体的一端过盈配合,可有效减小轴套与电机轴之间的间隙,保证风叶主体与电机轴的同轴度,从而减小风叶主体的抖动。与此同时,由于第一配合段与第一连接段靠近电机主体的一端过渡配合,因此用户可轻松拆装。

    一种风扇的送风结构及风扇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215771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371779.4

    申请日:2021-1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扇的送风结构及风扇,该送风结构包括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包括具有出风口的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具有对应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流道,所述出风流道的内部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将所述出风流道分隔为靠近所述外壳外侧的第一风道与靠近所述外壳内部的第二风道,以实现分流送风。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分流板将气流分流到各风道内,使得分流后的风量和风速更均匀;同时分流板对气流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使气流进入风道后风速降低,减小气流对后续的出风格栅和分流结构的冲击,从而降低无叶风扇的空腔噪声。

    送风组件及无叶风扇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847281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278448.6

    申请日:2021-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送风组件及无叶风扇,其中送风组件包括蜗壳,蜗壳侧面设有沿切线方向设置的后风道;后风道端部和蜗壳连通,后风道端部两侧分别设有导风壁和前风道;前风道位于后风道端部远离蜗壳一侧并形成有出风口;导风壁位于后风道端部靠近蜗壳一侧,以将蜗壳吸入的空气导向出风口。本发明所述忽的送风组件,出风口与导风壁的距离增加,降低空腔噪声;高速气流进入后风道,打到导风壁上,经狭窄风道挤压的气流从出风口均匀流出。

    一种贯流风道和出风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738703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168578.4

    申请日:2021-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贯流风道和出风装置,通过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间成型有出风口和进风口,通过将出风口分为沿所述蜗壳的轴向间隔交错设置的第一出风开口和若干第二出风开口,进而构成多组不同方向的出风区域,可以定义蜗壳所在侧为左侧,蜗舌所在侧为右侧,则第一出风开口所在的左侧相对第二出风开口的左侧偏左,第二出风开口的右侧相对第一出风开口的右侧偏右,因此整体上扩大了出风宽度,提高了送风范围。

    一种贯流风道和出风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738702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168577.X

    申请日:2021-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贯流风道和出风装置,贯流风道包括:壳体,内置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径向横截面呈正圆设置,容置空间的径向方向上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进风口远离出风口设置;风轮,设置在容置空间内;蜗舌,出风口相邻,并与壳体内壁一体成型设置。通过在容置空间内设置风轮并在其径向方向上设置出风口和进风口,使壳体可以实现贯流出风,通过设置截面呈正圆的外壳,来代替传统的蜗壳结构和前壳以及后壳结构,且设置蜗舌与容置空间中的壳体内壁一体成型设置,在保证贯流出风的前提下,有效减少风道组件数量,降低整机体积,以及零件拆分和安装成本。

    送风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48173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311653.0

    申请日:2019-12-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风装置。送风装置包括第一轮毂、第二轮毂、多个第一风叶及多个第二风叶。第二轮毂与第一轮毂同心设置。多个第一风叶连接于第一轮毂与第二轮毂之间,并沿第一轮毂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风叶连接于第二轮毂背向第一轮毂的外周面,并沿第二轮毂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每个第一风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风叶,每个第一子风叶包括第一弯折段及与第一弯折段相交连接的第二弯折段,第一弯折段具有一迎风面,第二弯折段具有一背风面;在第一子风叶的迎风方向上,迎风面遮挡全部背风面,每个第二风叶的扭转方向与送风装置的转动方向相同。本发明涉及的送风装置具有较低的能耗。

    旋风分离结构及尘污分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844882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011634861.7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清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风分离结构及尘污分离装置,所述旋风分离结构包括基体、旋风分离组件和稳流结构,所述机体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具有杯腔及与所述杯腔连通的尘气进口和气流出口;旋风分离组件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内,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器,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包括多个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尘气进口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气流出口连通;稳流结构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内,位于所述尘气进口和所述进风口之间,适于将尘气导向各个所述进风口。通过实施本发明,将尘气导向各个所述进风口,抑制进风口处交叉流,减少进气波动,提高进风的稳定性。

    送风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848173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1911311653.0

    申请日:2019-12-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风装置。送风装置包括第一轮毂、第二轮毂、多个第一风叶及多个第二风叶。第二轮毂与第一轮毂同心设置。多个第一风叶连接于第一轮毂与第二轮毂之间,并沿第一轮毂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风叶连接于第二轮毂背向第一轮毂的外周面,并沿第二轮毂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每个第一风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风叶,每个第一子风叶包括第一弯折段及与第一弯折段相交连接的第二弯折段,第一弯折段具有一迎风面,第二弯折段具有一背风面;在第一子风叶的迎风方向上,迎风面遮挡全部背风面,每个第二风叶的扭转方向与送风装置的转动方向相同。本发明涉及的送风装置具有较低的能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