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辅助冷却系统及其控制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0599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51228.1

    申请日:2024-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机辅助冷却系统的控制装置、飞机辅助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每个被控部件的转接单元,获取每个被控部件的控制器的状态数据并传输至通讯单元;IMA控制单元,自通讯单元处获取第一个被控部件的控制器的状态数据,若确定第一个被控部件的控制器故障则将第一个被控部件的目标控制指令通过通讯单元发送至第二个被控部件的转接单元;第二个被控部件的转接单元,获取第一个被控部件的目标控制指令并传输至第二个被控部件的控制器对第一个被控部件的运行过程的交叉控制。该方案,通过利用由通讯单元和IMA控制单元构成的通用控制装置实现不同泵组件的控制器之间的交叉控制,提高飞机辅助冷却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车辆及其热管理系统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33439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1811341843.2

    申请日:2018-11-12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车辆及其热管理系统,涉及汽车领域,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车辆的空调系统和动力源冷却系统彼此之间互不关联或关联性不够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方案为:车辆热管理系统,其包括热泵空调回路、动力源冷却回路和中间换热器;其中,动力源冷却回路用于对车辆的电机系统散热或回收利用电机系统的热量;热泵空调回路通过中间换热器与动力源冷却回路换热,以使热泵空调回路内的冷媒与动力源冷却回路的冷却介质热交换。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不论车辆在行驶或者充电时,都可以对系统内的热量进行分配,实现对动力源装置、空调系统的综合热管理,有效回收了电机在高负载下产生的高温废热,实现废热利用,提高了热泵空调系统效率。

    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冷却系统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149513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65629.2

    申请日:2024-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冷却系统和存储介质,冷却系统包括制冷系统和载冷系统,载冷系统中的载冷剂能为用户供冷,制冷系统中的冷媒能为载冷剂散热,载冷剂还能利用载冷系统中的散热器散热;载冷系统中的三通阀能控制载冷剂的散热方式,制冷系统中的补气阀能控制制冷系统中压缩机是否补气;该方法包括:冷却系统运行时,根据冲压空气温度控制载冷系统中三通阀的导通方向和制冷系统的启停状态;在制冷系统开启时根据冲压空气温度控制制冷系统中补气阀的开度。该方案,通过控制三通阀的导通方向和制冷系统的启停状态,切换载冷剂的散热方式,保证冷却系统在各个工况下稳定运行,提高了冷却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纯电动客车的控制方法、装置、纯电动客车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10407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927753.6

    申请日:2023-07-26

    Inventor: 廖黎 谭锋 陈荣斌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控制方法、装置、纯电动客车和存储介质,该纯电动客车的蓄电池处设置有辅助继电器和主继电器,该方法包括:在收到BMS发送的上高压请求后,根据预充开始之前的第一阶段状态参数确定是否对蓄电池进行预充电,控制辅助继电器接通,电池进行预充电;根据预充开始之后且充电开始之前的第二阶段状态参数确定预充电是否完成,控制辅助继电器断开结束预充电,主继电器接通进行充电;根据充电开始之后且充电完成之前的第三阶段状态参数确定充电是否完成,控制主继电器断开结束充电。该方案,通过先进入预充阶段对蓄电池和整车进行预充检测,待确定整车处于可充电状态时才进行充电,能够保证充电的安全性。

    一种冷凝器风道装置及车辆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901725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1711050081.6

    申请日:2017-10-31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冷凝器风道装置及车辆空调系统。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冷凝器风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冷凝器及第一风机。其中,第一壳体包括顶部、与顶部连接的侧部;其中,第一壳体的侧部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冷凝器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第一风机用于使外界空气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壳体内,并经过冷凝器换热后,通过第一出风口排到第一壳体外。一种车辆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冷凝器风道装置。本发明主要用于确保车辆空调系统在雨雪天气能正常稳定运行。

    减震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1802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56194.2

    申请日:2023-05-16

    Inventor: 曲嘉诚 李辉 谭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减震装置设置在车身与车载空调之间,减震装置包括:框架;隔板,隔板设置在框架内,以将框架的内腔分隔为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子容纳腔,至少两个子容纳腔中靠近车载空调的底盘的子容纳腔为第一子容纳腔;至少两个弹性组件,至少两个弹性组件与至少两个子容纳腔一一对应地设置,各弹性组件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子容纳腔内,以用于向底盘或者隔板施加沿第一方向的弹性力;磁吸结构,设置在隔板上且位于第一子容纳腔内,磁吸结构用于对底盘进行磁性吸合;在位于第一子容纳腔内的弹性组件处于自由状态时,弹性组件朝向底盘的端部凸出于磁吸结构。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用空调的震动噪音较大的问题。

    汽车用风道结构及汽车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045191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1711276985.0

    申请日:2017-1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用风道结构及汽车,汽车用风道结构包括壳体和挡板。壳体包括顶板和侧壁,侧壁为两个,并分别连接在顶板的两侧,形成向下开口的容纳腔。在容纳腔内部设置有第一换热器,顶板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孔,至少一个侧壁上设置有轴线水平的第二通气孔,外部空气通过第一通气孔进入容纳腔,并与第一换热器换热后从第二通气孔流出,或者外部空气通过第二通气孔进入容纳腔,并与第一换热器换热后从第一通气孔流出。挡板设置在第一通气孔的上方,并连接在顶板上,用以遮挡通气孔。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保证风道畅通,进而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的优点。

    纯电动客车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27860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98188.4

    申请日:2023-03-03

    Inventor: 廖黎 谭锋 陈荣斌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电动客车的集成液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纯电动客车的集成液冷空调系统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开机后控制纯电动客车的集成液冷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获取集成液冷空调系统的当前制冷需求、板式换热器的出水温度和电池温度;根据集成液冷空调系统的当前制冷需求,确定纯电动客车的集成液冷空调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根据当前工作模式并结合板式换热器的出水温度和/或电池温度,控制纯电动客车的集成液冷空调系统中空调系统与电池液冷系统的启闭,并调节空调节流单元和电池节流单元的开度。该方案,通过根据电池冷却系统的需求信号,调节空调电子膨胀阀与电池电子膨胀阀的动作,实现快速有效地给纯电动客车的电池降温。

    一种集成电池热管理的车辆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2345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062382.X

    申请日:2023-0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电池热管理的车辆空调及其控制方法,集成电池热管理的车辆空调包括:空调制冷剂回路、电池换热管路和电机换热管路,所述空调制冷剂回路包括压缩机、车外换热器、车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和中间换热器,所述电池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机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池换热管路能与所述中间换热器换热连接,所述电机换热管路也能与所述中间换热器换热连接。根据本发明能够将电池、电机热管理系统和纯电动客车车内空调系统集成在一起,能够对乘客舱空调、电池和电机的热量进行集中管理,提高客车电池的能源利用率,并且结构紧凑。

    升降压切换电路、切换控制方法、升降压变换器及电器

    公开(公告)号:CN11502155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51401.8

    申请日:2022-06-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升降压切换电路、切换控制方法、升降压变换器及电器,升降压切换电路包括升压电路、降压电路、切换开关、升压采样电路和降压采样电路;第一电容两端电压为升压后电压,升压开关管的通断时间占空比用于调节升压后电压大小;第二电容两端电压为降压后电压,降压开关管的通断时间占空比用于调节降压后电压;切换开关用于控制升压电路与降压电路之间的切换,通过调节升压和/或降压开关管的通断时间占空比,可以使在切换开关执行开关动作前后,切换开关触点上电压变化值小于预设的产生电弧阈值,可以防止在升降压切换时电流过冲,切换开关产生拉弧现象,从而实现保护升降压变换器,保证电器正常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