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挂钩结构、电器盒结构和空调外机

    公开(公告)号:CN11710908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995374.0

    申请日:2023-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水挂钩结构、电器盒结构和空调外机,包括让位槽,其开设于中间隔板上,远离电器盒安装板的一侧上形成有固定凸包,所述固定凸包用于定位挡水安装板;挡水安装板,其设于电器盒安装板与中间隔板接触安装的一侧上,所述挡水安装板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卡入让位槽中遮挡住所述固定凸包,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让位槽的部位折弯形成挡水槽,所述挡水槽的坡度朝固定凸包的方向倾斜设置。本发明通过挡水安装板和让位槽配合,其中挡水安装板的第一固定部相对让位槽的部分折弯形成挡水槽,有效防止雨水从让位槽飞溅进入中间隔板的内侧,进而避免雨水进入管路组件处,取消现有挂钩需要安装挡水海绵的操作,提高了装配效率。

    一种拆分上料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6762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820513.6

    申请日:2023-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拆分上料装置,包括:运输线,运输线用于运输物料组;拆分组件,与运输线相对应地设置,拆分组件具有用于切断捆绑于物料组上的捆绑部件的切割部件;取料组件,位于运输线远离拆分组件的一侧;取料组件用于运输切断后的捆绑部件;上料组件,上料组件位于拆分组件和取料组件的下游,上料组件包括用于与物料组接触的上料部件,上料部件可运动地设置,以通过上料部件推动物料组中的物料,从而使物料组中的物料脱离物料组。本发明的拆分上料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拆分物料时容易造成操作人员疲劳的技术问题。

    一种管状零件的分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79748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158285.1

    申请日:2014-0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状零件的分拣装置,用于将堆放的管状零件逐个输送给加工设备,该分拣装置包括:安装平台;倾斜的安装在安装平台上的旋转装置,该旋转装置具有用于放置管状零件的容置槽,且旋转装置能够绕其轴线转动;用于接收在旋转的容置槽内靠重力掉落的管状零件,且沿输送方向单排输送管状零件的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倾斜的安装在安装平台上;可转动的设定设置在输送装置远离旋转装置一端的分拣槽板,且该分拣槽板具有用于接收由输送装置输送的管状零件的分拣槽。该装置可实现对管状零件的机械化分拣,避免了操作者人工逐个分拣的过程,因此,极大的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空调器及其短管节流阀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422211A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310400685.4

    申请日:2013-09-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1/06 F25B234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短管节流阀,短管节流阀包括:具有流通通道的阀体;均与阀体内壁密封固定相连的第一挡块、阀座和第二挡块,第一挡块设有第一通道,第二挡块设有第二通道;密封内套于阀座且能够沿流通通道轴向滑动的主阀芯,主阀芯设有与第二通道连通的主节流通道和与主节流通道连通的容纳腔,主阀芯两端分别能够与第一挡块端面和第二挡块端面密封连接;具有副节流通道和分流通槽的副阀芯,副阀芯能够沿流通通道轴向滑动,以实现副阀芯与所述容纳槽相抵时主节流通道与第一通道通过副节流通道连通,以及副阀芯与容纳槽分离时主节流通道与第一通道通过分流通槽连通。上述短管节流阀,实现了双向节流,能够应用于冷暖式空调器。

    一种管状零件的分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79748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158285.1

    申请日:2014-0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状零件的分拣装置,用于将堆放的管状零件逐个输送给加工设备,该分拣装置包括:安装平台;倾斜的安装在安装平台上的旋转装置,该旋转装置具有用于放置管状零件的容置槽,且旋转装置能够绕其轴线转动;用于接收在旋转的容置槽内靠重力掉落的管状零件,且沿输送方向单排输送管状零件的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倾斜的安装在安装平台上;可转动的设定设置在输送装置远离旋转装置一端的分拣槽板,且该分拣槽板具有用于接收由输送装置输送的管状零件的分拣槽。该装置可实现对管状零件的机械化分拣,避免了操作者人工逐个分拣的过程,因此,极大的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一种离散式生产制造过程的管理方法、系统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35088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64641.0

    申请日:2023-1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散式生产制造过程的管理方法、系统和装置,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总装生产计划信息,其中所述总装生产计划信息包括配套零部件订单信息;根据配套零部件订单信息建立配套零部件订单,下发至配套车间并根据所述配套零部件订单分配生产订单;将生产订单中的物料和工序分别与生产人员建立映射关系,且根据生产完成的零部件进行报工以及输出入库信息。本发明将总装生产计划信息一键下发至离散式生产的配套车间;将采集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信息及数据,建立一套集生产计划下发、人员设备模具物料的制造信息关联、生产实时报工、各工序信息快速传递和防错绑定等功能的生产管理方法和系统。

    运输车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843035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410056818.5

    申请日:2014-0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输车,包括:车架;第一承载板,设置在车架上;多个第二承载板,多个第二承载板两两相对地设置在第一承载板的外侧,第二承载板与第一承载板的边缘以边缘的长度方向为轴可枢转地连接;多个支杆,支杆包括锁定块以及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与车架连接,第二段与第二承载板连接;第二承载板处于相对第一承载板向下转动的状态时,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能够相对转动并折叠;多个第二承载板处于向外张开的状态时,锁定块锁定第一段与第二段;每个第二承载板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杆。该运输车可以根据物料的尺寸改变承载部的尺寸,既满足运输正常尺寸物料的需求,又能够平稳地运输大尺寸物料,兼具灵活性与稳定性。

    一种弯制管件系统及其圆模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4226803B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310244737.3

    申请日:2013-06-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模机构,包括:圆模杆、套设在圆模杆上的圆模座、安装在圆模座上的上圆模和下圆模,其中,上圆模与圆模杆相连,还包括:与圆模杆相连,用于驱动圆模杆运动,使上圆模远离下圆模的顶升装置。当管件加工完成后,操作者通过控制顶升装置,以使与顶升装置相连的圆模杆运动,从而带动与圆模杆相连的上圆模运动,以使其向远离下圆模的方向移动,进而使上圆模和下圆模打开,操作者再将管件取出。由于该圆模机构将上圆模和下圆模分离,即打开了弯制管件的型腔,取出时,不需要平行移动太长的距离即可直接取出,从而有效防止了管件与圆模的磨损,进而提高了管件的成品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圆模机构的弯制管件系统。

    毛细管及过渡管总成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04864641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410060538.1

    申请日:2014-0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1/0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毛细管及过渡管总成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毛细管及过渡管总成包括毛细管(2)及过渡管(1),所述过渡管(1)包括过渡管本体(12)及设置于所述过渡管本体(12)与所述毛细管(2)的连接端的连接部(11);所述连接部(11)包括与所述毛细管(2)的外壁相配合的配管段(111)及设置于所述配管段(111)外壁上的夹口部(112),所述夹口部(112)的中空缝隙与所述配管段(111)的内部连通。本发明提供的毛细管及过渡管总成,配管段的内壁与毛细管的外壁相配合;焊料由夹口部的夹口缝隙渗透至毛细管的外壁与配管段的内壁之间并填满,有效确保了毛细管与配管段的焊接稳定性。

    用于管件打凸点的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372600B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210115401.2

    申请日:2012-0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管件打凸点的装置,包括:套筒,固定设置,套筒的筒壁上具有导向孔;顶杆,包括锥面段,锥面段沿套筒的轴向可移动地穿设在套筒内;凸头,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抵顶部,底座的底面与锥面段抵顶接触,抵顶部穿设在导向孔内,并且,抵顶部具有突出于导向孔的第一位置和回收至导向孔内的第二位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件打凸点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以及一致性差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